考上清华父亲每天挑200趟沙子(那个父亲每天挑200担沙)

古时的寒门贵子通常是天之骄子,但在如今这个时代,寒门已经越来越难出贵子了,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偏向着更富裕的家庭,而寒门出生的孩子,除了自己苦苦坚持,别无二途。

因此,这个时代“寒门贵子”往往更加珍贵,但是,人们只看到了成功者的荣耀,却看不到他们背后所付出的艰辛。

今天我们的主人公,就是一位来自湖南省怀化市瓜平村一家普通农户家的孩子,在2014年的高考,他以674分的好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震动了那个小小的山村。

考上清华父亲每天挑200趟沙子(那个父亲每天挑200担沙)(1)

那一刻,人们才真正认识的这个名字——杨堋。

生来贫穷,路在何方?

杨堋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家一家三代都在这个小小的村子里务农。

由于湘西的土地相对贫瘠,村里也没有任何经济产业,生活在这个小山村的人们常常挣扎在温饱线上,许多人不得不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过活,杨堋的家庭也是如此。

杨堋的爸爸是一个本本分分的老实农民,没有知识、也没有手艺;他的母亲则是主管着家务大任的农妇,每天操持着家里一亩三分的薄田,靠着挥洒汗水挣出一家几口的吃食。

考上清华父亲每天挑200趟沙子(那个父亲每天挑200担沙)(2)

除了父母之外,杨堋的家里还爷爷奶奶和一个年纪尚小的妹妹,爷爷奶奶身体不好,常年卧病在床,几乎没有劳动能力,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都压在了杨堋的父母身上。

小时候的杨堋并不知道这个担子有多沉重,跟所有孩子一样,初初长大的他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期待。

但是随着他的逐渐成长和懂事,杨堋意识到,自己的家庭跟其他人并不一样——其他人的家里并没有住着常年昏暗的木头房子,没有常年患病的爷爷奶奶,也没有每个月动辄成百上千的医药花费。

别人家的妈妈可以穿着漂亮的衣服在村口打麻将,杨堋的妈妈却在家里和地里日夜操劳,累得直不起腰来。

考上清华父亲每天挑200趟沙子(那个父亲每天挑200担沙)(3)

这样艰难的生活条件让杨堋早早地成熟了起来,虽然还不了解生活的意义,但父母的辛劳却让他记忆犹新。

杨堋的爸爸没有知识,没有学历,只能用最苦最累的活来换取微薄的收入,赚取一份养家糊口的钱。

从杨记事起,他的爸爸就常年在外劳碌,他一天要做两份工作,而且两份都是要命的力气活!

白天,杨堋的爸爸在沙场担沙子,沙子看起来轻飘飘的,但是堆在一起却非常的沉重,一担有上百斤左右,一方沙子有三十多担。

考上清华父亲每天挑200趟沙子(那个父亲每天挑200担沙)(4)

就是这样的沙子,杨堋的爸爸一天要挑两百担,加起来有三万多斤!

沙场的环境严酷,杨堋爸爸的身上常年被风沙侵蚀,留下了一道道的伤疤。

小时候学到《愚公移山》的时候,杨堋就忍不住想起自己的爸爸,但是爸爸并不是愚公,他只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着自己。

即使这样,担沙子的报酬却和它的辛苦程度不成比例,即使一天担了两百多担沙子,也微薄能只赚到60多块钱,这些钱对杨堋一家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到了晚上,杨堋的爸爸会去工厂里给人挑些东西,多赚一份工资。

考上清华父亲每天挑200趟沙子(那个父亲每天挑200担沙)(5)

一个月下来,杨堋爸爸费尽辛苦的几千块钱收入,不只要负担爷爷奶奶的医药费,还要承担杨堋和妹妹的学杂费、生活费,可以说是捉襟见肘,家里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村里有不少这样的家庭中,家里的父母通常会选择让孩子早早辍学,去外面打工,或者在家务农来补贴家用。

但是杨堋的爸爸并没有这样想,也许是觉得自己的儿子天赋异禀,也可能是他坚信着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因此不论顶着多大的压力,杨堋的爸爸也没有说过一次让他辍学的话,反而每天鼓励着杨堋努力学习,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考上清华父亲每天挑200趟沙子(那个父亲每天挑200担沙)(6)

杨堋也很懂事,当爸爸出去外面工作的时候,杨堋会在家里尽力帮着妈妈做一些活,家里还有几亩地,杨堋和妈妈可以在地里种一些粮食和蔬菜,满足一家人每年的口粮。

如果收成好的时候,还能去乡里的市场换些钱;在放假的时候,杨堋还会带着80多岁的爷爷去小溪边摸摸鱼和虾,改善一下家里的伙食。

不难看出,虽然家庭的经济条件很困难,但是杨堋的父母却给孩子树立了非常正向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让孩子不会轻易被生活的困难会压倒!

