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种对于孩子的正确培养(从和孩子一起读书开始)

阅读是一种对于孩子的正确培养(从和孩子一起读书开始)(1)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Summer姐姐 / 文

前一阵,一位叫做吴桂春的湖北农民工在东莞图书馆的留言,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阅读是一种对于孩子的正确培养(从和孩子一起读书开始)(2)

这个爱读书的普通人,在辛苦工作之余,坚持去东莞图书馆看书,整整12年。

在这则留言被广泛传播之后,他也在人们的帮助下,留在了东莞打工,可以继续在茫茫书海中得到力量与慰藉。

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可能有很多人会质疑读书的意义,也有很多人会认为许多现代化的信息来源方式,可以让我们不再需要读书。

但是,手机和碎片化对一个人的影响太可怕了,这种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在你不知不觉当中慢慢渗透的,当你有一天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也许已经太晚了。

仔细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像以前一样,安安心心地坐下来看一本书,沉浸在书中的故事和感动当中了?

如果你开始怀念小时候妈妈在床边给你读的小人书,想念爸爸在周末带你去新华书店时的流连忘返,那么,拿起一本故事书,和你的孩子一起读书、交谈,就是你现在能做的,最好的事。

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阅读、关于亲子共读的书《如何阅读,能让孩子受益一生》,干货满满,诚意十足。

阅读是一种对于孩子的正确培养(从和孩子一起读书开始)(3)

本书作者莎拉·麦肯齐,是美国著名阅读推广人,她创办的播客节目《重拾朗读》曾经入选苹果播客家教类十大节目,下载量过百万。

这本书也是美国亚马逊2018年家庭教育十大畅销书之一。

看完这本书,你就会明白,作为父母,永远都不会后悔把时间花在给孩子读书上。

给孩子读书是最好的养育方式

作为六个孩子母亲的莎拉·麦肯齐在书中说道:

教孩子,是一件无法确保成功的事。但即便如此,只要能增加让儿女成为善良、能干又充满爱心的人的机会,我仍然愿尽我所能地为她付出。

和孩子一起读书,是建立家中独有的、只有他们互相明白的“联结密码”的重要方式。

那些一起读过的故事,就像一座桥梁,将孩子和父母联系在一起。他们彼此分享的文字和故事,成为维系家庭成员间情感纽带的重要成分。

特别是当一个家庭遭遇病痛、苦难的时候,书籍确实具有抚慰人心的力量。那些平时说不出口的安慰、无法表达的感情,也许都可以通过读书与交谈,成为彼此情感沟通的通道。

作为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时,也会走出嘈杂、忙碌和争执不断的环境,在短暂的时光里,完全陪伴在孩子身边。

更重要的是,当孩子离开家独立生活时,这些美好的时光仍将留存于孩子心底。

读到这里,很奇妙地,已经独立生活很多年的我,脑海中就会浮现起幼时每当我不愿意去幼儿园而哭闹时,妈妈总会给我读起的那个马兰花的故事。

具体故事情节早已记不清楚,但是那个“马兰花开二十一”的童谣,却清晰地浮现在耳边,妈妈温柔的语调,安抚着惶恐不安的我。

而幼小的我,也是在那时第一次有了识字的愿望,因为,那样就可以自己读那些花花绿绿的小人书了。

和孩子一起读书的好处,还远远不止这些。

从“功利”一点的角度来看,阅读可以成为孩子将来学业的巨大助力。

阅读会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影响他处理信息的能力,而这在本质上,要优于掌握某种技巧。

杨百翰大学经济学副教授约瑟夫·普莱斯博士是家庭教育经济学家。他的研究表明:在孩子出生后的头10年内,每周花一天时间给孩子读书,会使孩子的考试成绩提升15%~30%。

读书,比昂贵的课外班甚至私立教育还有效。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阅读故事可以让孩子间接体验他未曾经历过的生活。

在向孩子传授真理方面,大人喋喋不休的说教,远远比不上一个适时出现的故事。

我们希望孩子勇敢、善良、诚实,但如果他从未有机会去面对恐惧、无情及犯错的诱惑,这些美好的愿望又怎么可能实现呢?

