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科学的进步就是哲学吗(既是精微的物质)

导语:"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气"在我国古代,有很特别的意义,中国古典哲学认为,气是形成天地万物生灵的本原物质,是组成世界最小的物质,从这个角度来说,"气"类似于现代科学所使用的"原子"概念,但我国古典哲学又不止是认为"气"只是一种精微的,静止的粒子,古典哲学认为"气"同时是运动的,"气"的有规律可循的运动状态,产生了世界复杂的四时之变,天象之变,"气"的运动维持着宏观世界的运转。

"气"也不仅是微观的粒子,具体的事物,随着古典哲学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对"气"的认识越深入,或者说,赋予"气"越来越多概念,从遥远的造字时代开始,人们就利用造字法表达了对"气"的认知和理解,道家认为"气"的三种状态分别为天、地、人,早期儒家认为气分阴阳,代表人性中的善恶两面,明清理学提出"理气一体",基本上每个思想流派在阐述自己的思想前,都会先阐述对"气"的认知,因为"气"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世界的组成和运行。

一、利用造字法分析"气"的最原始的含义

1、原本是表示云气

"气"在刚刚产生之时,还没有如此复杂的哲学定义,甲骨文的"气"是三条横线组成是,小篆的"气"是三条弯曲的线排列,带有一条稍短的曲线,已经和现在气的写法相近,《说文》里有:"气,云气也,象形。"可见最开始的"气"指气流,造字法以模仿由下往上的气流状造出了"气"这个字。但在《列子》中:"气,天积之所成也。"似乎已经开始赋予气别的含义,空气,云气无形无色,很多时候既不可触又不可闻,只有在产生状态变化时以水蒸气的形式被人们看到,这以现在的知识看来,古人能看见的应该是"汽",并且空气与云气也并不是一个概念,但古人凭借自己的想象力,从云气上得来的灵感,初步意识到在天地之间,应该填充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很重要的物质,无影无形,似乎能不受任何阻挡,游弋于万物之中,这种神秘的物质开始诱发他们一系列的想象。

具体科学的进步就是哲学吗(既是精微的物质)(1)

云气

2、"气"的诸多含义

"气"在《说文解字》中出现了一百多次,并且其意义广泛,从具体到抽象,从生物到自然,从人类到社会,"气"表示的每一种含义都与我们和我们存在的世界息息相关。例如单独作"气"使用时,一般用来表示人或动物的气息,人的气力、活力、生理病变,人或者动物身上出现的情况,也可以指自然山川中的雾气,或者指气味,火气,炊气,也指带来吉祥或者厄运的气,当作"气势"用时,指人或者动物身上带的气场。作"元气"用时,非常富有哲理意味,比如:"元气起于子,子,人所生也。"意思就是说"元气"是天地之间的空气,也指宇宙原始的状态,宇宙产生之前处于混沌未开的状态,宇宙先产生,然后是人和万物的生命形式的形成。

具体科学的进步就是哲学吗(既是精微的物质)(2)

画中的云气

二、道家理论中的气论

1、天地人三者合一以及分化

道家从庄子开始,已经认识到了"气"是组成万物的精微的物质,"气"在天地之间,不是任何一种成形的物体,而是一种基本的材料,人每时每刻都需要呼吐气息才能继续生存,外界的气可以进入人体,人体的气也可以排向外界,人与外界除了食物以外还存在一种联系。

道家把这种联系概括为"三宗一体",即天、地、人为一体,都是气的化身,是三种不同的状态,同时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也就是在强调人与世界的统一同体,而世界产生的本质借"气"来阐述就是天是阴,地是阳,天地未分之时,阴阳不辨,天地分开以后,阴于阳的气流交合,便产生了人,产生了五行,继而发展出万物,气的运行生出六气,六气可以理解为是四时内发生的所有天象。人的出生是阴阳两气的聚合于平衡,人的死亡则是阴阳两气的消散。

具体科学的进步就是哲学吗(既是精微的物质)(3)

庄子

2、以道法自然为基础的修身养性之道

几乎一切的思想在阐释完对世界的看法之后,就会开始宣扬自己的主张,这种主张一般也是基于对世界的认识。比如道家思想认为人于自然的本质都是"气",但先有自然,人是自然的产物,所以提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的一切行为都受制于天地,需要遵循自然运行的规则,道家思想不喜欢有人为痕迹的事物,不提倡人干预事态演变的自发过程,道学后来演变成为道家以后,继续坚持的道法自然的原则,这种原则让道教有与其他的任何宗教都不相同的一点,就是当其他宗教在考虑如何顺从死亡的意志,并思考如何度过仅有的生命,包括遵循教义,遵循主的旨意时,道教在思考如何达到长生。

具体科学的进步就是哲学吗(既是精微的物质)(4)

老子

道教认为人的本质与天地一致,那么既然天地不老,人也有可能达到不灭,生命由阴阳两气的聚集与运转来提供活力,人的一呼一吸之间,都是气的不断循环,生命的亏损以致于消散的本质原因就是气的消散,长生的本质也就是练气。在此逻辑基础上,道教后期提出一系列人的修身养性的方法,核心是"存气,止息,静心,散欲,返回母胎时期的存在状态,反对后天对人的塑造,以及人自身的成长变化,这就如同一株植物,若是达到最盛的花期,这时向外释放的元气已经大大超过往内吸收的元气,必然迎来衰老与凋败,但如果一直延长花苞时期,与外界气的交换维持在最低水平,那么就能一直存活。

