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李忠观点不一样的故事)

9月13日,在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沿黄九省(区)城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座谈会在洛阳拉开帷幕。

华高莱斯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忠先生受邀参加,作为本次发展座谈会唯一与会专家,发表了题为《不一样的故事,一样的黄河》的演讲。

现将李忠先生演讲内容整理,连续五天发布,以飨读者。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李忠观点不一样的故事)(1)

以下是演讲内容整理(第五篇):

黄河山东段——讲好黄河的热血故事

到了黄河最下游的山东段,黄河的展示可以和黄河的精神,和山东人血性忠义的性格联系起来,就是讲好“黄河血性的故事”。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李忠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

黄河到了下游,变得更为凶猛,甚至“夺淮入海”,使得淮河流域的水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同的黄河地理特征,对两岸人民的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山东人侠肝义胆、坚定忠诚的性格,有着很深的黄河因素背景。

备注:夺淮入海指的是黄河在1194年至1855年间以淮河的河道作出海口一事。山东地处黄河下游,黄河在上中游的多种灾害都会传递到下游。黄河曾有数次侵夺淮河流域,但为时较短,对淮河流域改变不大。唯1194年第四次大改道起,淮河流域的豫东、皖北、苏北和鲁西南地区成了黄河洪水经常泛滥的地区。黄河长达661年的侵淮,使得淮河流域的水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山东自古出武将,黄河哺育的山东人,自古讲求“忠义”精神,像济宁梁山的梁山好汉、济南历城的辛弃疾和“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的秦琼等,都是大家非常熟悉,以忠义勇武著称的代表。

备注:济宁梁山县——黄河流经的济宁梁山县是古典名著《水浒传》故事发祥地,是全国首批命名的武术之乡。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山险水恶的自然环境,自宋代后,便成为农民起义军扎营据守之地。山上山下遍布重义气、讲仁义的梁山好汉的足迹。

辛弃疾——辛弃疾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养成了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一生力主抗战,曾率50多人袭击几万人的金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

秦琼——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今济南市历城区)人,唐朝开国将领,勇武过人,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渊、李世民父子。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后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李忠观点不一样的故事)(3)

大家都知道,山东有文圣孔子。其实山东不止文圣,山东还诞生了世界著名的兵圣——孙子。另外,吴子也是山东人,与兵圣孙武并称“孙吴”。可以说,尚武遗风,铸就山东豪杰之名。无鲁不成军,张自忠、宋哲元、赵登禹、窦来庚、张太恒等许多善战名将出自山东。在以著名抗日将领名字命名的城市道路中,山东籍将军就占了两个,分别是张自忠和赵登禹。

山东还是共和国上将的摇篮。现役上将山东籍占比约24%,人数最多!

备注:上将,目前中国军队最高军衔。按籍贯划分,现役38位上将共来自13个省份。其中山东籍上将最多,共有9人。——搜狐军事2015年数据

有人可能会问,山东人为什么那么骁勇善战?我想,这应该跟黄河有着直接关系。就像陈寅恪在《论隋末唐初所谓“山东豪杰”》中所说,北魏时期,“连川敕勒谋叛,徙配青、徐、齐、兖四州(今山东一带)为营户”,“为诸胡中最善战者”,“隋末唐初之史乘屡见‘山东豪杰’之语,此‘山东豪杰’者乃一胡汉杂糅,善战斗”。从隋唐时起,山东男儿就身材高大健壮,是当兵、务农的好苗子,谓之“豪杰”!

