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与沟通技巧(家庭教育教子有方)

家长对于负面情绪的管理尚且需要学习,更何况小学阶段的孩子?孩子的情绪通常是最真实的,呈现出来比较强烈,往往直接支持其行为因此,作为家长需要了解孩子情绪的特征和产生负面情绪的成因,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家庭教育与沟通技巧?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家庭教育与沟通技巧(家庭教育教子有方)

家庭教育与沟通技巧

父母锦囊成长原理

家长对于负面情绪的管理尚且需要学习,更何况小学阶段的孩子?孩子的情绪通常是最真实的,呈现出来比较强烈,往往直接支持其行为。因此,作为家长需要了解孩子情绪的特征和产生负面情绪的成因。

  • 小学生情绪的特征

1.情绪易起伏。

小学生正处在儿童时期,活泼天真,对世界充满好奇。而这个时期的情绪迅速发展,起伏很大,极不稳定。心理学家比斯库认为,儿童是在不断学习、判断和感受的人,他们的情绪常常是无意义的,他们的大脑还处于快速发育状态,心智也尚未完全成熟,孩子还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有可原。由于理智感尚待形成,孩子出现情绪波动大,不能自觉灵活地控制情绪,情绪不稳定的特点。例如: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孩子,正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幼儿时期转向一个初探人生规则和人间百态的时期,自然会产生情绪的起伏。进入小学后,学习成为孩子的主导活动,各项规则与任务也会引起情绪的起伏等。

2.情绪易焦虑。

焦虑是一种烦躁情绪,表现为对事情过于担心、紧张、恐惧,给自身带来隐性压力。过度的焦虑会使小学生认知水平下降,思维迟钝,行为反应慢,学业与生活等皆易受到影响。比如:学习任务没能顺利完成,孩子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学校集体生活与学习中的压力,孩子与同伴之间的关系、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出现问题,老师、同学对自己的评价未达到预期,也易引起焦虑等。

3.情绪易愤怒。

愤怒,是当愿望不能实现或为达到目的的行动受到挫折时引起的一种紧张而不愉快的情绪。许多小学生由于没有良好的判断能力和控制能力,所以情绪容易激动,甚至表现出愤怒的状态。比如:因一点小事就发脾气,一点不顺意就与同伴打起来,父母的唠叨而顶撞等。但愤怒的情绪来得急,去得也快,具有善变的特性。

  • 小学生产生负面情绪的成因

1.对情绪的认识不清。

由于孩子的年龄尚小,与人沟通和交流的经验不够丰富,遇到事情出现情绪反应时不能清晰地认识与判断。比如,有的孩子在比自己高大一倍的父母面前,不敢表现自己的真实感受。明明是父母做得不对,他们也不敢提出疑问或反对意见,只是在心里嘀咕,实际上可能已经产生了对父母的愤怒,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又比如:有的孩子做不到某件事情,就产生难过的情绪,他们就认为自己是一个没用的孩子,将事情“夸大化”和“偏离化”。

2.对情绪的表达不良。

很多家庭中容易出现暴脾气或者沉默寡言的孩子,当出现负面情绪后他们不知如何表达,只靠自己寻找方式进行宣泄。例如:不喜欢某样东西,不能立刻满足自己的愿望,则习惯性地用过激的行为发泄负面情绪,或闷闷不乐、胡思乱想,通过不说话或不吃东西来惩罚自己。有的孩子就像案例中的小东,本来是对一件事情(寒冷天气被催促起床)表示愤怒,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最后借其他一些小事(校服不见了)大发脾气。

3.对情绪的管理不善。

情绪管理能力,是指个体对情绪的掌控能力。它主要包括感知自己和别人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生活中,孩子因各种不愉快的情境出现短时间的消极情绪,属于正常现象。

如果孩子没有很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就只能任凭情绪来去。当负面情绪出现时,有的孩子立刻压抑情绪,有的立刻夸大发泄情绪,有的极力抵触情绪,这些做法都不能让负面情绪得到及时缓解。事实上,负面情绪产生的行为后果比情绪本身更具有伤害性。

4.家庭对情绪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教育源头。如果家长不懂得管理自身的情绪,遇事就着急跳脚,吹胡子瞪眼,孩子将会模仿家长的发泄方式。如果家长不能及时洞察孩子情绪的变化,未能及时疏导,孩子感觉不被关注,负面情绪将会扩大。如果家长未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给予孩子理解,则容易激化孩子的负面情绪,等等。

德庆县妇联编辑发布

来源:南方传媒、 广东教育出版社、广东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李仁娟 熊荆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