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车金融被谁接手了(美利车金融的覆灭)

近期,美利车金融决定与全体员工协商解除劳动关系,称公司将拼凑出资金支付给员工。至此,已经因现金贷违法催收事件导致公司运营停摆将近一年的时间。虽然美利车金融的股东在此期间一再进行努力挽救,但终究无法恢复正常运营,而网传较多的宜信接盘也成了泡影。

美利车金融的遭遇令人唏嘘。从助贷新贵一路拼杀,市值屡创新高,吸引着众多的投资机构。从网贷业务的关停到助贷业务的兴起,美利车金融的每一步都踏对了节点。主营业务集中在车贷和信贷领域,依靠着银行等资金方的大树,业务量急剧攀升,产品创新层出不穷。但就在外界一致看好的时候,且在美股即将上市的前一刻,戛然陨落,令人扼腕。

一、美利车金融的此次员工解散,正式意味着这个新贵公司彻底陨落。那么此次解散方案影响究竟有多大呢?

根据美利车金融对外发布的员工解散方案,主要的手续和时间节点:

第一, 公司于3月中下旬按最低工资标准发放1月和2月工资(北京和外地人员按照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上海人员按照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

第二,公司将会统一发出离职证明。

此外,邮件还表示公司会将基础工作委托给外部第三方负责,努力向客户、资金方、供应商、经销商保障基本服务;并且会配合警方打击逃废债和诈骗案件。

同样受波及的还有美利车金融的内部理财产品逾期。根据此前的新闻报道,美利车金融有部分员工购买了公司内部理财产品“乐享计划”。据员工称很多人都将自己所有存款投在里面,甚至投入超过100万元的员工都不在少数。

美利车金融被谁接手了(美利车金融的覆灭)(1)

二、美利车金融的历史

美利车金融为美利金融在2014年成立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为汽车消费者提供期限1-3年的二手车和新车购买贷款,同时帮助经销商提供车辆交易、库存融资服务。官网信息称,截止目前累计融资近2亿,投资方包括京东金融、新希望、宜信等公司。

经历5年多的发展,美利车金融于2019年10月31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招股书,拟登陆纽交所,计划募资至多1亿美元,剑指中国二手车金融第一股。

据招股书显示,2018年美利车金融总营收16.564亿元,同比增长91.1%,净利润3.185亿元。截至2019年6月30日,美利车金融约有4,000名销售人员覆盖了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300多个城市,合作二手车经销商约7.5万家,发展迅速。

但公司发展迅速的背后早已隐藏危机。聚投诉显示,与美利车金融相关的总投诉量1984件,投诉内容涉及“虚假合同”“砍头息”“套路贷”以及逾期引发的暴力催收。

天眼查数据显示,从开业第二年开始,与美利车金融相关的诉讼案件逐年上升,截至目前共有法院开庭公告1635件,裁判文书2641份,诉讼内容以服务合同纠纷为主。

三、覆灭的原因

第一,助贷业务监管的空白

公开信息显示,美利车金融运营方为上海力蕴汽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其经营范围为汽车咨询、销售、租赁等业务,其背后的全资股东华昌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含有融资租赁、抵押业务,平台与新网银行、微众银行、中邦银行、工商银行、浦发银行、南京银行、渤海银行展开借贷业务。种种隐瞒消费者而增加的收费项目,在未经用户确认、未尽到审核义务的情况下放贷,银行是否存在一定的责任?为此,有南京市民向上海金融监管部门反映,监管部门称主要责任在于美利车金融平台,而平台非银行贷款,属企业经营行为,只能建议市民协商或诉讼解决。

第二,业务野蛮发展

作为一家助贷平台,美利车金融官网显示,其主要提供期限为1~3年的二手车和新车购买贷款,同时帮助经销商提供便捷的车辆交易、库存融资服务。10月31日,美利车金融,股票代码为“ML”,向美国证监会(SEC)递交了招股书,计划在美国市场IPO,融资1亿美元。但是,美利车金融并没有等来它的高光时刻。这家主要靠促成汽车贷款赚钱的消费分期服务公司,把“车”开进了“内忧外患”的漩涡。

根据知情人士提供的其与警方沟通录音证实,11月11日,公安部统一指挥此次抓捕行动,涉及包括深圳、武汉、辽宁和北京在内的多个办公场所,抓捕多名高管。当天,美利金融北京总部、深圳总部、武汉分部等多地均遭警方上门调查。

11月20日,公司公告称,“初步确定,因警方对关联公司‘有用分期’的调查,而引发对美利车金融业务的影响。“在国内各大网络投诉平台上,对于美利车金融的投诉中,也能看到套路贷、非法催收等严重问题。

美利车金融的覆灭令人唏嘘,在金融监管混沌不清的时候,这时候的激进发展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从事助贷行业要有一定的敬畏心,金融的创新也应当秉承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美利车金融的覆灭始于现金贷的暴利和催收手段的野蛮,而终其缘由还是因为其没有立足于根本的金融发展目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