另外,山东大地上发生过众多以血性闻名的战争,如壮烈的台儿庄战役。山东籍将士转战东西南北,在众多保家卫国的战争中立下战功,比如被称为二战东方战场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长沙保卫战,山东籍将士就立下了赫赫战功。

备注: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鲁南会战或血战台儿庄,是役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前后历时一个月。我军参战的兵力近30万人,而日军的参战兵力只有5万人。由于双方装备与火力的差距悬殊,我方虽然人数多,也抵不住炮火不断的进攻。但最终,我军以血肉之躯抵挡住了日军的炮火钢铁,将进攻的日军击溃,取得最后胜利。

当我们要求军人要“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要求“军队要像军队的样子”的时候,山东黄河段其实可以把这种“血性”精神好好展示出来,讲好黄河的热血故事,打造独特的兵家文化旅游。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李忠观点不一样的故事)(4)

在这方面,西班牙的托莱多已经摸索出了相当成熟的经验。

备注:托莱多市是托莱多省的首府,也是其所在的卡斯蒂利亚-拉曼恰自治区的首府,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作为西班牙首席红衣大主教的驻地,在十字军东征的年代里,象征并维持着天主教在西欧的势力,聚集了众多圣殿骑士。由此发展而来的骑士文化是其独特的名片。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李忠观点不一样的故事)(5)

托莱多,作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从中世纪后,就以出产骑士而闻名,曾聚集了众多圣殿骑士,现在留有许多建筑与医院骑士团和圣殿骑士团有关,如圣塞瓦多城堡、圣米格尔埃尔奥托教堂等。另外,兵器和金匠工艺是托莱多的特色,也被誉为“兵刃之都”。

备注:托莱多市的圣殿骑士足迹可追溯到13世纪,在城市中的具体活动已经无法考证,但是在城市中多个建筑由圣殿骑士出资修建,并留有圣殿骑士的标志,例如圣胡安德洛斯雷耶斯修道院墙上写有圣殿骑士的徽章和铭文。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李忠观点不一样的故事)(6)

于是,他们就精心打造了骑士文化旅游。首先,从城市环境方面,处处营造骑士氛围,强调商店橱窗的对外展示性,将骑士文化写在“脸上”其次,全体系展示以骑士为核心的军事文化。在托莱多军事博物馆内,除了将军事文化进行全体系解读,还展示了世界著名的军事书籍与期刊杂志,其中就包括中国古代著名军事思想家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李忠观点不一样的故事)(7)

除了让人有得看,这里还强调让人有得玩。他们以节庆为载体,举办中世纪工艺和战斗联合日活动,展现中世纪战斗和锻造工艺;利用投影技术打造大型城堡灯光秀,重现恢弘的战争场面;还设置了圣殿骑士主题的夜巡线路,让人们可以探索城内骑士的足迹。

在咱们黄河沿岸,几乎各省(区)的黄河岸边都是打过仗的,我们能不能也用类似方式,把我们的各类军事文化也进行一个展示,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一样的黄河,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故事,又有着一样的特点。

黄河的统一性——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接下来,我想说说黄河的共性。也就是说,九省(区)的黄河既有特色性,又有统一性。正所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九省(区)协力共建的黄河文旅,应该像一条宝石项链一样,“串链”起一条生态的黄河,入画的黄河,文化记忆的黄河。

首先说生态的黄河。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李忠观点不一样的故事)(8)

如果我们说天鹅是黄河的生态标志物,那么黄河就是咱们中国的生态标志物。要求我们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这就意味着,黄河生态保护是我们共同面对的国家层面大战略和新时代发展要求。

《幼学琼林》中有句话,叫做“圣人出,黄河清”。意思是指黄河之水常年混浊,如果变得清澈则被视为祥瑞的征兆。

备注:《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启蒙的儿童读物,作者为明末的西昌人(今江西新建)程登吉。本书最早名为《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明景泰年间的进士邱睿、清朝的嘉庆年间由邹圣脉、民国时人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进行了增补。

其实,过去黄河流域的生态是非常好的。在仰韶文化时期,黄河流域“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宜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开展。所以我们注意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儿,河南省的简称是“豫”。《说文解字》里有“豫,象之大者”的说法。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被描述为人牵象之地,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

备注:《孟子·滕文公上》记载黄河流域“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关中平原直到中国战国时期依然有着“山林川谷美,天才之力多” 。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李忠观点不一样的故事)(9)

