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会写边塞诗的诗人(他是边塞诗的开山鼻祖)

先介绍下本文的主角——“诗家夫子”、“七绝圣手”王江宁。

说到王江宁,也许你会觉得有些陌生,但提及他的另一大名——王昌龄,马上又觉得甚为熟悉。

出生在山西太原的王昌龄,从生活的地理空间来讲,离世界道教主流修行地,后来成为全真派圣地的嵩山很近,所以23岁的他还曾到嵩山学道。

最会写边塞诗的诗人(他是边塞诗的开山鼻祖)(1)

学道是“修心”,王昌龄还想“健行”,于是27岁的他赶赴河陇,西出玉门,漫游西北边地。这一决定看似和无数前往边关的大唐将士差不多,但正是这一决定,一下子打通了他写作边塞诗的任督二脉,无数惊世骇俗的边塞诗自他的笔下喷薄而出,至今熠熠生辉。

在他初创边塞诗之时,因边塞诗写得好,组合成高岑诗派的高适和岑参,一人还未开始边塞生活,一人才11岁,因为早出生了几年和早早地开始了边塞生活的关系,王昌龄成了当之无愧的边塞诗的创始和先驱。

再后来,因为机缘巧合,这三大边塞巨匠,还成了知交好友,王昌龄也结识了李白、王维、王之涣等大唐俊才。也许在千余年前,他们还一起讨论过七绝怎么才能写得更妙。李白自然是七绝大家,王昌龄也成了与他齐名的“七绝圣手”。

既然王昌龄的边塞诗和七绝如此出众,我们不妨欣赏一下他流传至今的佳作。

01 七绝压卷之作

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的战士还未回来。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允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边界。

明代诗人李攀龙曾认为这首诗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在诗中王昌龄表达了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战事的愿望,悲愤之情溢于言表,忧国忧民慷慨尽现。

最会写边塞诗的诗人(他是边塞诗的开山鼻祖)(2)

02 誓守边关雄壮之诗

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湖上空乌云密布,绵延千里的雪山隐隐约约,戍边战士伫立于孤城,远远望向玉门关的方向。即使身经百战,即使铠甲磨穿,远在边关的战士们不打败进犯的敌人就誓不返乡,一将功成万骨枯,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词将边塞的辽阔描绘得淋漓尽致,将英雄气概刻画得深入人心,将乡愁情思暗藏其中。

最会写边塞诗的诗人(他是边塞诗的开山鼻祖)(3)

03 战火绵绵无尽之语

从军行七首·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玉门关周围山峦层层叠叠,像重重屏障护卫着王朝的西北边防,山的四周到处都是烽火台。人们戍边要依靠烽火来传递消息,那里山深林密,马儿跑过一会儿就看不见踪影了。

这首诗的名气不如上一首《从军行》,但押韵押得极好,读起来朗朗上口。整首诗虽然都在描写边关的烽火,何尝不是描写战争的残酷和无奈。

(图源网络,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