而事实上,当孩子离开家之后,父母确实无法给予他们任何保护。

不过,我们可以教给孩子一些能帮助他的东西,可以帮孩子做事前演练,反复多次的演练。

比如,一些冒险故事,这是普通的童年经历无法给予的。

最后要强调的是,读书,对于我们养育孩子,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我们养育孩子,不仅仅要帮助他们为成年之后的生活做好准备,更重要的是要塑造他的心灵和思想,滋养他的灵魂,教会他爱别人,帮助他建立与他人之间的关联,教育他对遇到的人要心怀关爱和同情。

一个好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的孩子“认识到他人的苦难和成功”。

而这,就是同理心的开端。

养育,或者说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人们很容易对教育的某些方面产生盲目崇拜。

我们看重成绩和高分,看重名牌大学和高薪职业,但我们往往忘记了教育的初衷——教育的终极目的,是教人学会去爱。

好的教育,能教给我们和孩子如何全心全意去爱,如何好好地爱。

陪孩子一起读一本好书,就是好的教育方式之一

读书应该是件快乐的事

疫情之前的某一天,我心血来潮去久违的西单图书大厦逛逛,熟悉的书香和人们席地而坐的身影,让我感到无比的放松与充实。

一个十岁的小姑娘,拿起一本童话书放进妈妈拎着的购物篮里,妈妈皱着眉头把它拎了出来:“这不是你们老师给的书单上的书,不要看这些闲书,浪费时间!”

小姑娘撅起了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也是满心替她难过和委屈:阅读,不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

而在《如何阅读,能让孩子受益一生》中,作者也明确地指出:

如果父母不把快乐和享受视为阅读的目的,而是将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只允许孩子读和课程内容有关的书。那么,这种家庭中的孩子,根本就不会爱读书。

每个家长都必须记住,要向孩子们传递一个信息:他们的阅读生活非常重要,这应该成为他们人生中快乐的源泉。

我们希望他们能在最充满爱的地方——家中,有接触各种想法和自由的能力。

关于读书这件事,你们都误会了

一说起亲子共读,很多家长都会抱怨说,我也知道“应该”跟孩子一起读书啊,但是“实际上”我做不到啊,我哪儿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呢?

这本书中,最干货的部分,就是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打消家长们的顾虑,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真正战胜“拖延”,开始做这件事情。

其实,亲子共读,没有很多人想象得那么“压力山大”。

有时候,很多“误区”使得我们在通往更好路上的拦路虎,只要正视它们,面对它们,就会发现,有些事情,真的没有那么难。”

误区之一:如果你想通过朗读让孩子爱上阅读,需要花很多精力。

真实情况:你只需要每次做一点点,长久坚持下去,积少成多。

其实,这是一道简单的小学低年级数学题:每天给你的孩子读10分钟的书,一年就是60个小时;哪怕你只是每隔一天读10分钟,一周也有35分钟。

而这10分钟从哪里来?

也许是提前10分钟送孩子去参加足球班,在等待的时间给孩子读书;又或者是一家人晚餐之后,在餐桌上多待10分钟,读读你们都喜欢的故事。

误区之二:亲自读才能奏效。

真实情况:让孩子听有声书也是完全可行的。

听有声书的过程,便是分享故事的过程。和孩子一起听,或者让孩子独自听都是可以的,视具体情况而定。

误区之三:薄薄的小书不算数。

真实情况:轻松读物在青少年读者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大多数在孩提时代就爱上读书的人,并不是读大部头时爱上的,而往往是在阅读轻松读物时出现的。

家长们,你忘了我们那些年读的小人书了么!

误区之四:给孩子读书时,他们应该静静坐着听。

真实情况:对孩子来说,让他们做一些手部动作,其实有助于他们的大脑集中精力和有效学习。

家庭教育顾问迈克尔·古里安博士的研究发现:对一些孩子来说,当他们的身体处在活动状态时,信息可以更深入地植入大脑。

这有点颠覆我们之前的认知,尤其是中国家长,从小就教孩子正襟危坐,“学习要有个学习的样子,不能一心二用”的我们,可能需要改变一下之前的做法了。

如果你的孩子在听你朗读的同时,在画画,或者玩乐高,不要再呵斥他放下手中的玩具了。

相反地,你可以准备一些适当的玩具和用品,让孩子以一个更放松的状态听你读书。

误区之五:假如与我的预期不符,一定是我哪里做错了。

真实情况:即使在这个过程中吵闹不断,场面混乱,比你想象的糟糕百倍,朗读还是有用的。

还是那句话:教孩子,是一件无法确保成功的事。

但是,如果一个孩子相信父母爱自己,愿意花时间陪伴自己,他就会有很强的自信心。

这份自信心,是父母的爱给予他的,会让他受益终身。

如何营造家庭读书氛围

所有的家长们,请牢记:家是让我们爱上书的地方,也是唯一一个让我们的孩子有机会爱上书的地方。

所以,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❶ 把想读的书放在触手可及的、最显眼的地方。这样你就不会因为“懒得找书”而放弃了。

