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冷了朋友们注意身体(天气越冷越要注意)

说起意外伤害,大家都会觉得夏天更容易发生,像溺水、中暑、食物中毒……其实冬季也是意外伤害的高发季节,尤其是家中意外伤害明显增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常发生的一些冬季危机,大家要提高警惕~

不爱动or太爱动

都危险

天冷不爱动,血液循环更易受阻

天气寒冷的时候,有些人就懒得出门,长时间在家中坐着看电视、打麻将等,而久坐不爱动是导致下肢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滞的重要原因;加上老年人肌张力降低和血管的退行性改变、血液循环变缓等原因,更容易诱发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等。不运动不行,但太爱运动也不行。

晨起运动过早,危险悄悄潜伏

一些老年人习惯每天早早起床锻炼,冬天也不例外,甚至早上5、6点就起床运动,这对老年人的身体并不友好。

天气越来越冷了朋友们注意身体(天气越冷越要注意)(1)

因为低温时外周血管收缩,交感神经兴奋,会让人血压上升,心跳加快,加重心脏负荷,易引发脑卒中和急性心梗;而早上五六点,天都还灰蒙蒙的,更易出现摔跤等意外,再加上中老年人多骨质疏松,即便是轻轻地摔了一下,也可能出现骨折。

所以,建议老年人晨练选择在旭日东升的时候,或进行室内运动,同时选择舒缓一些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经常泡热水澡

天气冷的时候,洗个热水澡既能暖身又能放松身心,是很享受的一件事~但冬季洗澡尤其是泡澡,更容易出现意外。

时间长、温度高,易引起心脏缺血、缺氧

现如今,很多年轻人、老年人都喜欢在家泡个热水澡,边上还会点着香薰、喝着饮品,别提多惬意了。

但泡澡水温度较高,时间又较长,很容易导致全身表皮血管扩张,血液大量涌入外周血管,从而导致心脑血流量减少,对一些有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更易发生缺血、缺氧,诱发意外。

建议:不论是泡澡还是洗澡,时间最好控制在15分钟左右,而水温适合保持在37℃~40℃,不要盲目用过热的水祛寒。

地面滑,易摔倒骨折

卫生间是最易滑倒的地方,有很多老年人在迈出浴盆或走出淋浴间的一瞬间,因摔倒而骨折。建议在卫生间放置防滑垫,有需要的家庭也可以安装扶手。

睡觉憋尿

天气一冷,上厕所也是需要勇气的,不少人有了尿意也懒得起床,一憋就是一夜。而这一行为其实很易诱发疾病,尤其是对于一些中老年人而言,甚至可能有猝死危机。

增加泌尿疾病风险

尿液长期滞留,容易让细菌有机会在尿道滋生,导致泌尿系统感染,若细菌上行,则可能导致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容易诱发脑缺血

憋尿时间过长,难免会出现排尿时急迫用力的情况,而这会引起胸腔内压力增加,从而阻碍静脉血流,使心脏输出血量减少,引起排尿性晕厥甚至脑缺血。所以,有尿千万别憋着。

用被子蒙头睡觉

蒙着被子睡觉会让人迅速暖和起来,因而天气一凉,就有大批人睡觉把头都“隐藏”了。但这个习惯也不好。

这会导致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难以散出,气体交换不充分,第二天醒来后会出现眼皮浮肿、昏昏沉沉、疲乏无力的情况;对于那些有支气管炎、鼻炎的人来说,蒙头睡会使细菌、灰尘等滞留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并吸入人体中,诱发或加重炎症;而对于那些有心脏病、高血压病史的人来说,蒙头睡会加重心脏负担,加重病情。

整夜开着电热毯

天气越来越冷了朋友们注意身体(天气越冷越要注意)(2)

对于很多南方人来说,天气冷的时候,出门靠秋衣秋裤,晚上睡觉靠电热毯,更有甚者整晚都开着~但这样的行为其实很危险!

暖宝宝使用时间过长

暖宝宝是每年冬天都非常火的御寒神器之一,很多人一贴就是好几个,也喜欢一贴一整天甚至贴着睡觉~但这么用暖宝宝早晚得出事!

暖宝宝的自发热原理很简单,就是内部的铁粉自然氧化,释放出热量,其发热温度是不可控的,市面上很多暖宝宝的发热温度可以达到50-80℃!而这很容易造成低温烫伤!

60℃的温度持续5分钟,就能导致皮肤的三度烫伤;44℃的温度皮肤持续接触6小时,就能引起皮肤基底细胞不可逆损伤。

遗憾的是,很多时候即便出现了低温烫伤,往往只是出现皮肤泛红、脱皮、红肿等,很难得到重视。殊不知,在看起来不严重的皮肤下面,已经造成了深部组织的坏死,若处理不当,很容易出现严重的溃烂……

感冒药混着吃

冬季是感冒高发季,有些人为了让感冒快点好起来,就几种感冒药混着吃,觉得这样药效更强,但这却很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一方面,各种感冒药或者退烧药的名字虽然不同,但成分可能相同,比如:带有“氨”、“酚”、“扑”等字样,其都是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成分,混着吃就相当于摄入了成倍的剂量,这很容易因药物过量造成肝功能损伤。

另一方面,药物之间的成分可能会相互抑制,作用会相互抵消,甚至产生更大的副作用。

来源: 吉林1232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