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内瓦1954(六十七年前日内瓦)

1954年4月,日内瓦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因为在这里,将举行一场重大的国际会议。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世界各地纷争不断。无数人为了和平不懈奋斗。至1953年,虽大部分地区渐趋平稳,但美国仍在朝鲜驻军,远东形式紧张。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战争尚在继续。英法两国劳民伤财日久,也开始寻求抽身之计。

1954年2月,苏美英法四国外长于柏林会谈,定于4月26日在日内瓦召开会议,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以及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问题。

此时的新中国,政局平稳,经济发展井然有序,朝鲜战场上,更是展示了坚不可摧的军事力量。综合国力日益加强。因而受到邀请,参加日内瓦会议。

消息一经传出,西方世界难免议论纷纷。新中国到底什么样子,他们还是不太了解的。而且一些敌对势力的反面宣传,也造成了不良影响。这次日内瓦会议,中国会是什么立场,会有什么举动呢?

一 从容自信,尽显大国风采。

4月24日下午,中国代表团乘坐的飞机缓缓降落。周总理率先走下舷梯。他步伐稳健,神采奕奕,向人群招手致意。数百名记者争相拥过去拍照,不时有人发出赞叹,中国竟有如此风度不凡的外交家!

随后的代表团成员依次走下飞机,他们着装整齐,威严干练。这是一队中国军人吗?记者们的相机闪个不停,今天的报道一定会上头版啊。

日内瓦1954(六十七年前日内瓦)(1)

周总理在日内瓦机场

周总理停下脚步,发表了热情而真诚的演讲:日内瓦会议就要召开了。这个会议,将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以及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这两个问题如果解决了,有利于保障亚洲和平,也会缓解国际紧张局势。

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都在关注日内瓦会议,并期盼着会议的成功。中国代表团是带着诚意而来,我们相信,参加会议者的共同努力,对巩固和平的共同期望,会促进以上亚洲问题的解决。

随后,代表团广泛散发了一份宣传单。这是周总理的简历,简历称周恩来是中国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杰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毛泽东最亲密的战友之一。首席代表的分量,不言而喻。

活动暂告一段落,代表团离开机场,去往驻地万花岭别墅。记者们意犹未尽,但是不能跟去采访,因为苏联代表团即将来到,可是不能错过的重大新闻啊。

日内瓦1954(六十七年前日内瓦)(2)

中国代表团下榻处

苏联代表团的飞机降落了。有记者惊奇地发现,周恩来出现在欢迎的人群当中。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来到周总理面前,两人热情地握手拥抱,然后边交谈边向候机厅走去。

这个情况太重要了,记者们挤满了通道,甚至有人爬上墙角和窗台。周总理和莫洛托夫走走停停,让记者们拍照。

中苏两国代表在机场所表现的姿态,是现代外交史上的创举,是真正兄弟般的,友好的楷模。……媒体如是报道。

二 睿智斡旋,让外交成为艺术。

4月26日,会议在国联大厦正式开始。关于朝鲜问题的议程,参与国家有中苏美英法、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以联合国军名义参战的澳大利亚、加拿大、希腊、菲律宾、卢森堡、新西兰、泰国、土耳其、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荷兰等十九国代表参加。

这其中很多国家,当时并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代表团能在会议中发挥多大作用呢?很多人善意或是恶意的目光,盯紧了周总理。

对于和平解决朝鲜问题,朝鲜外务相南日提出了方案:第一,举行朝鲜国民议会的全朝鲜自由选举。第二,一切外国武装力量在6个月内撤出朝鲜。第三,创造条件,以和平的方式统一朝鲜,使朝鲜成为一个统一的独立的民主国家。

然而南朝鲜代表明确提出要按照南朝鲜的宪法,由联合国监督进行选举,美国则全力支持这一提议。并强调由联合国来实现朝鲜的统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美国无非想借联合国名义操控整个朝鲜。

周总理发言,他义正词严的驳斥了美国和南朝鲜代表的主张,表示坚决支持南日外相的提议。总理指出,李承晚政府完全无视朝鲜人民的利益,他似乎在表明没有外国的干涉,朝鲜人民就不能解决自己的内政问题。公然主张美国驻军留在朝鲜。还说南朝鲜的统治是代表全朝鲜人民的利益,这是什么逻辑呢?

朝鲜的和平统一对于远东的和平安全有着重大的意义。这一事业能否顺利发展,有赖于相关国家采取措施,促使和平事业的发展,而不是妨碍和干涉朝鲜的内政。希望与会者郑重考虑,把南日外相的提议,做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基础。

几经辩论,给敌对者打击后,周总理建议,为协助全朝鲜委员会在不被干涉的条件下,进行选举,当成立中立国监察委员会,以监督全朝鲜自由选举。

南日外相接受了这一建议,他要求与会各国,以自己提出的三条方案和周总理的建议,作为基础达成协议来解决朝鲜问题。

周总理支持南日外相。他说虽然会议各国的分歧尚在,但仍有和平解决问题的共同基础。那就是: 朝鲜的和平应该得到巩固这一点,与会者都同意。并且大家认为,会议的目的是要让朝鲜问题得到和平解决。

