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时期的湘江之战(两万多将士血洒湘江)

长征时期的湘江之战(两万多将士血洒湘江)(1)

长征时期的湘江之战(两万多将士血洒湘江)(2)

长征时期的湘江之战(两万多将士血洒湘江)(3)

85年前,

奔流的湘江水曾被鲜血染红,

一场连接生与死,

关乎存与亡的战役在这里打响。

一场场九死不悔的奋战,

让红军得以顺利渡江西进,

为此两万余名红军战士,

永远地留在了湘江之滨。

85年后,

他们的后人

长征时期的湘江之战(两万多将士血洒湘江)(4)

85年前,

奔流的湘江水被鲜血染红。

为了让红军得以顺利渡江西进,

两万余名红军战士,

永远地留在了湘江之滨。

长征以来空前惨烈的血战,

如何实现阵地“只可守,不可丢”

在这里,红军战士用血肉之躯阻挡强敌

广西兴安,湘江北去,漓江南流。

红军后人黄永昌从800多公里外的福建宁化赶来界首渡口,诵读《湘江祭文》,洒酒祭奠先烈。

长征时期的湘江之战(两万多将士血洒湘江)(5)

红军后人在界首渡口洒酒祭奠牺牲先烈

黄永昌:“这是宁化的米酒,当年你们在家的时候也常喝,再尝尝家乡的米酒。”

85年前,这里曾被战火点燃,江水也被鲜血染红,就如祭文中所说,红军战士们的血肉之躯,是阻挡强敌虎狼的铁壁铜墙。

祭文片段:打通血路,三军过江,数万将士,血洒湘江,为国捐躯,长眠山岗...

这不是黄永昌第一次来湘江。他的父亲黄承衍,是走过长征,到达延安的长征时期的湘江之战(两万多将士血洒湘江)(6)58名福建宁化籍战士的一员。两年前,黄永昌重返曾经的战场,只为还父亲的心愿。就在湘江战役后,父亲失去了同乡的消息。

黄永昌:“和他一起参加红军的,同村的后来就一个也没有碰到了。”

记者:“一个都碰不到了?”

黄永昌:“一个都没碰到了,所以他有时候提到这一点也是有点伤感的,我也理解他的心情,和他一起出来的这些参加游击队的,熟悉的这些人,最后都没了,所以他有这个心愿。2017年我来的时候就祭奠了一下,回去和我父亲说,你没机会(回)去,我替你去了,祭拜了你的战友,我就叫叔叔伯伯嘛,祭奠了一下。”

长征时期的湘江之战(两万多将士血洒湘江)(7)

央广记者杜希萌采访湘江边祭江的红军后代

长征以来空前惨烈的血战由此打响

界首渡口上的三官堂曾经是湘江战役中红一、红三军团的临时指挥部所在。如今,陈列于此的作战图、发报机、煤油灯,冲锋号,让人回忆起85年前的战火硝烟。

长征时期的湘江之战(两万多将士血洒湘江)(8)

长征时期的湘江之战(两万多将士血洒湘江)(9)

界首渡旁的三官堂,现更名为“红军堂”

1934年11月下旬,中央红军进抵湘桂边界。敌人试图包围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龙虎关以北的全县(今全州)、灌阳、兴安三县范围东西不足60公里、南北不到100公里的三角地域,再由湘粤桂三地军阀扎紧“口袋”,试图在红军强渡湘江时予以全部歼灭。

11月28日凌晨,桂军向红三军团发起进攻,长征以来空前惨烈的血战由此打响。新圩、水车、界首渡,光华铺,红军将士在湘江战役全线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拼杀。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负责人尹汤怀说,这当中的任何一个战场,都是“只可守,不可丢”。

尹汤怀:光华铺、脚山铺、新圩还有后卫阻击战,这是湘江战役的有机组成,哪一个战场的失利,都会导致红军整个战略布局将会发生极大的改变......你不是一把尖刀,绝对是完成不了这么艰巨的战斗任务的。

长征时期的湘江之战(两万多将士血洒湘江)(10)

