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和凡人的距离(圣人并非遥不可及)

圣人和凡人的距离(圣人并非遥不可及)(1)

凡事依从流行的风俗总会觉得比较妥当,珍惜财物,把身体健康延年益寿作为最高的追求,这是普通百姓的作风和信念。

士君子则不同。

坚定践行圣王之法,知行合一,不因私欲而言行苟且而把圣王的教诲抛诸脑后,这是坚定的士人,荀子称之为“劲士”。坚定践行圣王之法,时时牢记圣王的教诲以修正自身的言行,天长日久,便能矫正自己的不良本性,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情。他们的言谈比较得当,但还不十分明白其中的深刻内涵;他们的行为合乎法度,但还没有达到自然而然的境界;他们能够从正道思考问题,但还没有做到圆融周全;他们能够对上负责,发扬光大圣王之道,对下能够开导那些在思想言行上不如自己的人。这是忠厚诚恳的君子。

圣人和凡人的距离(圣人并非遥不可及)(2)

学习研究圣王之法十分深刻透彻,就像分辨黑白那样清晰不模糊;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就像扳指头数数那样驾轻就熟;依礼而行,合乎法度有分寸,就像活动自己的四肢那样自然而然;把握时势就像通晓四季变化规律那样了然于胸,善于因势建功立业;善于协调天下之政,和谐四方万民,带领亿万之众像对付一个人那样简单。这种轻松自在的境界只有圣人才能做到。

圣人的表现还非常完美。他们凡事井然有序、中规中矩,神态庄重威严令人敬畏,做每件事都有始有终清清楚楚,始终自信自足,坚守道义乐而不疲,思维清晰明明白白,制定统一的规范标准周全完备,言行举止合乎礼仪而优美,看到别人的善就感觉很温馨,看到别人言行不当就感到很痛心。

圣人为什么能够这样自在而完美呢?因为圣人之道是一以贯之的,他们坚持理想信念决不动摇。什么是理想信念?以尽善尽美之道治理国家就是他们的理想信念。何谓不动摇?任何事物都不能使他们偏离自己的理想信念。

圣人和凡人的距离(圣人并非遥不可及)(3)

圣人是我们通往圣王之道的钥匙,实现天下大治必须获得这把钥匙,诗书礼乐这些经典的共同归宿都是圣人之道。《诗经》抒发高尚的思想情感,《尚书》评述政事,《礼》规范人的行为,《乐经》讲和谐,《春秋》讲述微言大义。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其中《国风》是民间的歌谣,它之所以不流于粗俗,因为有圣王之道的约束;《小雅》大多来自于民间,之所以成为正声雅乐,因为圣王之道美化提升了它的内涵;《大雅》是士大夫贵族的诗歌作品,之所以成为主流的正声雅乐,因为它的主旨就是光大弘扬圣王之道;《颂》是祭祀之歌,之所以是最完美的诗歌,因为圣王之道渗透始终,贯通全篇。天下的大道都在这里了。与这些经典相向而行的就是善,背道而驰的就会灭亡。自古到今,相向而行而不美好,背道而驰而不灭亡,从来没有发生过。

所以,儒者必须学习诗书礼乐易春秋这些经典,随着功力不断提升,逐步可以成为劲士、君子,直至圣人。圣人不是遥不可及的,通过学习实践是可以达到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