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养殖合作公司(广西90后小伙合伙巧养)

虎头蜂,是一种生性凶猛的肉食类昆虫,在民间,一些村民也把它叫“杀人蜂”平常,大多数人见了它都会闻风丧胆,更别说近距离去接触而在广西全州县,有这么两个年仅20出头的“90后”,不仅在大山里搞起了虎头蜂养殖,而且,越养劲头越大,不光自己养,还主动联系村民,带动贫困户一起养如今,他们的养殖已经分布到了几个乡镇,每年能够为自己和村民创收200万元,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广西养殖合作公司?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广西养殖合作公司(广西90后小伙合伙巧养)

广西养殖合作公司

虎头蜂,是一种生性凶猛的肉食类昆虫,在民间,一些村民也把它叫“杀人蜂”。平常,大多数人见了它都会闻风丧胆,更别说近距离去接触。而在广西全州县,有这么两个年仅20出头的“90后”,不仅在大山里搞起了虎头蜂养殖,而且,越养劲头越大,不光自己养,还主动联系村民,带动贫困户一起养。如今,他们的养殖已经分布到了几个乡镇,每年能够为自己和村民创收200万元。

为何养殖人见人怕的“杀人蜂”

蒋平安和周龙生在养蜂之前是完全不认识的两个人,蒋平安是全州县两河镇五桂岭村人,而周龙生则是全州县蕉江乡冷水浸村人。两人虽然学历不高,但想要摆脱贫困、创业致富的想法却志同道合,恰巧,两人又都在同一时期跟人学习了养蜂技术和经验。当通过网络结识之后,他们毅然决定联合创业。

全州县蕉江乡冷水浸村村民 周龙生:就是为了养这个蜂,我们在手机上面聊天,因为看到都是附近的人,然后两个人很聊得来,就想一起合作。因为一个人挖蜂的话,挖一窝蜂,很大的话,有个七八十斤,一个人也抬不动,也背不起来。然后,那老蜂、蜂衣都多,想两个人合伙一起养。

养殖虎头蜂是一个技术活,也是一个辛苦活,不仅需要专业知识,也需要特定的环境,从最开始养殖场地的选址、保障当地村民安全,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为了让蜂巢远离村民,两人将蜂巢都安在远离村庄和人类活动的区域,而且,周围的警示牌和警戒线一样都不能少。

全州县两河镇五桂岭村村民 蒋平安:我们拉这个警戒线是防止有人进入这个区域,这个区域之内是相当危险的,因为这个蜂蜇人非常厉害,如果一个人被蜇多了的话,可能出现生命安全。

记者:我们静悄悄的,这个距离是安全的吗?大概有多远?

全州县两河镇五桂岭村村民 蒋平安:我们距离蜂窝差不多有十米左右吧。这个距离是安全距离,如果说我们再过去一点的话,这个蜂就会飞过来蜇人,或者给我们警示,因为这个蜂本身就是生性凶猛的。

每天和虎头蜂亲密接触 周密防护却难逃蜇伤

可是一个蜂巢,平均可达35公斤左右,而虎头蜂的数量少的时候几千,多的时候上万。一旦蜂巢被惊动,虎头蜂就会倾巢而出,袭击周围所有的生物,可想而知,虎头蜂的养殖具有相当的危险性,所以需要做好必要的防护。

记者:这个就是防护服吗?

全州县蕉江乡冷水浸村村民 周龙生:对,这是专门为了保护我们人生安全,去掏那个蜂窝,保证百分之百的安全,不让人受伤。

记者:免得受到攻击。

全州县蕉江乡冷水浸村村民 周龙生:对对对......

记者:连这个鞋子都给连起来。

全州县蕉江乡冷水浸村村民 周龙生:对,因为衣服跟鞋子都是一套的。

记者:它这个透气吗?

全州县蕉江乡冷水浸村村民 周龙生:透透透......有风扇的。

可即使是这样,因为常常需要与虎头蜂亲密接触,两人还是难以避免被蜇伤。

全州县蕉江乡冷水浸村村民 周龙生:这个东西是毒性很大的,它俗称杀人蜂、虎头蜂。那个水牛,三针都可以蜇死。这东西很危险的。

记者:那你们平常在工作中被蜇过吗?