❷ 把朗读变成一种习惯,将它与每日必做的其他事情挂钩:大家一起共进晚餐的时候,上下学路上,碎片化的时间一定要利用起来。

❸ 把朗读时间放在早晨。

❹ 记录你的朗读进度。

❺ 设一个专门的朗读书架。

把可以促进孩子参与朗读的东西都准备好,以便快速取用。比如,孩子们喜欢拿的玩具,或者饼干、糖果等小零食。

❻ 听有声书:这是长途旅行时,让一家人都能“和平共处”的不二法宝。

❼ 把家庭开销的一部分花在买书上:给孩子们一些“图书津贴”,让他们自主选择想买的书。

❽ 设置屏幕使用时限。

不要规定一天中哪些时间不可以使用屏幕,而是要规定哪些时间可以使用。也就是说,将使用屏幕作为例外,而不是规则。

这一条,对家长和孩子都适用。

如何选一本好书

什么样的书能称之为好书?

我相信,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好书的标准,但是有一些标准是普世的,符合去评价任何一本书。

❶好书能跨越各个年龄段。

❷ 好书使读者充满希望,帮助读者重新认识世界。

❸ 书单有很好的辅助作用,但是不要迷信它。

作者提供了3道测试题,帮助家长对不了解的新书做出判断。

首先翻开书的前几页读上几段,如果是绘本可以多读几页,然后跳到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处,再读上几段或者几页。

然后快速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❶ 关于画面:你的脑海中是否会浮现书中的场景?

❷ 关于词语:词语的选择看起来生动多样吗?

❸ 关于好奇心:你有兴趣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吗?

只要满足其中两个条件,就是一本值得带回家的好书了。

如何提有趣的问题

查尔斯·范多伦在他的著作《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说道:“如果你读书时有提问的习惯,那么与不提问的读者相比,你是一个更好的读者。“

如何提问,尤其是如何在于孩子读书时提问,是很多中国家长头疼的问题,我自己本身,就是那种极其害怕所有讲座、课程、活动的“自由提问“时间的人。

而中国家长最喜欢问的“这个故事意义是什么呀?”,则是典型“把天聊死”的问题。

作者在书中,非常具体地说明了10个“好问题“的例子:

✪ 书中的人物想要什么?为什么他得不到?

这个问题,可以让你马上触及书的核心内容

✪ 书中的人物应该这么做吗?

家长要先从故事中选出一个人物及某个行为,然后问孩子。

✪ X与Y有何相似之处?又有何不同之处?

分析事物的异同,可以带我们进入隐喻的深层世界,它使我们理解他人的思想并与之进行沟通。

✪ 谁是故事中最 的人?

提出这个问题后,可以接着问“你为什么这么认为?”、“能给我举个例子吗?” ,引起更深层次的讨论。

✪ 这个故事或人物让你想起了什么?

✪ 书中的人物最怕什么?

✪ 如果你是作者,你会对故事的背景或主人公做哪些改动?

这个问题的精妙之处在于:如果你的孩子对写作或者画插画很有兴趣,这就是让他练手的绝好机会

✪ 最让你惊讶的是什么?

✪ 书中哪个角色最能让你联想到自己?

✪ 这本书中的哪些内容最让你难忘?

这些典型问题,看似简单,但却像一条有筋有骨的长线,串联起了整本书的内容,让父母和孩子能够在这样愉快而又有意义的氛围中,温故知新,加深对书中内容理解。

更重要的是,家长和孩子,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营造家庭读书氛围,建立起亲子间深刻且持久的亲密关系。

这便是用最正确的方式把时间花在了最重要的事情上,身为父母,我们绝不会为此后悔。

写在最后的

我很喜欢德国作家、诗人赫尔曼·黑塞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也许,为人父母最大的成就感,不是让孩子变成父母心目中想要的样子,而是帮助他们成为他们自己。

尽自己所能地陪伴孩子,与他们一起读书,就是父母可以帮到他们的助力之一。

就像书中所说的:仅凭一本书并不能改变世界,但它可以改变读者,而读者是可以改变世界的。

你家孩子最喜欢的故事书是什么?欢迎留言。

「 壹荐 」

《如何阅读能让孩子受益一生》

阅读是一种对于孩子的正确培养(从和孩子一起读书开始)(4)

【美】莎拉·麦肯齐 著

张恩泽 译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 者 -

阅读是一种对于孩子的正确培养(从和孩子一起读书开始)(5)

Summer姐姐

资深电视人、综艺达人

热爱一切八卦,对世界永远好奇

猫奴、吃货、爱购物

在意生活品质,更喜欢种草

坚决不过“没必要”和“差不多得了”的生活

倡导美好的亲子生活方式

文章版权归壹父母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壹父母助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