考上清华父亲每天挑200趟沙子(那个父亲每天挑200担沙)(7)

杨堋在回想起和爷爷抓鱼的日子时说:

“就像鱼干一样,人的一生是有水分的,比如金钱、虚荣这样的‘水分’会让我们丧失本性,但最终排除这些水分之后留下的,本性、勇敢、善良,才是我们内在的精神力量。”

在爸爸的鼓励下,杨堋在学校的读书生活也十分努力刻苦。

从小学开始,他的成绩就在班里名列前茅,是学校里的学习标兵,也获得过很多奖状,据杨堋自己说,他总是学校里那个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

考上清华父亲每天挑200趟沙子(那个父亲每天挑200担沙)(8)

从那时候开始,杨堋已经早早懂得了一分付出一分收获的意义,他也知道,一份优异的成绩单是给父母最好的回报。

除了努力之外,杨堋的好成绩也来自于他的高效学习方式。

杨堋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他在每天学习完成后,会用笔记本来归纳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犯过的错误,并一遍一遍分析自己出现错误的原因,让自己的大脑对问题保持敏感,确保之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这种对错误的反思能力极大地帮助了杨堋,让他的学习过程充满了乐趣和成就感。

考上清华父亲每天挑200趟沙子(那个父亲每天挑200担沙)(9)

小山村和学校的生活虽然平静和枯燥,但是杨堋却能在学习中获得前所未有的快乐体验!

然而,杨堋的求学之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家里的经济情况过于拮据,杨堋和妹妹的学杂费也一度成为让爸爸头疼的问题。

好在杨堋的优秀和努力被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看到了,学校领导了解有杨堋这样一位勤奋优秀却又贫困的孩子,于是决定免除他的学杂费,还为他额外申请了每月450元的助学金。

这点钱虽然对杨堋的家庭来说是杯水车薪,但总算是解了燃眉之急,足够支撑杨堋在知识的海洋里继续遨游了。

考上清华父亲每天挑200趟沙子(那个父亲每天挑200担沙)(10)

就这样在父母的日夜操劳、学校的帮助下,2014年的6月,杨堋终于顺利地走进了高考的考场,从这里开始,他将书写属于他的传奇。

爸爸一肩扛起,一朝名闻天下

每一个认识杨堋的人,都对他在高考战场上获得的成绩感到意外。

杨堋有实力、也有毅力,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知道,这条不长不短的高考路,对杨堋的家庭来说有多么的沉重,那是杨堋爸爸每天肩上的三万多斤沙石;

也是杨堋妈妈在家里无数次弯下的腰,在家人的彼此扶持与坚持下,杨堋才能走到这样一个辉煌灿烂的2014年。

考上清华父亲每天挑200趟沙子(那个父亲每天挑200担沙)(11)

而在这一年冲出山村、长大成人的杨堋,终将为这个家庭带来新的希望。

高考很快结束了,但高考后的杨堋却并没有闲下来。在其他孩子都狂欢着高考的结束、享受着长大的欢乐时,杨堋却默默将书本收好、戴起手套,来到了爸爸打工的沙场。

在杨堋的记忆中,自己曾经有一次试图帮爸爸担过肩上的担子,但是那沉重的沙石却压得他直不起腰来,从那一次开始,杨堋才真实地意识到爸爸为自己和家庭,承受了多少。

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的杨堋已经长大了,他长得比爸爸还高,身上也有了不少的肌肉,在这个难得的暑假,杨堋就像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沙场工人一样,每天跟爸爸一起再沙场挥洒着自己的汗水。

考上清华父亲每天挑200趟沙子(那个父亲每天挑200担沙)(12)

虽然赚的钱并不多,但是杨堋的心里却非常充实,因为他做了多年来一直想做的事情——为爸爸分担生活的沉重、为母亲擦拭额头的汗水。

除了打工补贴家用,杨堋的暑假还有着另外一件烦心事,这件事情悬在杨堋的心头已经很久了,但是力量尚弱的他还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随着高考成绩的逐步发榜,杨堋心里的这个坎也变得日益迫切起来。

2014年7月,高考成绩放榜,杨堋考取了684的高分,这在学校里是首屈一指的,在整个区县也是数一数二的好成绩了。

考上清华父亲每天挑200趟沙子(那个父亲每天挑200担沙)(13)

很快,杨堋家里就接到了清华大学招生办老师打来的电话,通过跟招生办老师几句简单的聊天。

杨堋的心便已经被对未来的憧憬充满了,他很难不去想象,在上千公里之外的北京,会有多么精彩的生活在等待着自己。

满心欢喜之下,杨堋很快决定了自己未来的学习方向——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选择这个专业,杨堋有着两层考虑:首先是这个专业在清华大学有定向招生计划,不仅免学费,每个月还可以领到500元的生活补贴,再在靠自己做一些勤工俭学,杨堋有信心,不花家里一分钱念完这个大学;

考上清华父亲每天挑200趟沙子(那个父亲每天挑200担沙)(14)

其次,这个定向计划要求毕业生在完成学业之后,必须到中国核工业集团工作至少五年,这样一来,杨堋未来的工作也有了着落,可以说是一条十分保险的路。

虽然很多来自城市,或者更富裕家庭的孩子会不理解杨堋的想法,为了每个月区区500元,向别人交付出毕业后五年的时间。

但杨堋清楚,自己的家庭供自己多年学习已经非常不容易,他不想浪费任何一点时间,只想早早地完成学业,成为这个家里的顶梁柱。

杨堋的计划很周全,但是那个令人苦恼的问题依然悬在他的心头。

考上清华父亲每天挑200趟沙子(那个父亲每天挑200担沙)(15)

