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中毒机理及中毒表现(容易导致心律失常甚至死亡)

上一回我们说了附子的传统功效与应用,以及现代药理作用有读者问,可不可以用附子泡茶喝?,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附子中毒机理及中毒表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附子中毒机理及中毒表现(容易导致心律失常甚至死亡)

附子中毒机理及中毒表现

上一回我们说了附子的传统功效与应用,以及现代药理作用。有读者问,可不可以用附子泡茶喝?

附子我们不建议泡茶喝,因为附子的毒性比较大。自行泡茶、煎煮不当,容易产生中毒。

举个我身边的例子。几年前有一天,我的一位中医专业毕业的同事自己煎附子吃,把自己吃中毒了,当我赶到的时候,她正在急诊室输液,她虽然清醒着,但是人很虚弱,她的心电图全是乱的,像小孩子画画一样,毫无规律。

这就是附子中毒导致的心律失常。幸好她自己是中医专业,知道了自己是中毒,马上来医院急诊科了,否则后果可能更严重。根据她的描述,因为自诩是中医专业,擅自给自己把附子加量了,而且煎煮时间不够,造成了中毒。

具有法律效力的《中国药典》规定,附子属于需要炮制、先煎、久煎的药物。因为附子的毒性会随着炮制、久煎而降低。

附子

也可以通过给附子配伍降低毒性。比如《伤寒论》四逆汤,用附子配伍干姜、甘草。干姜和甘草,有降低附子毒性的作用,谓之“相杀”。

一、附子使用注意事项

1、附子宜先煎、久煎

附子有毒性,宜先煎30-60分钟。附子的毒性随水煎的时间延长而降低。

附子药典用量最大为15克,超过这个剂量使用,需要医生双签字。

临床用于危重症或水肿时,常超过这个用量,用量较大,否则治疗效果很弱。为避免毒性,常先煎2-3小时左右,可有效降低毒性。

不提倡缺乏临床用药经验的情况下盲目大剂量使用附子,或盲目加大剂量,盲目减少煎煮时间,增加用药风险。

一般来说,用于回阳救逆宜炮制用,且需要久煎。但用于止痛,则久煎治疗作用也会降低,因此要在毒性较低的情况下,适当减少先煎的时间,把握一个原则:煎到没有麻味为止。

但我们也不必因为附子有大毒就过度害怕,一是煎煮可以有效降低毒性,另一方面,附子的大毒也是它的大热之偏性所在,正是因为偏性很大,所以才能回阳救逆,用它的大热之偏性,祛人体的阴寒之气。

2、附子反半夏、瓜蒌、贝母、白、白及

十八反中,附子反半夏、瓜蒌、贝母、白、白及,与这些药同用会使毒性增加。一般情况下,普通的医生不会开具具有十八反的药物。

如果有医生开十八反的药物,药师会请医生双签字,让医生表明自己是确切有把握的,才会调剂。

但不论古代还是现代,都有一些医者仍然用半夏配伍附子,治疗疾病并且取效的。

如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治虚寒腹痛的附子粳米汤,由附子、半夏、粳米、甘草等构成,用于虚寒腹痛。

亦有用附子配瓜蒌,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者,且未见不良反应。[《中药十八反研究》.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1]

但这不代表十八反就是完全错误的,有研究者在药理动物实验中,还是做出了生附子、生半夏配伍后,对动物的毒性明显增加的结果。

3、入丸散剂量宜小

附子制成丸剂、散剂时,用量宜小,不可使用与汤剂相同剂量的附子用于丸剂,散剂。

4、附子中毒症状及解毒方法

附子如果炮制不当,或者煎煮时间不够,中毒症状可见恶心、呕吐、腹泻、头昏眼花,全身发麻,脉搏减缓,心律失常,血压下降,肌肉麻痹等,严重者可致死亡。因此必须严格炮制,按照规定用法用量,并按照规定时间煎煮。

如果发生附子中毒,要第一时间送医院急救

中药中甘草、干姜、绿豆,可降低附子毒性。

心律失常

5、热证、阴虚阳亢忌用附子

附子辛热燥烈,容易伤阴助火,所以热证、阴虚阳亢者忌用。但要留意真寒假热的情况。

热证、阴虚阳亢者,症状多见怕热喜冷,手脚心热,烦躁,口干渴,咽干咽痛,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脉搏动强力,舌红,面红等。

热证常见面红、烦躁、怕热等

6、孕妇忌用

虽然历代医书中不乏有妊娠使用附子的先例,但附子毕竟有大毒,孕妇忌用。

慢性毒性试验研究表明,附子所含乙酰乌头碱有胚胎毒性[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87,(2):23],提示孕妇以不用为宜,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予以禁用。

7、用附子忌酒

附子本有毒性,加上酒性,药力更猛,心脏马上就受不了。

本身服用中药期间,除非特殊医嘱,忌喝酒。服用附子则更忌酒。

8、白附子不是附子

白附片和白附子是两种中药,二者没有关系,切勿混淆。

白附片是附子的一种炮制品,见“附子的几种炮制方法”,附子是毛茛科乌头的子根。

白附子也是有毒的中药,是天南星科独角莲的块茎。可以燥湿化痰,祛风止痉。

5、淡附片: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尽,与甘草、黑豆加水共煮透心,至切开后口尝无麻舌感时,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晒干可得。

6、炮附片:盐附子洗净,清水浸泡一夜,除去皮、脐,切片,再加水泡至口尝稍有麻竦感为度,取出,用姜汤浸1~3天,然后蒸熟,再焙至七成干,倒入锅内用武火急炒至烟起,微鼓裂为度。

其实历代附子有多种炮制方法,不仅有这几种,有的还颇具有争议。但自1958年卫生部简化了商品规格,只保留了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三种。中国药典也只收录了以上这几种。

参考资料

《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国药典》《中华临床中药学》《思考中药》《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

相关阅读

附子,温一身阳气,现代常用于急性心梗、心绞痛暴发情势危急者

为什么不建议在医院代煎中药?药师手把手教你传统手工煎药


声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删。文中涉及处方、用法仅供学习、参考,不作其它用途,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需就诊,请到正规医院专业医生处辨证论治。有问题可留言。如您觉得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看后点击关注,“每天学一味中药”系列文章每日更新一种中药,后续内容更好看,也可以转发给身边朋友看一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