有本书叫《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这本书被誉为西方学者撰写中国环境史的奠基之作。这本书根据大象在逐渐南移的过程(其中就提到在河南唐河县的南移),阐述了中国生态的变化。

备注:《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由伊懋可编著,用12章阐述了地理标识和时间标记、人类与大象间的三千年搏斗、森林滥伐概览、森林滥伐的地区与树种、战争与短期效益的关联、水与水利系统维持的代价、从物阜到民丰的嘉兴的故事、汉人在贵州苗族家园的拓殖、遵化人长寿之谜、大自然的启示、科学与万物生灵、帝国信条与个人观点等内容。

多说一句,宁夏“神奇灵武龙”的发现,证明了当年宁东地区的生态也是很好的。灵武恐龙化石的发现可以证明,数亿年以前,宁东地区气候温湿,地面生长着茂密的原始森林,森林边湖泊荡漾,水草丰美,恐龙家族在此繁衍,想必生活得很愉快。

黄河流域的物种变迁史,也是中国重要的生物资料库。我们都知道,现在有很多黄河的物种,已经濒危灭绝了,比如说黄河的鸽子鱼,苍鹭,还有我们刚才提到的黄河鲤鱼。史书上有“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的记载。这两年,因为保护得非常好,黄河鲤鱼又逐渐回来了。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李忠观点不一样的故事)(10)

以前说起黄河,是“黄河斗水,泥居其七”的,“圣人出,黄河清”,可以说是是华夏儿女最大的期盼。这样的期盼,如今正在实现。经过25年间的生态与水域治理,黄河已逐渐由浑浊变得清澈。在1995年春晚《看看我们的母亲河》节目中,99瓶盛装着从黄河源头到入海口各段的黄河水首次亮相荧屏。那时的黄河水,源头清澈,中游像皮肤的颜色,下游和海一样蔚蓝。2020年1月29日《国宝音乐会》联动黄河流域9省48家文博机构在黄河流域各段取水,带领观众、粉丝直观感受48瓶黄河各段水样相连景象。25年时间过去,当48瓶黄河各段水样在音乐会现场再度呈现时,我们的母亲河已经变的清澈许多。

今天,黄河流域湿地生态的系统修复,让珍稀动物纷纷重现。像被誉为“鸟类大熊猫”的濒危珍禽黑鹳,在黄河四川段、内蒙古段纷纷亮相;濒临绝迹的黄河鱽鱼现身黄河口近海水域;以及黄河湿地发现极危物种黄胸鹀。

我再说两张生态名片——内蒙古的乌海市和河南的长垣市。

先说,内蒙古的乌海市。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李忠观点不一样的故事)(11)

2010年,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2014年实现水利发电功能,同时也形成118平方公里的乌海湖。乌海湖纵贯南北,是杭州西湖的18.5倍,为乌海带来了绝佳的城市面貌和生态环境,乌海市成了黄河上唯一一个可以看“海”的地方,而且这是一座很让人向往的城市——黄河之上有片海,海的旁边有座城,城中有座大桌山,山上有片大草原。黄河与三“海”相连,分别是古人以之为黄河源头的星宿海,黄河注入的渤海,以及黄河流经的“乌海”;在乌海之畔,有座美丽生态的乌海城;乌海城有山开阔平坦,远眺形似桌状,上面有一片高山草原。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李忠观点不一样的故事)(12)

在乌海,能看到黄河生态的主画面——“大漠长河红嘴鸥”,更可以下河观鸟、上山拍羊。根据不完全统计,乌海的湿地附近有152种鸟类,加上周边区域能达到300余种。而,岩羊作为生态环境的标志性物种,在甘德尔山周围更是有50余只出没。

另一张名片,就是河南的长垣市。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李忠观点不一样的故事)(13)

