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b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在我国,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目前仍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因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失常,导致长骨干骺端和骨组织矿化不全,以致骨骼发生病变。维生素D缺乏还可影响神经、肌肉、造血、免疫等组织器官的功能,对小儿的健康危害较大。因此,应积极预防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b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1)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可分为活动期(初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

1.初期 多见于婴儿(特别是6个月内)。早期常有非特异的神经精神症状如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枕秃也较常见。骨骼改变不明显,可有病理性颅骨软化。血生化改变轻微,血钙、血磷正常或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血25-(OH)D降低。X线片可无异常或见临时钙化带模糊变薄、干骺端稍增宽。

2.激期 常见于3个月至2岁的小儿。有明显的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症状。骨骼改变可见颅骨软化(6个月内婴儿),方颅,手(足)镯,肋串珠,肋软骨沟,鸡胸,O型腿或X型腿等体征。血钙、血磷均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血25-(OH)D显著降低。X线片可见临时钙化带模糊消失,干骺端增宽或杯口状,边缘不整呈云絮状,毛刷状,骨骺软骨加宽。

预防及治疗

1.孕妇应经常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饮食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2.提倡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钙的利用率较高,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发生佝偻病较少。不能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可用配方奶粉喂养。

3.多食其他含钙丰富的食品,有乳糖不耐或牛奶过敏(β-乳球蛋白为致敏原)的患儿为防止缺钙,应多摄入海产品、含草酸少的蔬菜等,必要时适当补充含钙制剂。

4.多晒太阳是改善维生素D营养状况、改善骨质代谢和预防佝偻病的最简单、有效、廉价的措施,要让小儿平均每天的户外时间不要低于1个小时。夏天不要暴晒,可早晚到户外活动或在树荫下活动。6个月以内小婴儿不要直接阳光照射以免皮肤损伤。

5.12个月以下的婴儿,无论喂养方式如何,补充400IU/d(10μg)剂量的维生素D可足以预防佝偻病。12个月以上的儿童及成人,通过饮食和/或营养素补充剂来达到维生素D的需求,至少600IU/d(15μg)。*

维生素b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2)

6.治疗 维生素D最小剂量为2000IU/d(50μg)至少持续3个月;钙500mg/d,无论是饮食摄入还是使用补充剂,应和维生素D常规联用。佝偻病维生素D治疗剂量表,如下:*

维生素b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3)

注:*摘自《营养不良性佝偻病的预防与管理全球共识建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