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为什么没有桃园三结义(并不存在和关羽降曹的真相)

三国为什么没有桃园三结义(并不存在和关羽降曹的真相)(1)

除了“亡命走涿州”外,李存葆的《东方之神》(下称李文,引文凡未注明出处者,均引自该文)还花了不少篇幅对有关关羽的其它重要史实作了考证。

但对照史籍仔细辨析,我发现李文的考证是站不住脚的,它与其说是严格的历史考证,不如说是借助小说《三国演义》以及李文作者自己的想当然,将一个被美化和神化的关羽说成是历史上真实的关羽。

例如,关于“桃园三结义”,李文一方面承认它不见诸正史,另一方面又说,经考证,这一故事是可信的,即符合史实。它举了两个理由。在我看来,这两个理由都站不住脚。

其一,《关羽传》中关羽对张辽说:“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李文根据这一句话,断定说:“这足可表明,刘、关、张曾按民俗,举行过结拜仪式,且面对苍天立下过诸如‘不求同生,但愿共死’之类的誓言。”

我们只要稍微认真琢磨一下这句话,就可以知道,它并不足以表明李文断定的任何东西:首先,这里没有张飞什么事,因为提都没提他;其次,这只是表明关羽受过刘备厚恩,他立下誓言以共死报答,而与结拜并无关系。

三国为什么没有桃园三结义(并不存在和关羽降曹的真相)(2)

其二,李文认为更能印证结拜说的证据是,刘备伐吴。李文说,一向对诸葛亮言听计从的刘备,却不顾诸葛亮的劝阻,一意孤行伐吴,这是因“桃园结义”要为关羽报仇的缘故。诸葛亮劝谏刘备放弃伐吴,无论在《先主传》还是《诸葛亮传》中均无记载,不知李文所说有何根据?恐怕依据的是《三国演义》,但《三国演义》不是史书,而是小说,不足为凭。

李文还说,刘备伐吴时已即皇帝位,御驾亲征而为一员大将复仇,如果他与关羽没有结拜兄弟之谊,“于国于家于情于理于己于人”都难以说通。

这一理由实际上预先假定刘备御驾亲征是为关羽报仇,这种假定有何根据?刘备伐吴主要是因为失去荆州战略要地,他想将它夺回来。无论关羽是否被杀,这一仗恐怕都是要打的。

这里还有一个可以反驳李文的证据:据《先主传》,刘备败守白帝城后,孙权主动遣使求和,刘备同意了。如果刘备真的如李文所说,是铁了心为关羽报仇而宁可抛弃江山社稷、身家性命于不顾,他就不会同意和解,而势必与对方拼个鱼死网破。刘备没有这样做,可见说到底他还是一个政治家,御驾亲征的目的是为了实际政治利益,而非意气用事。

三国为什么没有桃园三结义(并不存在和关羽降曹的真相)(3)

李文说张飞“在闻听二哥遇难后,涕泗滂沱,肝肠寸断,昼夜酗酒,怒鞭部下,未待出征,便被帐下将张达、范疆杀死”。这些情节完全是根据《三国演义》得出的,而非史书所载。

《张飞传》关于此事只有两句话:“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之,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

张飞为部下所杀,仅此一个事实,其余均为小说家的杜撰或想象。由此也扯不到为“二哥”报仇的事情上去。

总之,被李文称为“对人类友情的最经典的诠释”之桃园三结义,没有任何史实可以说明它是确实存在的。

李文还花较多篇幅为关羽投降曹操一事进行辩护。本来投降的问题是不须辩解的:当继续战斗或抵抗对战争胜负已经毫无意义时,投降并非坏事,也不应该在道德上予以谴责。

尤其是指挥官,他的这一决定可以避免许多人无谓的牺牲。但李文似乎不是这样看问题的。它认为,即使社会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宽容这些人,他们一旦被俘而不是拼命战死,在人格上就有了“生死关头的污染”,“永远无法还原于以前的洁白。”

三国为什么没有桃园三结义(并不存在和关羽降曹的真相)(4)

关羽降曹是一个谁都无法抹杀的历史事实,李文要褒扬关羽,将他说成近乎完美,就得极力为他降曹辩护,还他一个“洁白”。李文的辩护词是:以关羽的刚烈性格,理应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只是由于要保护刘备的两位夫人,才不战死而降曹。

但这一辩护是没有史实根据的。《关羽传》记载此事只有“曹公擒羽以归”六字;《先主传》也只有两句:“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先主败绩。曹公尽收其众,虏先主妻子,并禽关羽以归。”根本没有说关羽是为了保护刘备夫人而降曹。

关羽逃离曹营的情况,《先主传》只有六个字:“关羽亡归先主。”《关羽传》只有一句话:“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根本没有提及他保护刘备两位夫人逃走的事(实际上也不可能)。既然如此,当初投降是为了保护两位夫人的说法就不能成立。

李文说,“有史料表明,关羽降曹的条件,也相当苛刻。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条是:一旦得知刘备的下落,即弃刘奔曹。”但它没有将这些史料开列出来。我想,这些史料恐怕是不存在的。

我所见到的史书记载,只有一个意思:关羽是被活捉的,“曹操擒关羽以归”。这里哪容关羽谈什么条件?李文说的史料,只能是《三国演义》,而《三国演义》是小说,不是史料。

【本文摘自《也谈关羽》(作者:黄忠晶,载于书屋2003年第11期)一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