图片来源:全景网

河南长垣,被誉为“中华大鸨保护地”,是黄河上的鸟类天堂。这几年,长垣黄河滩区活动的大鸨越来越多,说明长垣的生态也是越来越好的。

备注:堪称国宝的珍稀鸟类大鸨,把长垣黄河滩作为重要栖息地之一,一般在十月底十一月初,大鸨会来此栖息地之一,2018年最多时一次观察到了300只大鸨在长垣黄河滩区活动。

另外,长垣有条天然文岩渠(“小黄河”)。天然文岩渠是新乡市东部原阳、延津、封丘、长垣四县的骨干防洪排涝河道,流域面积2514平方公里,属于黄河一级支流。因此,长垣可以利用这条“小黄河”做很多认知黄河的文章,借鉴日本川塾,利用黄河流域的湿地资源,共同开展河流见学。

备注:川塾,日文的原意是水边的教室,以河流为载体(样本),对儿童进行系统的河流地理、河流自然实地教育。就此增长儿童对家乡风土的认知。

《日本国语大辞典》对见学的解释是:“根据实际所见事物,学习知识并进行学习体会。”与欧美等国倡导的“stem”理念相似,都是倡导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学习知识。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李忠观点不一样的故事)(14)

在日本,以河流见学为核心的川塾教育,是日本小朋友探索自然奥秘必修课。日本会充分利用老人力,聘请退休教授、退休专家,为孩子讲解自然知识。

备注:老人力,即老年人在退休之后能利用自身拥有更多晶态智力的优势,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参与到社会发展之中,继续去发光发热。

我们黄河沿岸也可以把各地特有的物种优势发挥出来,让我们的小朋友在老师们的带领下走入河中,摸摸鱼,捞捞虾,学学故事,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和感知河流环境和水生生物的魅力。我还建议可以选择合适位置打造“河流断面”,将生态特色进行完整、生动地呈现。让孩子们看青蛙出水,看水底游动的鱼,欣赏荷花,还能看到藕的生长,不仅看到了河流的“表”,也看到了河流的“里”。

这是我所说的生态的黄河。

其次说入画的黄河。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李忠观点不一样的故事)(15)

图片来源:全景网

我们都知道,黄河流域东西跨越23个经度,南北相隔10个纬度,地形和地貌相差悬殊,径流量变幅也较大,这就造就了其独特现象——凌讯。所以,不论是壶口段的黄河,还是三峡段的黄河,或是山东入海口段的黄河,每段的景观差别是非常大的,非常适合摄影。大家都知道,一张好的照片胜过千言万语;一张好的照片,可能会成就一个景区。所以,我们应当在黄河的经典段,打造一个经典的景观体系,在经典的景观体系里面,讲好黄河的“入画”故事。

备注:凌汛是指冰凌堵塞河道,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由于黄河的经度、维度跨度很大,水面结冰的河道,上游河冰先融,下游河道尚未解冻,黄河凌汛洪水在发生频次和规模上远较其他地区为高。虽然可能导致堤防溃决,洪水泛滥成灾。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李忠观点不一样的故事)(16)

图片来源:全景网

以“卢沟晓月”为例,多数人以为卢沟晓月就是在卢沟桥上看夜色特别漂亮。其实不全是!中国是讲究意境,讲究情景互动的,除了景美,还有更深的人文情感在里面。卢沟晓月除了夜色美,还有离别时的离愁和入都时的豪迈之情。

卢沟桥至京城三十余里,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差不多是半天的路程。客人出京,上午在京城吃罢饯别酒,启程上路,来到卢沟河畔已经夕阳西下了,于是卢沟桥东的宛平城变成了歇宿点。留宿的客人一觉醒来,看到天空残月倒挂,离京城越来越远,离朋友也越来越远,一股离别之愁涌上心头,这就是“卢沟晓月”的离别之意。

