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品鉴青铜面饰(国宝品鉴青铜面饰)

青铜面饰,铜器,西周文物,左高15.7厘米、宽16.3厘米,右高15厘米、宽17.1厘米,厚0.3厘米,1986年河南省平顶山应国墓地八十四号墓出土。

国宝品鉴青铜面饰(国宝品鉴青铜面饰)(1)

青铜面饰

20世纪8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平顶山薛庄乡北滍村一带,发掘了一处周代应国墓地,出土大批珍贵文物。其中八十四号墓出土随葬器物130余件(组),该组青铜面饰即出土于此墓。研究人员根据该墓出土的器物和多件铜器上的铭文等相关的信息推断八十四号墓墓主人应为西周恭王时期应国的一代国君。

此墓共出土8件青铜面饰,其表面均仿人面部,依据发式可分为两种,各4件。八件青铜面饰均粗眉;双目镂孔外凸,瞳仁为近圆形;鼻梁挺直,鼻翼宽大,且有双鼻孔;口部为月牙形镂孔,上下唇间连以一道纵梁,似可用以穿系;耳部边缘有平沿。一种,头顶部有卷云状长发,自中部分缝,且在额前对称卷曲,发末端的背面有横梁与头顶相连,可用以穿系;另一种,形制与前者大体一致,唯头顶无发,面部宽阔,双耳靠上,头顶有穿孔;耳中部有弧状镂孔。出土时这些铜人面饰的表面均有丝绢印迹,疑为随葬时包裹物留下的印迹。

国宝品鉴青铜面饰(国宝品鉴青铜面饰)(2)

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青铜面饰线描图

河南博物院藏的这组青铜人面饰出土于西周时期的应国墓地,应国是周初的姬姓封国,先后立国三百多年,在地理位置上与镐京相距不远,在文化上可能会受其影响,但在器物造像上又有独特的风格,具有方国自己的特点。该器出土时与铜斧、铲、铃、环、革带扣及玉柄形器等放置于棺顶板上,部分散落后,与放置在棺椁之间的铜礼器混杂。而同墓还出土了玉戚(或称钺)、原始瓷簋等,玉戚是祭祀场所的仪仗器,同时也是权力的象征,进而推测该组青铜面饰可能是标志所有者身份的用具。

河南省平顶山市应国墓地八十四号墓出土的青铜面饰保存完整、制作精良、造型独特,为研究古代应国的葬制、世俗礼仪等方面提供了宝贵资料。

比较研究

目前已出土的商代后期(殷墟时期)至西周中期的青铜面饰有一百多件,其出土地点、形制、大小、出土的位置、出土时与其他器物的共存关系各不相同。现列举部分青铜面饰进行比对,来探讨青铜人面饰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1986年,陕西省西安市老牛坡商代墓地出土的青铜人面饰,两件,形制基本相同。其中一件器物高7.8厘米,宽6厘米,咧嘴,露齿,双目镂孔外突,悬鼻有孔,两耳有穿,脸壳突起。此类人面形铜饰应是穿钉固定或缀缚在器物上的装饰品。

国宝品鉴青铜面饰(国宝品鉴青铜面饰)(3)

陕西省西安市老牛坡商代墓地出土的青铜人面饰

1976年,陕西省城固县苏村遗址出土的殷商时期铜脸壳,23件,形制相同,唯脸形有椭圆和圆形之分,双耳有长方和椭圆状之异。其一器物高16.5厘米,宽17.7厘米。该器呈凶煞人面,目框深凹,眼球外凸,中有圆孔,孔径1.7厘米。两耳直立,悬鼻突起,透雕獠牙,耳有穿,鼻有孔。额部有一穿,脸壳外凸内凹,五官距离位置与人面部五官距离相近,各有通孔,可戴在面部。

国宝品鉴青铜面饰(国宝品鉴青铜面饰)(4)

图五 陕西省城固县出土的殷商时期铜脸壳

1986年,北京市琉璃河西周早期1193号大墓出土了五件兽面饰,形制相同。其一高21厘米,宽22.3 厘米。该器正面突出,作窄眉,圆目,阔鼻,大口,眼眶内凹,眼环大而外凸,中间一圆孔,鼻梁较低,鼻孔较大,口内上下两排大牙,双耳小而平。前额、双耳及下颚部各有圆形小孔两个。

国宝品鉴青铜面饰(国宝品鉴青铜面饰)(5)

北京市琉璃河1193号大墓的兽面饰

各地出土的青铜人面饰造型、尺寸不尽相同,但均五官俱全,双目镂孔外凸,双鼻孔,器物周缘均有孔可方便穿系。这种复杂性与其使用年代、分布地域、使用人群及用途等方面的不同均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总体说来,早期的青铜面饰相对简单,五官形象刻划粗糙,双目呈圆形,眉部多无明显的眉毛形象而仅以一凸棱代之。鼻孔、瞳孔等部位大都镂孔。殷墟后期和西周早期是青铜面饰的发达时期,青铜面饰较流行,制作细致逼真。西周中期的青铜面饰已演变为分铸式的,即整个面饰由分别铸成的五官形象的独立器官组合而成,这些部件大多已经简化,有的仅具轮廓而已。

关于平顶山应国墓地八十四号墓出土的四件带发和四件无发青铜面饰,在造型上与以上列举的器物有相同之处:均仿人面形,双目镂空,鼻部有双孔,口呈月牙形镂空。不同之处是:其有刻画清晰的双粗眉;鼻翼更为宽大;口部镂空无齿,仅有一纵梁似为方便穿系。关于其性质和用途是件耐人寻味的事情,至今学界没有确凿的定论,但正如学者认为,这些面饰在当时具有沟通人与神灵、祖先两级世界的功能,具有宗教和仪式的意义,它们有明确的出土地点,保存完好,造型特别,刻画精致,是研究西周方国葬俗等方面的珍贵实物。

作者简介

张延红,女,大学本科学历,1996年进入河南博物院,在信息管理处工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