全州县蕉江乡冷水浸村村民 周龙生:有的有的,蜇过,我们手上到处都是有疤的,有时候不小心就被蛰了。

记者:被蜂扎了以后是什么感觉?

全州县蕉江乡冷水浸村村民 周龙生:那个疼得不得了,像用一个针在戳一样,反正,心脏跳动一下,蜇针就钻一下,像一个钻子一样在心里面钻,揪心的疼。

危机四伏坚持养殖 只因虎头蜂全身都是宝

既然这么危险,那为什么还要养呢?难道只为了兴趣?当然不是。抛开危险,一窝虎头蜂可谓全身上下都是宝,蜂蛹、蜂巢、蜂群等都可以作为食材和药材进行出售,而且供不应求。

全州县两河镇五桂岭村村民 蒋平安:养殖虎头蜂,可以从蜂窝、蜂群、蜂蛹、老蜂泡酒这一块,实现经济效益,我们目前是养了200多窝,带动周边的贫困户养了100多窝,我们自己在山上放养了60多窝,每窝的产值大概在1万左右。

蒋平安和周龙生是2018年底开始养殖虎头蜂的,现在养殖的规模越来越大,当初只有两个人合作的想法显然不合时宜了。在经过思考之后,他们开始向外推广虎头蜂养殖。

一开始,只是让周边村民进行简单的管护,按照管理一窝蜂2000元左右的价格计算劳务费。后来,村民经验成熟之后,就开始提供全面的扶持,包括低价出售培育的初期蜂群和免费的管理技术,最后,到了出售的时候再进行回收。这样一来,他们不仅实现了扩大规模的想法,同时,也帮助自己和更多村民实现了增收。

事业发展赢得政府认同支持

事业不断的发展,不仅让周边的村民认可了这两个年轻人的干劲,也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村委的认同和支持。

全州县两河镇五桂岭村党组织第一书记 唐锦明:这个养蜂场建立之初,我们村委给予了大力的帮助,主要是从选点和基础设施方面。自从这个养蜂场建立以后,为我们村里面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我们贫困户脱贫摘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与帮助。

两河镇党委挂职副书记 蒋生喜:两河镇五桂岭村蒋平安、周龙生2018年11月开始发展养蜂事业,两年来,已带动贫困户12户,每户贫困户年增收两万元。下一步,我们两河镇党委政府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他们发展壮大扶贫产业,保障更多的贫困户稳定脱贫。

虎头蜂养殖,在很多养殖户心里是从没想过的事,而蒋平安和周龙生在虎头蜂养殖中也不是一蹴而就,在过程中,也历经了失败、质疑和争吵,不过,他们最终做得有声有色,这跟他们的耐心和毅力是分不开的。

记者:养蜂的过程中最难的是什么?

全州县两河镇五桂岭村村民 蒋平安:最难的还是在那个筑巢阶段,因为说这个阶段就像一个小宝宝一样,天气热了怕它热着,天气冷了怕它冷到,这个温度一定要适量,一定要对,蜂才会给你做窝筑巢。而且,它又容易生病,容易感染细菌,感染病毒,这个时候要及时消毒,要及时管理。

吃水不忘挖井人 下一步开办合作社共同致富

吃水不忘挖井人,蒋平安和周龙生虽然年轻,但也懂得知恩图报的道理,如今这番事业,没有大家的支持,不会这么一帆风顺。在尝到了创业的甜头后,他们之前的目标也早已经发生了改变。

全州县蕉江乡冷水浸村村民 周龙生:我们下一步打算的话,就是准备申请开办一个合作社,带动更多的乡亲们参与到我们养蜂当中,一起发家致富。

在脱贫攻坚这一硬仗中,对脱贫致富的信心化作一股动力,在许多年轻人心中不断涌现,从而有了很多励志感人的创业故事,蒋平安和周龙生正是这一群当中的缩影。最后,也提醒大家,养殖虎头蜂需要过硬的技术和经验,请不要随意养殖,以免对他人造成伤害或给自己造成损失。(总台央视记者 廖汨 刘畅 唐明 方怡)

(编辑 陈卓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