这个说法厉害了,没有人会在此时此地公然反对和平,所以全都认真听讲。

周总理继续倡议与会各国促成和平协议。但是美国和南朝鲜代表极力阻挠,频繁设置障碍,阻止协议的达成。

日内瓦1954(六十七年前日内瓦)(3)

周总理步入会场

6月15日的会议上,南日提出了保卫朝鲜和平的6项新建议。

周总理附议并提出,召开中苏美英法,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及大韩民国参加的限制性会议,讨论巩固朝鲜和平的具体措施。

莫洛托夫提议与会十九国共同发表宣言,以保证不采取对朝鲜和平构成威胁的行动。

在朝中苏三国代表发言时,会场一片寂静,美国阵营一下子乱了手脚。

这时菲律宾代表提出休息,并得到允许。40分钟休息时间过后,美国代表首先发言反对南日和周总理,以及莫洛托夫提出的建议,菲律宾南朝鲜等国附和。

随后泰国代表宣读了16国宣言,宣称会议继续下去,不会产生什么有用的结果,意图强行结束对朝鲜问题的议程。

莫洛托夫周总理南日轮番发言,驳斥这一行为。会场慢慢沉寂下来。

周总理说,16国宣言是断然要结束我们的会议,这不能不使我们感到非常遗憾,虽然如此,我们仍然有义务达成以下协议: 为建立和平统一民主的朝鲜国家,继续努力,达成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决议。

如果这样一个建议都被拒绝,那将会为国际会议留下一个不良的影响,为以后国际事务的解决增添困难。

中国代表团带着协商与和解的精神,第1次参加这样的国际会议,如果今天,我们最后一个建议都被拒绝,那么我们不得不对这一事实,表示非常大的遗憾。

周总理的话入情入理,言辞恳切,代表们深受震动,会议气氛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比利时外长斯巴克解释说: 周恩来的建议,与我们起草的16国宣言,精神是一致的,说到底我毫不反对周恩来的建议,我相信英国代表和我的同事们,也和我持有同样的意见。

周总理以尊重和协商的口吻说,既然16国宣言和中国代表团的建议,有共同的愿望。那么16国宣言只是一方面的表示,而日内瓦会议有十九国参加,为什么我们不可以用共同协议的形式,表达这个共同愿望呢?

感受到尊重的斯巴克爽快提议,以投票方式决定是否接受中国代表团的建议。对于斯巴克转换阵营的发言,美国代表史密斯很是气恼,但又没办法。

会议主席艾登早已默认了总理的建议,他说到:我的了解是中方代表团提了一个建议,比利时代表认为,这个建议表达了本会议的工作精神。如果大家同意,我可否认为这个声明已为会议所普遍接受?

会场再次陷入短暂的寂静。史密斯一时间进退维谷,如果表示反对,美国将陷入孤立之中,如果表示同意,他就违反了上级的指令。

眼看其他国代表都没有表示反对,众目睽睽之下,史密斯只好推脱没有争取本国政府的意见,不能擅自参加协议。

周总理豁达的总结: 我对比利时外长的和解精神感到敬佩,对会议主席的提议也感到满意,但是我们大家看到了,美国代表是如何阻挠日内瓦会议的,并阻止达成哪怕最低限度的,最具和解精神的协议。

最终,关于朝鲜问题,没有达成任何协议即结束。但是,美国的立场和野心暴露无遗,在会议的最后,成为孤家寡人。谁胜谁负大家都明白。

朝鲜代表感慨到:苏联人让外交变成科学。周总理让外交变成了艺术。美前国务卿迪恩艾奇逊事后说:周恩来是当今世界最能干的外交家。

周总理敏捷的思维,雄辩的才华,纳百川的气度,刚正不阿的品德,让会议上的各国人士由衷折服。

日内瓦1954(六十七年前日内瓦)(4)

周总理在日内瓦会议发言

三 不辞劳苦,为友邦福祉奔走筹谋。

日内瓦会议的第二项议程,是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问题。参与国家有中苏英法,越南民主共和国,法兰西联邦印度支那三成员国(南越,老挝王国,柬埔寨),以及存心作梗的美国。

参与国代表进行了多次全体会议和限制性会议,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后来由周总理提出了关于停火的六项建议,这六项建议既有原则又灵活可行,而且照顾到敌对双方的利益。

总理逐条解释后强调: 支那三国必须同时停火。关于地区调整,在调整原则确定之后,根据三国的不同情况,具体实施办法也会有所不同。

周总理的建议推动了会议的进程。5月2日,会议通过了一项决议,越法双方军事代表会晤。

这项决议,实际上承认了支那三国存在停火问题,而且停火必须在三国同时实现。但由于种种复杂因素干扰,会议又陷入停滞状态。

随着法国内部矛盾的不断激化,5月12日,拉尼埃政府倒台。17日,主和派孟戴斯弗朗斯上台。孟戴斯弗朗斯明确表示,四个月内达成印度支那停火。

这一情况明显有利,会议将向好的方向发展。周总理抓住时机,在会上与苏联越南代表密切配合,会下积极活动,争取大多数与会代表,瓦解美国代表对会议的阻挠和破坏。成为会议正常运作的关键人物。

