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名士贾谊简介(34可怜夜半虚前席)

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中写道:"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意思是,各人的时运各有不同,命途多有不顺。冯唐很快老去,李广难得到封赏。贾谊被贬谪到长沙,并不是因为没有圣明的君主,梁鸿逃匿到海曲,难道不是政治清明的时代?能依赖的是君子能看到微小的预兆,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

汉初名士贾谊简介(34可怜夜半虚前席)(1)

王勃借贾谊被贬谪长沙的典故,开解自己被贬的愤懑,却没料到,这两位同为文学天才的少年英雄,人生经历会如此相似。

贾谊年少得志,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被誉为神童,年仅十四岁便成为郡守幕僚,辅佐郡守做出了不菲的政绩,时评天下第一。汉文帝登基后听说此事,便为郡守升了官,并征召二十一岁的贾谊为当时最年轻的博士。

汉初名士贾谊简介(34可怜夜半虚前席)(2)

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初入朝堂,贾谊的升迁速度无人可比,屡屡破格提拔。只是没想到,帝王的欣赏却成为了贾谊人生中最大的一道坎——汉文帝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等人都嫉妒贾谊,进言诽谤贾谊"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汉文帝听信谗言,亦逐渐疏远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

文帝四年,贾谊被外放为长沙王太傅。

人说史家不幸诗家兴,同样的,文学家们官场受挫,反而成为了文学界的幸事。"文章憎命达",贬谪长沙期间,他也曾上书文帝献策,却都被否决,在人生的逆流里,郁郁寡欢的贾谊写出了《吊屈原赋》、《鵩鸟赋》等名篇,抒发忧愤不平的情绪,并以老庄的齐生死、等祸福的思想以自我解脱。

谪居长沙三年后,贾谊终于得到了回京的机会,但这次面圣的结果却令人啼笑皆非。唐代大诗人李商隐以讽刺的口吻描述了这次相见: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谊才学无双,汉文帝与他扯谈半夜,却不关心天下苍生,只一心询问鬼神之事。何其可笑,又何其讽刺。

汉初名士贾谊简介(34可怜夜半虚前席)(3)

如果贾谊寿命长一点,也许他还能等到被起复的一天,像历史上许多宦海浮沉的名臣一样。可惜,贾谊英年早逝,死时年仅三十三岁。

我们不知道贾谊究竟有没有如王勃所说,预料到了自己一生的坎坷经历,这位汉朝第一等的儒生,短暂的生命如叶片上的朝露,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惊鸿一瞥之间,为中华文化宝库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汉初名士贾谊简介(34可怜夜半虚前席)(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