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的句子摘抄(且喜人间好时节)

关于中秋节的句子摘抄(且喜人间好时节)(1)

△制图/陈玉叶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又是一年中秋,晴朗的夜空中,那轮圆月每年都准时出现在梢头。

这是一年一度的邀请,也是绵延千年的诉说。从“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的开阔境界,到“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的羁旅之思,再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旷达祝愿……中秋节见证了无数人对月抒怀,道尽了人世间离合悲欢,醇香如酒的真情芬芳隽永,从古至今,未曾间断。

中秋,总是能启发人们对自然、故乡、家国的无限思绪。人们将一切美好的意象和祈盼赋予这一特殊的日子,守望团圆美满的时刻,追寻人生丰盈的意义。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团圆是中秋节永恒的主题。月之盈圆昭示着人之团圆,一个“圆”字,在中国人心中意味悠长,倾诉着对亲情的牵挂、对故土的依恋。无论是但愿人长久的期许,还是家和万事兴的表达,中秋,带着热热闹闹的烟火气,尽显质朴纯粹的人情味。

节日的圆满使人也思慕起自身的圆满,思慕起未归的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秋是离人盼归的浊酒,是游子思乡的泪光。天上一轮月,故乡如影随,游子将一番相思付与皎皎明月,留下跨越遥远时空的深深眷恋和踏遍万水千山的绵绵乡愁。

除了满载情思,中秋还具有独特的自然意象。秋高气爽,正是瓜果飘香、庄稼成熟的金秋季节,中秋成为庆祝五谷丰登、感恩土地馈赠的最佳时刻。“中秋鲜果列晶盘,饼样圆分桂魄寒”,今天家家户户共享劳动果实,祈求大地丰稔,期望事事顺遂、和和美美。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小家的团圆离不开国家的安康,个人际遇也总是和国家民族命运密切相关。中秋把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相互交融,形成了爱国如家的民族品格,塑造着家国同庆的情感共鸣。家的深情与国的胸怀共同构成中秋的底色,在月色牵引下,家与国紧密相连。

传统节日在今人重温下更有生命力,家国文化在与时俱进中更具温情。中秋前夕,9月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圆满闭幕,立法、监督工作同步推进,为中秋佳节献上“大礼”,以法治方式温暖件件民生事,赓续悠悠家国情。

打造“全社会反诈”、守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打出一记法治重拳。该法针对电信网络诈骗发生的各环节作出防范性制度规范,坚持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变“亡羊补牢”为“未雨绸缪”,变重“打击”为“打防管控”并重,回应百姓期待、解决“急难愁盼”,助力全方位筑牢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治“防火墙”。

食品安全关系民生冷暖,呼唤良法护航。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机制,与食品安全法并肩同行,从生产环节到加工、消费环节,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全过程监管,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广大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负责到底,守护好大时代里的民生小日子。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祖国的大好河山承载了从古到今无数美好的祈愿。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本次常委会会议听取审议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我国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生态系统得到持续修复,绿色发展成效不断显现,绿水青山的“生态颜值”和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同步提升。2014年修订的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境保护法,啃最硬的“骨头”,解最难的问题,让环保监督的警钟长鸣,以严法善治铺展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图景。

“银发浪潮”滚滚而来,老龄工作牵动百姓关切和民生福祉,既是“家事”,更是“国事”。国务院关于老龄工作的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关于老龄工作的调研报告提请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为加强和推进老龄工作综合施策、精准发力贡献“实招”。维护老年人尊严权利,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是全社会的责任,更关系你我每个人的未来。

经济发展形势,一头连着国家大局,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特殊时期我国经济品质如何?本次常委会会议听取审议了国务院关于计划、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面对内外部阶段性、突发性因素冲击,我国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企稳回升,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释放出经济长期稳定向好的积极信号,为发展注入动力、提振信心。

仰望历史的天空,明月如镜,照见昨天,也照亮今天,抚慰过古人,又照耀着来者。中秋佳节,亿万国人共赏一轮明月,同享法治硕果,民族情感、时代精神的凝聚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愿景交相辉映,寄托着对家国昌盛的祝福、对人间团圆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山河远阔,皓月千里,万家灯火,“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转载应当完整、准确,并注明来源和作者信息)

记者:宫宜希

编校:王 岭

责编:张钰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