那么,反过来,如果是进京的,头一天晚上在宛平城住下,第二天一早进京,看到这良辰美景,又想到离京城越来越近,便有一种自豪之情涌上心头。清朝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时年21岁的李鸿章奉父亲之命从安徽老家来到京城,准备第二年在北京顺天府举行的乡试。途径北京的西南方向的卢沟桥,写下《入都》诗十首,其中第一首后四句“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充满豪情与自信,相信他看到的,是另一种“卢沟晓月”的韵味。

我想说,在打造“卢沟晓月”景观时,如果只是展示景的美,而将这种离别和自豪之情忽略,那么这个景就差点儿意思了。

所以,我们打造黄河景观时,也应当是情景互动的。并且还可以设立一些固定、特有的拍摄点,让大家可以拍摄到“长河落日圆”的壮丽景观。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李忠观点不一样的故事)(17)

说到既有景观,又有文化,就不得不提三门峡的“中流砥柱”了。中流砥柱位于三门峡大坝下方的激流之中。黄河上的艄公又叫它"朝我来",距市区约30公里。冬天水浅的时候,它露出水面两丈多;洪水季节,它只露出一个尖顶,看上去好像马上就被洪水吞没。千百年来,无论风雨侵袭,还是涛浪冲刷,它一直屹立于黄河之中,自古被喻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唐太宗李世民和著名书法家柳公权都为它写过诗。

备注:公元638年李世民来到这里,写下了"仰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春"的诗句,命大臣魏征勒于砥柱之阴。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也为它写了一首长诗,其中有"孤峰浮水面,一柱钉波心。顶住三门险,根连九曲深。柱天形突兀,逐浪素浮沉"等佳句。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李忠观点不一样的故事)(18)

现在,三门峡提出要打造中国摄影文化城,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开始,这就是我所说的入画的黄河。

最后说记忆的黄河。

记忆的黄河里,既有统一的记忆,又有记忆的统一。

先说记忆的统一。

黄河,于沿黄九省(区)而言,将上下游连成生命共同体。在治黄和报汛上,一直有着深度的合作。过去黄河报讯,采取的是接力形式,逐县连接,快马报警。如果实在来不及,上游就会利用羊报先传警汛,通过报卒撒落的水签,下游兵民便紧急动员,投身防汛之中。

备注:羊报先传警汛,其法以大羊空其腹密缝之,浸以檾(音qing,白麻)油,令水不透。选卒勇壮者缚羊背,食不饥丸,腰系水签数十,至河南境,缘溜掷之。流如飞,瞬息千里,河卒操急舟于大溜候之,拾签知水尺寸,得豫备抢护。至江南(隶属于江南布政使司的徐州一带),营弁以舟飞邀报卒登岸,解其缚,人尚无恙,赏白金五十两,酒食无算。——张九钺《羊报行》

不管以羊报先传警汛的方法多么原始,报卒也极有可能在波涛汹涌的黄河水中葬身河底,以致使汛息传达不到下游地区,但这种为了使下游人民免遭涂炭,不顾个人安危,敢与洪魔争高低的非凡气概,令人惊叹。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李忠观点不一样的故事)(19)

图片来源:全景网

另外,还有一个能体现命运共同体的,就是黄河的祭祀。不论是宁夏的中卫,河南的孟津,山东的滨州,都有祭祀黄河的文化活动。此外,在青海、内蒙、山西和河南等地,还会有九曲黄河灯会的活动,这种传承下来的相似民俗,也体现了黄河记忆的统一。

黄河流域共同的流域治理,也属于黄河的记忆。治理黄河,对中国统一有不可估量作用。就如黄仁宇先生所说,“按理说来,有一个最好坐落于上游的中央集权,又有威望动员所有的资源,也能指挥有关的人众,才可以在黄河经常的威胁之下,给予应有的安全。当周王不能达成这种任务时,环境上即产生极大的压力,务使中枢权力再度出现。所以中国的团结出于自然力量的驱使。”他明确指出了黄河在促进中国统一中的作用。