6月19日,会议顺利通过停火协议。协议由法国代表提出,中方代表修正。自此,周总理全力以赴,为解决越南南北分割线的问题奔波忙碌。

6月23日,瑞士首都伯尔尼,周总理会见孟戴斯弗朗斯。

了解到法国对印度支那问题的处理方案后,周总理坦诚表明中国政府的立场: 中国代表团对此问题的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和平。反对美国的干涉,反对美国在这个地区建立军事基地,不能让美国把战争国际化。

中国代表已介绍老挝柬埔寨代表,和越南民主共和国代表接触。我们希望这三国和法国建立和平友好的关系。如果因美国的阻挠不能达成停火协议,受损害的不仅是这三个国家,还有法国政府和人民。

总理高瞻远瞩的谈话,既考虑到越南老挝柬埔寨的利益,也照顾到法国在支那的利益,赢得孟戴斯弗朗斯的敬佩,他再一次表示,将在一个月内实现停火。

总理明白了孟戴斯弗朗斯的底线,他是要一个台阶,以便体面地摆脱在越南的困境。

总理利用日内瓦会议休会的时间,赶赴广西柳州,和越南领导人胡志明会谈,再到莫斯科和苏联领导人会晤。达成共识:在越南分界线问题上不宜要求太高,以免让美国阴谋得逞。当务之急是停止战争。

7月12日,周总理辗转数千里回到日内瓦,不顾疲劳,即投入斡旋工作,和双方代表磋商协调,直到达成一致意见。

7月21日,双方代表在越南停止敌对行动协议,老挝停止敌对行动协议,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协议上面签字。

日内瓦1954(六十七年前日内瓦)(5)

日内瓦会议

随即,法国政府发表声明,从印度支那撤出军队,尊重三国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老挝和柬埔寨政府分别发表中立不结盟的声明。

最后一次会议,周总理总结发言。他热情地赞扬了为和平协议努力的代表,倡议为了亚洲乃至世界和平,各国要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用平等协商的精神处理国际事务。

周总理的发言赢得阵阵掌声。人们不禁感慨,能使日内瓦会议获得成功,最重要的人物,竟是第一次登上国际舞台的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简直就是周恩来的外交。

四 文化交流,架起通往世界的友谊桥梁

日内瓦1954(六十七年前日内瓦)(6)

周总理和各国记者

日内瓦会议,中国代表团成员不只是政务工作者,还有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工作人员。

在保瑞华宾馆设了记者招待处。有介绍中国情况的宣传资料,还有中国出版的外文书刊报纸,供记者们查阅。招待处不定时为记者举办酒会,在轻松和谐的氛围畅谈。

人们惊奇地发现,严肃和热情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在周总理和他的助手身上同时体现,且毫无违和感。越来越多的记者和社会团体到访。他们对新中国充满好奇。

涉及中国对外贸易的问题很多,外贸部长雷任民召开一次专题座谈会,介绍中国的政策和基本情况,说明中国并不排斥对外贸易,而且所有国家等同对待。

有个美国记者说,在日内瓦看不到共产党领导下的,几亿中国人民的悲哀和愁苦,更看不到他们对共产党专政的憎恶和仇恨。

很快,代表团做了安排,邀请大家去看中国电影。电影是1952年国庆节纪录片。荧幕上走过威武的军队和欢快的人群。座无虚席的电影院爆发出阵阵掌声和赞叹声。

但是还有不识趣的人说,中国是在搞军国主义。接下来,又一份邀请函出现了。“请你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这可太吊人胃口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可是广为传颂的神作。中国有什么样的故事能和它相提并论呢?

电影院里再次挤满观众。放映前,工作人员简短介绍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梗概。电影开始,观众们凝神体会,虽然大多数人听不懂唱词,但是优美的旋律和舞姿打动了他们,带他们走进那凄美的传说,甚至有人轻轻啜泣。

日内瓦1954(六十七年前日内瓦)(7)

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放映结束,掌声经久不息。这部电影又对普通民众放映了几次,刷新了西方人对中国的认知。原来,中国是那么深情而富有诗意的国度。

周总理得知卓别林正居住在日内瓦,就邀请他前来赴宴,并到门口迎接。两人一见如故,谈笑风生。提到日内瓦会议,周总理说,一切都和平解决了。卓别林点头称道。

两人又谈到艺术,谈到电影,和在场的电影工作者讨论创作。卓别林观看了《草原上的人们》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大加赞扬,希望中国以后多拍这样的电影,并在后来的日子,多次宣传中国文化。

日内瓦1954(六十七年前日内瓦)(8)

周总理和卓别林

日内瓦会议结束了。周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打了一场硬仗。政治上赢得地位,经济上开拓道路,文化上扩大影响,为新中国跻身世界强国,做出重大贡献。

彪炳史册,名垂千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