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科院90人集体离职的去向(中科院近百名人员)

科研人员作为我国的稀缺人才,一般都是从我国顶尖高校中一层层筛选出来的,这类人才不仅工作体面,薪资水平也是令人羡慕的。从事的工作承载着中国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这让很多人对他们流露出羡慕与钦佩的目光。

并且高学历高知识的神圣会为他们身上加持出许多的光辉,这项令人神往的工作是很多人挤破脑袋都不能进去的门槛,却频频迎来了许多从业者的辞职,这其中的原由又是为何?

最新中科院90人集体离职的去向(中科院近百名人员)(1)

一、 中科院近百名人员“辞职”,深层次原因让人清醒,还是抵不过现实

中国科学院作为我国权威的研究机构,是许多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这个地方的从业者身上承担着中国前行进步的使命,如此一个体面而又有意义的工作地,却在原有五百多人的基础上辞职了四百多人,现在其中的研究人才严重不足,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科研人才离开了如此令人向往的地方。

最新中科院90人集体离职的去向(中科院近百名人员)(2)

(1) 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同志们虽然工作稳定且体面,还是有编制的工作,月薪过万,年薪甚至能够达到二十万左右,但是这些都不足以与他们的付出成正比。科研工作是一项十分耗费精力和体力的事情,不仅要不断的实行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以及体力工作,很多时候还要忍受实验数据的反复出错,减小误差,这过程之间的痛苦只有科研人员能够体会。

而一个月过万的工资虽然听起来并不少,甚至可以说是国内工资水平的佼佼者,可是这些与科研人员的付出相比,远远不够。科研人员身上虽然有着使命,但是作为常人他们也有生活和家人,当付出与回报形成矛盾时,人内心的坚定就会有所改变。

最新中科院90人集体离职的去向(中科院近百名人员)(3)

(2) 身体长期处于透支状态

科研人员的工作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这时候对于研究员身体的消耗是非常大的,很多人会以为体力劳动很耗费身体,其实不然,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同样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并且许多研究需要实时监测,很多研究员经常过着加班熬夜的生活,这些不健康的作息习惯对身体都是一种极度损耗,长此以往身体出现了状况没有办法支撑研究员继续工作,辞职的心自然就会慢慢萌生。

最新中科院90人集体离职的去向(中科院近百名人员)(4)

二、 放弃中科院的职位,他们都去哪儿了?

很多人在看到中科院许多研究人员辞职后都非常关心这些研究员会何去何从,对他们接下来的职业选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以及关心,按照相关的调查表明,这些人之中百分之八十的研究员都选择了去到国外。

去到国外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国外能够提供的研究基地更多,研究员的就业环境更好,他们能够在国外的研究基地将自己的所学发挥出来,而相比于此,国内的研究基地就会比较匮乏,很多时候没有条件为研究员创造出一个好的研究环境。

最新中科院90人集体离职的去向(中科院近百名人员)(5)

包括许多企业的研究部门开发也不够成熟,这些客观原因导致了我国人才的大量外流,致使我国的核心科技落后于诸如美国、英国等国家,如果想要改变这种现状我国就得将资金和精力大量的投入在开发新的研究基地上。

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原因在于国外对研究员开的薪资水平更高,相较于国内的一万多元,国外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也体现在了薪水的多寡上。对此也希望国内能够有所改善,进而改变我国人才外流的境况。

最新中科院90人集体离职的去向(中科院近百名人员)(6)

三、 中国科学院大学能为学生提供一次出国交流的机会

很多即将高考的学生对于如何进入中国科学院大学有较多的疑问,中国科学院大学大部分招收的都是国内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进入这所高校学习,不过招收的人数数目比较少,因此想要报考这所大学的竞争力比较强。

这所高校除了培养我国未来科学研究方向的人才,每年还会有一些公费派遣留学的名额给学生到国外去进行交流,不过这个机会的竞争难度并不亚于任何国内的顶尖高校,这类学生派遣留学回国后能够带回来更多的先进知识,带来更多的先进技术,可以推动和促进我国科技的发展,因此在选择留学学生的时候考核标准就会十分严苛。

最新中科院90人集体离职的去向(中科院近百名人员)(7)

因此有想要报考这所大学的学生并且想要获得公费留学资格的学生,就要打好自己的基础提高成绩好好学习,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学生自己的能力够强,才能够拥有这些难得的机会。

最新中科院90人集体离职的去向(中科院近百名人员)(8)

总结:中科院研究人才的流失反映出我国对科研人员对待的欠缺,这提醒着我国需要利用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投入到科研基地的建设。而对于学生来说,理想的追求需要努力,只有学生足够优秀才有机会进入这个神圣殿堂的门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