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字体演变(从甲骨文到当今简笔)

这个“甘”字就当“甜”讲。

甲骨文的外形是个“口”,当中的一小横是指事符号,也就是指着舌头所在的地方,表示这里最知道甜。所以“甘”字是个指事字。

小篆像甲骨文的形体。

楷书也与甲骨文形体相似。

大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字体演变(从甲骨文到当今简笔)(1)

​“甘”当“甜”讲是它的本义。“甜”字就是个会意字,右边是知道味道的“舌”,左边是“甘”,这就成了“甜”。

“甘”除了“甜”这个本义之外,又可引申出凡“美味”均能称为“甘”,如《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甘肥周于堂。”意思是:美味佳肴摆满堂上。从味道的甘美,又能引申为语言的“甜”,如《左传•昭公十一年》:“今币重而言甘,诱我也。”就是说:现在用很多的钱和甜言蜜语来引诱我。

后来又引申为“甘心情愿”的意思,如龚自珍《病梅馆记》:“甘受诟厉。”是心甘情愿受斥骂的意思。

大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字体演变(从甲骨文到当今简笔)(2)

​请注意:“甘”与“旨”是不同的。

在先秦,“甘”字除代表“甜”以外,还泛指“美味”。而“旨”只代表一般美味及好吃的东西。

有时“甘旨”连用,是指美好的食品,如《韩诗外传》:“鼻欲嗅芬香,口欲嗜甘旨。”

大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字体演变(从甲骨文到当今简笔)(3)

​指事字。《说文》:“甘,美也。从口含一。”在口(人嘴)中附加一短画,作为指事字标志,表示香甜美味。

“甘”字早见于殷商甲骨卜辞,但长期没有变化。战国楚系文字中或把“口”形内的短画改写成小圆圈。

汉印中已见表示口形轮廓的上横线向左右竖线稍作穿透,意欲区别于形似的“曰”字。东汉隶书把这一穿透之势突出了,“口”形被打破,成为楷书定式。本义是香甜美味,特指甜味。

《书·洪范》讲到“咸、苦、酸、辛、甘”五味,说:“稼穑作甘。”《诗·邶风·谷风》:“谁谓荼苦? 其甘如荠(jī)。”引申指美味的食物,还引申为觉得甜美、嗜好、爱好、心甘情愿、乐意。“甘”又是“酣”的古字。《孙膑兵法·威王问》:“劲弩趋发者,所以甘(酣)战持久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