备注:黄仁宇(1918年6月25日-2000年1月8日),美籍华人,教授、学者。以历史学家、中国历史明史专家,大历史观的倡导者而为世人所知。著有《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汴京残梦》等畅销书。

那么,什么叫统一的记忆?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李忠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

中国很多历史,如果只靠一个省是讲不清楚的。比如说,刚才提到的“吐谷浑”,是怎么从东北一直来到青海的呢?它几乎走过了咱们整个的黄河沿岸,只有咱们各省合作,才能把这样的历史彻底给讲清楚,它是一个大故事,会涉及到沿黄各个省区。

备注:吐谷(yù)浑(公元313年—公元663年),亦称吐浑,慕容氏,西北游牧民族慕容吐谷浑所建国名。本为内蒙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藏族人民称之为阿柴,本发源于内蒙的西拉木伦河(今内蒙古赤峰市)。是西晋至唐朝时期位于祁连山脉和青海的黄河上游谷地以及凉州的一个独立国家。

再比如说,我们中国历史上有场战役叫唐灭东突厥之战。这场战役也涉及到宁夏、山西、内蒙等地方,其中名将李靖立下大功,名将张宝相活捉了颉利可汗,但李世民并没有杀他,而是封他为归义王、右卫大将军。突利可汗随后归降,被封为北平君王。如果要展示这段历史,也需要相关省区的合作。还有些诸如“秦晋之好”的典故,也是这样的逻辑。

最后看一个事儿。在我们的边塞诗中,写黄河的诗要比写长江的诗多的多。因为长江属于咱们农耕文明的一条内河,黄河则是一条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界河。我们去看中国的诗词,会发现在一首诗里重复的词或字是很少的。但是大家看看《木兰诗》,“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短短的两句诗里面,出现了三次“黄河”字眼,这在中国的诗词中是很少有的,所以说,黄河是中华民族存在的共同记忆。

那么要展示这个事儿,最适合的手法叫文化线路。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李忠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1)

所谓文化线路,就是指围绕一种特定文化划出一条线,针对特定的受众,去打造一个特定的文化旅游。文化线路可以是一城之内的,可以是城与城之间数城相连的,也可以像沿黄九省(区)这种国家尺度的。

在国外,有很多这种文化线路的优秀案例,比如美国的波士顿。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李忠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2)

波士顿在城里把所有相关美国独立战争的点都连了起来,并在地上打造了一条真实的文化线路,线路上以导游的形式,还原了战争中的历史人物和场景。如果一个小孩子沿着这条文化线路游览,就会遇到极具穿越感的“战争人物”,为其情景再现独立战争中的场景,比如,在哪里,以什么样的方式倾的茶。就这样,波士顿,用这样一条文化线路,以一种很生动的方式,让孩子们记住当时的历史,这其实是文化认同很好的宣教。

当然,打造文化线路,不只是局限在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城市,文化线路也可以很长,可以是地区与地区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省与省之间的线路。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李忠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3)

比如说,华盛顿-罗尚博国家历史步道,就穿越了九州一区,包含长达700英里的陆道和水道,逢山开道,遇水下桥,把各个景点都统一的展示出来了,有行军的地方,有渡河的地方,还有打仗的地方。

那么,最值得黄河借鉴的,是美国的66号公路。美国66号公路是横跨整个美国的,几个州之间进行合作,每州都有一个保护组织,形成了一州一特色,既有共性,又有特性。

沿黄九省(区)的合作也是一样。其实,文化线路在国外运用的已经很成熟了,仅在德国境内,这样的线路就有150条,长短不一,主题多元。这种文化线路可长可短,可虚可实,可历史也可现代。借鉴这类打造手法,可以把一样的黄河,不一样的故事讲清楚,而且不一样故事又都属于同一条黄河。

这样一来,等于用中国的方式,讲好了中国的文化故事,就是像说的那样,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以上就是我的发言,谢谢大家!

-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