原来,还在杨堋读高中的时候,杨堋爸爸曾经因为一场工程意外,被几百吨的石头砸到了右手手臂,导致手臂粉碎性骨折。

那次意外发生得很突然,连杨堋爸爸自己都觉得大难不死已经是幸运,但是右手手臂的后续治疗却成了老大难的问题。

为了治疗杨堋爸爸的手臂,医生在他的右手中放置了几根钢板,医生告诉杨堋家人,这几根钢板必须等到杨堋爸爸的手臂完全痊愈,再做手术拿出来。

伤得这么重,杨堋爸爸本应该听医嘱好好休息几个月,但杨堋爸爸的休息,也就意味着家里彻底失去经济来源——爷爷奶奶没钱看病,孩子没钱读书吃饭,整个家庭陷入瘫痪。

考上清华父亲每天挑200趟沙子(那个父亲每天挑200担沙)(16)

因此,一等手臂稍微能活动了,杨堋爸爸就忍着疼痛,马上回到了工作岗位、继续打工赚钱了。

到了2014年,杨堋爸爸的伤势已经没有大碍了,但他胳膊里的那几块钢板却一直留在那儿,因为不舍得浪费时间和金钱去医院做手术,杨堋爸爸一直靠着自己的强忍拖着日子,绝口不提去医院做手术的事。

杨堋心里非常担心爸爸的身体,但又深知自己现在没有能力赚钱、带爸爸去做手术的钱,何况即将面临开学,他的路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为了这件事,高中时期的杨堋,甚至想过是不是要放弃读书,直接去打工挣钱,这样也可以早点补贴家用,因为他不忍心让爸爸一直受着这样的苦,也担心钢板在爸爸的胳膊里放得太久,会出现其他的问题。

考上清华父亲每天挑200趟沙子(那个父亲每天挑200担沙)(17)

但是杨堋知道,只要自己提出来,别说是家里人,即使是村里上下老小,都会口径一致地劝他珍惜眼前的学习机会,再拼搏几年。

但是一想到爸爸还在为自己受着这样的折磨,杨堋的心里也十分过意不去。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2014年的杨堋又迎来了一次好运。

由于优秀的高考成绩,杨堋受到了社会和媒体的关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当记者问到他的家庭是否给了他足够的支持和帮助,杨堋忍不住在镜头前哭了出来,他哽咽地说:

“爸爸每天挑200担沙子供他读书,他所有的成绩都是爸爸用肩膀一担一担挑出来的,没有爸爸就没有自己的成功!”

考上清华父亲每天挑200趟沙子(那个父亲每天挑200担沙)(18)

听之令人动容,人们在津津乐道于这位优秀学子取得的成就时,也了解到了他坎坷的身世和艰难的家庭状况。

尤其是在知道了杨堋爸爸由于经济原因,迟迟无法去医院做手术、只能将几根冰冷的钢板留在自己这里时。

社会上的好心人自发地发动了起来,他们为杨堋爸爸组织了捐款,筹集了他手术需要的费用,还帮助杨堋爸爸选择医院和手术医生...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困扰了杨堋全家多时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看到从爸爸身体里取出来的几块钢板落地之后,杨堋像石头一样沉重的心才终于安定了下来,他又一次深感自己是这么幸运,也下定了决心,未来一定要成长为一个有能力帮助家庭、也有能力帮助别人的人!

考上清华父亲每天挑200趟沙子(那个父亲每天挑200担沙)(19)

暑假过后,杨堋顺利进入了清华大学物理系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学习,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清华学子!从湘西的小山村,走到北京、走到全国第一等的学府,杨堋这一路走得艰难,也走得坚定。

在清华,杨堋依然保持着和高中一样的刻苦,他在学习自己本专业的同时,还辅修了清华经管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第二学位。

因为他知道,在未来,能帮助自己、给自己更多选择的,只有自己更强的能力和更多的知识。

在课余时间里,杨堋也坚持着勤工俭学,他从不乱花一分钱,把自己的生活成本压缩到最的地步,而他所有勤工俭学攒下的钱都寄回了家里,即使身在北京,湘西山村那个小小的家,依然是他最大的牵挂。

考上清华父亲每天挑200趟沙子(那个父亲每天挑200担沙)(20)

如今,七年过去了,杨堋已经顺利从清华大学毕业,继而进入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他一直保持着自己的优秀。

在说到对自己未来的期待时,杨堋说,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专业型的技术人才,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能做出贡献的人,也能为自己的小家改善生活条件的人。

不管时间过去了多久,杨堋一直是那个朴素的山里少年,让他成功的东西不是别的,只有是纯粹的坚持。

如今,杨堋还在他的漫漫坚持路上走着,他的故事也激励着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保持向上、保持前进!

参考资料:

纪录片《梅花香自苦寒来,父亲血汗育“清华”》

来源:头条号、搜狐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