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梨花的散文诗(当代散文驿路梨花)

文/曹雁行

有关梨花的散文诗(当代散文驿路梨花)(1)

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就会对日常的柴米油盐家常琐碎衍生出一种由衷的厌倦,于是向往异地他乡,向往诗和远方。那一年,我怀着对出生地的好奇与向往,装起一本《中国公路地图》和简易行囊,在盛夏季节的清晨,开着自己的老别克,踏上了北去的旅途。

离开东营地界,高速沿渤海湾一路顺畅,可是一到山东与河北的交汇地带,大货车、油罐车多了起来,越是快到收费站的路段越堵,车辆蜗行,一个小时都没开出一公里,被前后左右走走停停的大货车流裹挟,我在车里一阵一阵的头晕,费尽千辛万苦,终于熬到过了万家收费站,找了一个停车区把车停下,就放任自己爽利地呕吐起来,那一顿大呕仿佛把自己的心肝脾肺都呕了出来,直至吐出黄绿色的胆汁,方才抹净自己满脸的鼻涕与眼泪。彼时彼刻,头脑却异常清醒,终于意识到,自己随性潇洒,快意江湖的个性,这次要碰上“石头”了,前路漫漫,不知还会遇到何种未知的艰难。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自己选择的路,硬着头皮也要走下去。

就那样,走走停停,开累了就在高速停车区停下睡觉,开腻了就下高速,到沿线稍大点的城市游走,找有名有姓的馆子,也找人流熙攘的路边摊,寻找不同于自家厨房的苦辣酸甜味道。好在,越往北开,车辆越少。终于,在第三天的晚上9点多,我驶上了一条貌似高速的盘山省道,不出意外,再有几个小时,就能到达绥芬河辖下建新村我亲戚家了。星月当空,夜里的公路,空旷无人(车),四围都是高耸着的墨黑色群山,夜风袭来,不仅凉爽,还有一丝寒意。为了让自己不犯困,我打开车窗,减缓车速,任由凉风吹在脸上,徜徉在夜色里正悠哉悠哉。突然,一阵疾风袭来,不知哪块云彩兜不住湿气,天空噼里啪啦落起了雨,赶紧打开雨刮器,可这时眼前的一幕已经严重地惊呆了我,手足无措间赶紧踩了一脚刹车。随着雨滴落下,路面涌起一米多高的白色雾气,霎时间我仿佛进了仙境,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手机都没信号的荒山野岭,难不成我遇到了鬼魅魍魉?!手疾眼快,赶紧关了车窗,锁了车门。又急忙重新轻点油门儿,打开双闪,以两边逡黑的大山做参照,慢慢向前滑去。终于,车辆前行中,随着雨速的减缓,路面的雾气也逐渐淡了下来。回过味儿来,抹干头上和手上的汗水,我暗自笑了笑自己好没见识。

盛夏季节,高纬度的阳光格外炽烈,照射在柏油公路上,造成了极高的地温,但是山里雨水温度却较低,仿佛凉水浇在热锅上,霎时激起一层水蒸气,就是这“仙境”的来历。

有关梨花的散文诗(当代散文驿路梨花)(2)

从这以后,再不慌张,不管前路上神秘兮兮的蹲着一只一动不动的野狍子,还是一只乱窜的黄鼠狼,我都不疾不徐,避让而行。不知何时起,前方出现了一辆车灯昏暗的小货车,我一改遇车爱狂飙超车的恶习,慢慢尾随其后,保持70公里左右时速,保持两百米距离。不知开了多久,终于前路出现了“建新”蓝色路标,那一日,午夜过后我终于来到一片漆黑的村落,引得此起彼伏一片狗吠。

休整半日,第二天中午就随亲戚七拐八绕,来到一处奇妙的所在。一片浓密的白桦林深处,一条水流湍急的河边,有两栋古朴低矮的原木小屋,屋里则完全现代化装备,一张带转叠的大圆桌,上面早已摆好了过尺长的一条江鱼,还有若干乡土特色菜,盛情难却,只好大快朵颐。窗外疾驰而过的河流,就是乌苏里江,江对面是俄罗斯。一路艰辛劳顿早已烟消云散,

不管杯中是茅台还是二锅头抑或高度伏特加,也不在意心头涌起的是对故乡的热爱还是他乡的感怀,纵使分不清终点和旅途,一杯热辣辣的烫酒下肚,升起万丈豪情,谈何江河故园,此刻都在脚下。