道教修行的终点是羽化成仙,仙人不食五谷,无欲无求,摄天地灵气,达到与天地同生,与日月同辉。相比于天主教,基督教教导人们一往无前,顺着人的生物本性去建立更大的国家,做更多工作,消耗更多,攥取更多,道教是教人后退,它本质上认为人的一切发展都会走向衰败,而顺从自然,修身养性,才能延年益寿。

三、早期儒学利用阴阳两气解释人的本性

1、性的善恶观

儒家很早就把"性"与"气"相提并论,并且探索其中存在的联系。当时孔子认为,天是万物的本原,气是构成万物的材质,这与道家基本一致,但他提出"性"也包含在先天的气当中,即"生之谓性",每个人生来,带有特别的"本性",后天的行为和发展,也都受本性的影响,儒家将性与气合在一起说,将人性的理论形态称为"气性论"。但孔子并未给"性"的属性进行分类,性可善可恶,关键在于后天教养,到了孟子,荀子,开始讨论性的具体属性,孟子认为先天之性是浩然之气,是善良之气,也是仁义的发端,也就是"性善论",但荀子认为人的先天之性是邪恶的开端,即"性恶论"。

具体科学的进步就是哲学吗(既是精微的物质)(5)

孔子

2、儒家礼教与气性观的结合

两种不同的气性论也就引导了儒家接下来两种对人的气与性的研究模式和行为模式。性善论支持"养气"论,认为自然产生的性与气本就是正义的,只是后天的诱惑促使人变坏,所以在此基础上,教育人的重点在于引导,发展人的先天之气性,抵挡后天的污染,便足以成才成德。性恶论则支持"治气",认为人的本性带有邪恶的原罪,必须通过后天强硬的手段约束管教,才能使人脱离恶,怀有仁德。到战国末期,儒学的进一步发展,综合了两派的观点,并且将人性论与宇宙论结合,认为天有阴阳两气,性是气的产物,也带有两种状态,即善与恶。人的最终的成长,必须是使本性中的善战胜恶。

所以儒家在此基础上提出礼乐制度对自然之气的引导和教化,比如以气之阴阳论述三纲五常,论述祭祀之礼,论述刑罚制度,认为这些礼仪法律制度都是在扬善气,抑恶气,在教化人,使人走上正道,宏观来说,是在稳定国家的发展,使天地长存浩然之气。

具体科学的进步就是哲学吗(既是精微的物质)(6)

孟子

四、明清理学的理与气

1、理气不可分离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哲学已经经过了几个世纪的演变和发展,经历了不同朝代的更替,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哲学的许多定义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变,一种新儒学兴起了,即理学,被认为是一种既贯通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且能帮助治理国家。关于"气",明清时期的思想家依然认为气是产生万物的根源,但后来新儒学又提出多个哲学概念,比如"理",可以理解为天地运行所遵循的规律,法则或是理论,天理是理学的最高范畴,其核心是仁。又比如"心","心"其实也被认为是"理",是人心中存在的理,相较于"理",是唯心的概念,心学强调物的存在是由于人的感知,"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具体科学的进步就是哲学吗(既是精微的物质)(7)

朱熹

新儒学家开始动摇"气"是万物本原这样一个观点,对"理"、"心"和"气"谁先谁后,谁是一切之本开始产生争议,朱熹就认为是"理"比"气"更重要,"理"先于"气",因为"气"有变化的可能,但作为天地间最高的法则,"理"是亘古不变的,因为它代表世界运转的稳定性,即所谓:"天地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则为天,地得之则为地。"但"理"也是不能离开"气"的。而"心"则是继续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人可以做到对本心的认识和坚守,也就能做到对天理的坚持。

具体科学的进步就是哲学吗(既是精微的物质)(8)

清朝社会

2、理学建立后的影响

理学的产生背景是三教并行下,儒学的社会地位被削弱,政治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严重,统治者要求调整统治思想,同时社会的伦理纲常的松懈,民风不纯,所以新儒学一方面为了重振儒家地位,一方面为了使人们重新重视伦理纲常,新提出了"理"的概念,并把其地位放在"气"之前,引起了人们足够的重视,在理学思想建立后,又借此提出三纲五常,强调仁义礼智信,崇尚存天理,灭人欲,迅速在社会上形成了重廉耻,重礼仪的社会氛围,维护了封建的统治,维护了国家的安定,当然,很大程度上对社会的创新创造的活力是一种压制,对处在弱势地位的女性更是造成了不小的迫害。

具体科学的进步就是哲学吗(既是精微的物质)(9)

明代社会

结语:"气"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对"气"的不同认知,就代表了所崇尚的世界观与宇宙观,以及对人和天地自然的关系的看法,自然也会影响到在政治上所施行的策略,人们所秉承的教育观,生死观和人生观,不同的文化思想流派,不同的宗教,都对有关"气"的问题作出过思考,在此思考上,提出了不同的主张,不同的主张,也在引领着社会的发展和前进。

具体科学的进步就是哲学吗(既是精微的物质)(10)

山水画中的云气

参考文献:

【秦汉时期儒学的气论研究】

【《庄子》和《孟子》中的气论的区别】

【明清理学的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