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传统拳之八极拳(西北神秘拳术八门拳之流传)

八门拳术是流行在我国西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的优秀传统拳种之一,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特点突出。它既包括拳术套路,又包括器械套路;既有对练,对打,拆招、实战,又有各种功法的单操、独练,具有较高的健身作用和技击价值,深受西北群众的喜爱。

“八门拳”的拳路颇多,拳路有:撕拳十回,合为天干,炮拳十二回,列为地支,㩆拳五回,分为五行。以八卦为基础,总称为八门。此拳流行于西北地区,据说为清人常燕山所传留。拳法宗于“少林”如《拳谱》所载“天干撕拳歌”记载:“要问此拳名和姓,一路出于少林家。”“地支炮拳躺势歌”也有云:“要知此拳名和姓,少林炮拳急如雷”。

据《八门拳谱》篇载:“炎亭曰,昔诸葛武侯始作八门乃超吉凶要术。按文王之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立休、生、伤、杜、惊、死、景、开八宇,造八阵图,内藏天干、地支、五行、六甲”。太白阴经载:“黄帝设八阵之形,天阵居乾为天门,地阵居坤为地门,风阵居巽为风门,云阵居坎为云门,飞龙居震为飞龙门,武翼居兑为武翼门,鸟翔居离为鸟翔门,蛇盘居艮为蛇盘门,天、地、风、云为四正门,龙、虎、鸟、蛇为奇门;乾坤民巽为阖门,坎离震兑为开门。”又有兵略纂问载:“黄帝按井田作八阵法,以破蚩尤,古之名将知此法者姜太公、孙武子、韩信、诸葛孔明,李靖诸人而已。其名之曰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阵者,则孔明也。”按八阵之名此为最古。此外,如方圆、牝牡、冲轮、浮阻、属为八阵。或谓阵分休、生、伤、杜、惊、死、景、开八门者,系为后起之说。《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以上史料和八门拳谱所载八阵图之来源以及诸葛武侯造八阵图之始因,也进一步说明了八门拳的创造者以八阵图创八门拳,并以八阵图的理论内容作为八门拳理的蛛丝马迹。这从拳谱中所载八门拳术步势图(图1)中一目了然。

四大传统拳之八极拳(西北神秘拳术八门拳之流传)(1)

图1

古之八阵图是从八卦之八个方位立休、生、伤、杜、惊、死、景、开八门,而八门拳术步势图则是在八阵图的基础上,以休、生、伤、杜、惊、死、景、开创粘、连、擒,捆、破、缭、滚、脱八门拳势。此外,从八门拳术的拳诀与拳势布局、方向路线看也都是遵循八阵图所变化形成的。如八门子母连拳拳诀曰:“一打连子串连子,二进八快并肘膝。”又如八门封手拳拳诀曰:“八门出世在六爻,出手先用双挑袍,……。”再如撕拳以天干命名,与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相对应。拳分十趟,炮拳以地支为名,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关联,拳打十二路。这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累不赘述。因此,八门拳术的创拳基础与其理论根据完全是从八阵图而来。

【刘伯温与八门拳术】

《八门拳谱》记载:“刘伯温先生以八卦立八门,以粘,连、擒、捆、破、缠、滚、脱为势,造八门武艺名目。令后世之人知吉凶进退,……所有鞭、锏、锤、抓、钩、镰、枪,棒亦不出乎八门之外也……。”但据《明史》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十六,以及有关史料记载,刘伯温与八门拳术毫无关系,而拳谱中的记载,实系后人杜撰。其目的是为了给八门拳术找一个体面而又神乎其神的始祖,增重其门派而已。

【常燕山与八门拳术】

《八门攀谱》记载:“清嘉庆年间生常燕山来兰曾遍传八门武艺,人多呼常巴巴……。”此外,谓中还载有常燕山八门拳论二篇。常燕山到底何许人也,拳谱中未作详细介绍,仅从八门拳谱记载可知不是兰州本地人。据民间传说常燕山系河北燕山人,因此说明燕山并非其名,而是其籍贯,故又多呼其为燕山爷或常爸爸。也有传闻说常燕山为山东人,到底是河北还是山东,尚无考证定论。但是,从数十部清末民初的八门拳谱分析发现,其中记载的拳术理论、拳术、器械套路内容,有简有繁,不尽一致,唯独记载常燕山传八门拳术的说法完全一致。由此可见,常燕山是八门拳术的首传之人。

此外,从兰州李文喜《李氏族谱》中记载,常燕山来兰州,首先将八门拳术的基本套路撕拳、炮拳传给兰州的安宁堡(现属兰州市安宁区)人李文喜。李文喜从小习武在当地颇负盛名,后得常燕山传授指点,技艺愈精。后李文喜又传给鷂子客(名不详)、郑江、野猪大爷、王德成(绰号固城王)、龙四爷、陈老八(绰号八大王)、俞海源曹子玉等。代代相传,不断地发展演变,内容也由简到繁,理论也逐渐系统完善,始形成了现在的八门派拳术。所以常燕山虽然首先将撕拳、炮拳传给李文喜,而八门拳术的形成却是经过几代拳师的不懈努力,不断演变发展形成的。再从八门拳术所包括的器械内容进一步分析,又各有自己的体系和传人也进一步说明了八门拳术的形成是经过众多人努力的结果。作为八门拳术的首传人常燕山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