多年以后,极少出发。在我生活的这片黄河水淤积而成的大地上,安安稳稳,踏踏实实地过起了昔日不屑一顾的鸡毛蒜皮日子。春天一来,我瘸着一条半月板损伤的残腿,游走在东营各条鲜花盛开的马路、公园、绿地,看完护城河边的连翘,又去探寻胜利大街的玉兰,满心满眼充斥着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时不时把傻瓜手机拍的照片发个朋友圈炫耀。终于在四月初,把聚光灯定格在植物园,每天早上去那里听鸟鸣,检视那一片桃林、那一片海棠、那一片樱花,举着一部手机的识花软件,认识了大部分花花草草、姹紫嫣红。

这一天,应朋友之邀,去广饶县小刘桥村看梨花。朋友说要在乐安大厦集合,再去村里,有了智能手机之后,妥妥地把脑子扔家里了,点开高德导航我就开车出发。一路听导航让上南就上南,让右拐就右拐,从516国道上了227省道,眼看还有五分钟车程就到了,手机上另一个朋友发来了小刘桥村的定位图,点开链接的高德导航,咦?怎么又向东折回去516国道了!合着从东城正直往南五十多公里就能到的目的地,我愣是开出个七十多公里的长途旅行。还好,终于来到了小刘桥。

这个村的路非常宽,房屋规划整齐,路面宽敞,顺着村子主路向西,路北是村委会,路南有乡村剧场,丝毫让人感受不到这是到了村里,这和城市居民小区的干净整洁毫无二致,甚至更胜一筹,要比,得和别墅区比。因为人家的村居,都是小四合院。除此之外,村里还建有革命历史展览馆、民俗展览馆,村子朝向街道的白墙画有水彩壁画,在历史展馆对面的墙上,还谱写了一首歌儿的词、曲——小刘桥村村歌!真正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经典展现。

有关梨花的散文诗(当代散文驿路梨花)(3)

走进村委会,屋里屋外,也正办着一个展览,小刘桥村“庆祝建党100周年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红色报纸收藏展览”。是小刘桥村一个叫刘效强的村委委员,历经好几十年收藏的红色报纸,一细看之下,很感震惊,居然有1919年 的《湘江评论》以及《向导》《政治周报》《新青年》乃至我们国家、党发展的各个重要历史时期的相关报纸,简直堪比一家历史博物馆。不禁让人感叹,老百姓对党和国家的拥护、爱戴之情、之心。

从村子里任意一条南北道一直向北走,走到庄稼地里,走到阡陌之中就会眼前一亮。我为写这一亮,遍寻古诗不得。诗人曾用“梨花一枝春带雨”形容女子清丽脱俗,惹人怜爱,可这里是千树万树梨花开,如三千佳丽欢聚一堂,不是雪似梨花,而是梨花似雪,在春四月间,那是一片三百亩地的梨园,而此时正值梨花吐蕊,绿叶闪烁,满园飘香,一眼望去,花枝抖动,蜂飞蝶舞。好一番清雅、脱俗景色。毫无城市里园林景观斧凿之感,这一片素雅之美盛大的迎面而来,不娇羞,不扭捏,这是乡村的日常,是百姓的生计之所在。我于是和朋友们在梨园里轻浮活泼起来,摆各种姿势拍照,愈加映衬得人老梨花白,花美人皆羡。

玩累了,朋友带我们坐车七拐八绕,来到了梨园深处,小木屋!此木屋虽不如彼木屋古朴,造型简易,但营造温馨田园之园丁之心可见一斑,果不其然,桌上有乡野土菜,让人一见如故,甘之如饴。木屋之外,引渠灌溉的沟渠里是排着队游玩的曲项白鹅,为这一幅农家乐的画卷增添了灵动一笔。朋友们在木屋中,以茶代酒,谈古论今,一袭香风吹过鬓间,我仿佛醉了,一时间又分不清这是故乡,是他乡。总之,胸中涌动着浓烈的无以名状的感动,不管是三千公里外的北地,还是黄河入海的东营,于我来说,他们都是我人生旅程中深深热爱的土地!

今年,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回首一百年间,这个漫长而艰辛的旅程中,在党领导下,我们民族打赢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推倒了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历经改革开放等各个历史时期,有无数革命先烈抛洒了自己的热血,在曲折向前中最终迎来了我们生活的这个繁荣美好的大时代,作为这个时代的一份子,我坚信,我们的红船,还会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想到此,就为小刘桥村的梨花,起名驿路梨花吧。

(图片源自网络)

《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欢迎山东籍散文作家申请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年举办各种散文活动,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欢迎联系。投稿邮箱:sdswxh@126.com、 sdca98@163.com

电话:13210570289 (入会) 18765312921 (投稿)

壹点号当代散文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