当年红军突破湘江的渡口之一——大坪渡

英名廊上刻有20321个名字,

寻觅数十年的后人泣不成声

激战的枪炮声、江水的咆哮声,没有阻拦住红军向着火线前进的步伐。时任红一军团二师五团政委易荡平就在其中,他所在的部队在脚山铺、白沙河一带与敌人激战三个昼夜,用血肉筑起了军委纵队和后续部队抢渡湘江的通道。

长征时期的湘江之战(两万多将士血洒湘江)(11)

群众在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献花

原名汤世积的易荡平,在20岁时,因“以荡平天下不平为己任”的誓言而改名,而在26岁时,留下“大功告成,死而无憾”的话语。

附近村民王寅修和其他乡亲一起将易荡平的遗体掩埋在他牺牲的尖峰岭战场附近。王寅修的儿子王世计说,易荡平当时伤重难行,为了不当俘虏,壮烈自杀。父亲王寅修看到易荡平时,他身上还是血淋淋的。

王世计:“红军有个干部下来,说我们有个领导牺牲了,请你们帮一下忙埋葬,我爸爸就拿了个席子把他卷起来,埋葬了。”

纪念碑园英名廊上的其他20320个名字,不少更不为世人所熟悉。即便他们的后人,也是在辗转数十年后才获得长辈在这里牺牲的消息。

2014年,长征出发第80年,家在长征出发地于都的林丽萍,才在这里找到了牺牲的长辈。

林丽萍:“1933年我爷爷将他的三个兄弟送上战场,直到1955年的时候,收到烈士证明书,才知道小爷爷已经成为烈士。2014年的时候我们来到湘江烈士陵园,看到于都籍的烈士有一千二百多位,沿着名字长征时期的湘江之战(两万多将士血洒湘江)(12)一一找下来,看到了我小爷爷的名字林罗发生。当天是下着雨的,我非常激动,就混合着雨水和泪水,给我父亲打长征时期的湘江之战(两万多将士血洒湘江)(13)电话。告诉我爸爸,我找到了小爷爷的牺牲地。”

尹汤怀说,在这场惨胜中,还有很多战士没有留下名字,到现在甚至连死难烈士的数字都无法清楚考证。

曾经的奋战,

永远不会被忘记

这九死一生的奋战,对牺牲者而言,是“死而无憾”的义勇,对后人来说,更是不可忘怀的悲壮。纪念碑园主碑两侧的“忠诚、信仰”,就铭刻在每一个湘江战役牺牲的红军战士心中

长征时期的湘江之战(两万多将士血洒湘江)(14)

尹汤怀:“整个湘江战役真正我们需要强调是什么?为了保卫党中央安全过江,我们对党的绝对忠诚,我们革命队伍红军战士的坚定的革命信念。我们兴安光华铺阻击战在沈述清团长牺牲之后,为了加强指挥力量,彭德怀将四师的参谋长杜宗美调去当团长,他接到命令说的那句话,‘人在阵地在!’,半天之后也相继牺牲,这说明这场战役的残酷性,这就是我们说的忠诚信仰。”

界首渡口,黄永昌洒下的米酒与黄花随着江水向北,渐渐漂散。这次他还带来了七岁的侄孙,祖孙俩各打了一壶湘江水带回家。黄永昌说,他会告诉父亲,曾经的奋战,永远不会被忘记。

长征时期的湘江之战(两万多将士血洒湘江)(15)

黄永昌的7岁的侄孙在爸爸陪伴下装一壶湘江水带回家乡

黄永昌:“当年他在这边参加了这个血战,一生中也是念念不忘这一段,这个湘江水带回去之后,会浇在他的坟上,说我们来过了,(大家)没忘了他们。红军牺牲的将士们,精神永存。”

长征时期的湘江之战(两万多将士血洒湘江)(16)

“我们重新再出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长征路万里行’移动直播报道组”在广西穿行

长征时期的湘江之战(两万多将士血洒湘江)(17)

主创人员

总监制:蔡小林

总策划:高岩

总审稿:武俊山

记者:杜希萌、李行健

编辑:解朝曦

新媒体编辑:马文佳、雷佳(见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