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罗萨好吗(为什么注定失败)

来源:新民晚报

巴巴罗萨好吗(为什么注定失败)(1)

苏军奋勇抵抗,打破法西斯想靠闪电战迅速取胜的迷梦

巴巴罗萨好吗(为什么注定失败)(2)

希特勒与德军将领开会研究

巴巴罗萨好吗(为什么注定失败)(3)

为苏联传递“巴巴罗萨计划”秘密的德国女记者伊尔丝·斯托布

巴巴罗萨好吗(为什么注定失败)(4)

德军侵入苏联领土

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签署了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第21号命令即臭名昭著的“巴巴罗萨计划”,旨在用闪电战击溃苏联。历史证明,这份以摧毁苏联国家乃至俄罗斯民族为目的的计划一经发动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这除了有苏联军民舍生忘死、国际反法西斯力量支援外,还有几个因素也不容忽视。 绝密计划 自以为是早在1940年6月打败法国后,德国人就开始设计“巴巴罗萨计划”,直到对苏开战前夕才定型,前后历时一年多,对比进攻波兰的“白色计划”用时5个月、进攻法国的“黄色计划”用时8个月,“巴巴罗萨计划”所花的心思之多可见一斑。 但用心不一定管用,“巴巴罗萨”是纳粹德国唯一无论整体还是局部层面都堪称“失败”的作战计划,即使从计划制订来看也谈不上“深思熟虑”,充满冒险色彩,典型的“无知者无畏”。1943年在斯大林格勒被俘的德国元帅保卢斯曾参与“巴巴罗萨计划”总体统筹,他供认:“苏联实力是最大的不明因素。”制订期间,他参加三次参谋推演,不管单次表现还是总体情况都证明德国无法迅速击败苏联,可希特勒参加推演后却声称,他很满意,要求尽快实施。 实际上,希特勒对苏联工业能力和战争潜力知之甚少。1941年1月9日,他在贝格霍夫召开的国防军高级将领会议上称:“俄国军队是没有头颅的泥足巨人……既然俄国反正要被击溃,那么,最好趁俄国人现在缺乏智慧,又装备低劣,而且还要借助外力发展军工之机,一鼓作气将其粉碎。”但苏联工业尤其是军工产业早在30年代就基本不靠外力支援了,要知道从1927年苏联启动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一大战略目标就是避免机械制造业有求于人,“苏联进口机器的目的是尽快结束进口机器”。俄历史学家阿列克谢·伊萨耶夫引用童话故事里的小猪纳夫-纳夫的做法称:“斯大林是这样一个人,他面对现实的威胁,建起石头屋子,最后顶住并打败了狼。”情况不明 估计不足法西斯分子也不相信苏联拥有先进武器,坚信自己的III号、IV号坦克天下无敌。这些坦克曾在西线重创英法联军。与此同时,苏联严格的保密措施也让德国人制订战争计划时缺乏依据。有段时间,苏联公开发行的地图都刻意歪曲军工城市的有关数据,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在1941年2月指出,德军缺乏苏联地图,尤其是1:10万比例尺的战术地图。德军“闪电战”专家古德里安当年7月23日也在日记里写道:“在斯维尔科卢奇耶方向,强渡叶利尼亚西北乌沙河的努力都失败了,原因是格林卡-克利米亚季诺公路在我军地图上标明‘路况良好’,可根本不存在。我们很难完整了解苏军装备情况。俄国人采取了有效的安全措施,希特勒拒绝相信苏联工业能力和德国并驾齐驱,我们不知道俄国人每月能造多少辆坦克。” 不仅如此,德国侵略计划还忽视了苏联工业转移的巨大作用。1941年6月22日,德国对苏开战后,斯大林立即成立疏散委员会,安排欧洲即将沦陷地区的大量企业转移到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地区,从而保全了国家工业制造基础,削弱甚至断绝了纳粹德国在苏联实施“以战养战”的机会。到1941年10月时,疏散委员会负责人什维尔尼克及其助手柯西金就将1360家工厂搬迁到安全地带,为赢得最后胜利奠定坚实基础。在此情况下,德国人越来越觉得继续打下去充满危险。11月29日,纳粹军工部长弗里茨·托特即向希特勒提议:“应该停止对苏战争,因为从军事和经济方面来看,德国无法打赢。” (常立军)

(来源:新民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