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胆囊腺肌症必须切除胆囊吗(胆囊腺肌症到底是什么的病)

专家简介:王晓亮,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普通外科学科带头人。

胆囊腺肌症是一种常见病变,据报道,胆囊切除的标本中有2%-8%发现本病,其中女性多于男性,近年来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胆囊腺肌症是一种以胆囊腺体、肌层增生、同时伴有粘膜上皮陷入肌层的罗-阿式窦形成的非炎症性、非肿瘤性的良性疾病,这种疾病由于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尤其是与胆囊炎、胆囊结石等疾病临床症状相似,术前诊断往往比较困难,一般是以胆囊切除术的标本为诊断依据。患者出现这种疾病,对身体机能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进行疾病的确诊治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胆囊腺肌症根据累计范围可分为三型:弥漫型、局限型、节段型,各型均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绝大部分患者表现为右上腹痛,也有患者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功能紊乱:脂肪食物不耐受,胃肠胀气、恶心、呕吐;少数患者可有黄疸及Murphy征阳性体征,偶见不明原因发热。文献报道胆囊腺肌症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的比例为78.6%-91.7%,因此主要表现为胆囊结石、胆囊炎的症状,术前常忽略胆囊腺肌症的存在。

35岁胆囊腺肌症必须切除胆囊吗(胆囊腺肌症到底是什么的病)(1)

因为胆囊腺肌症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所以影像学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增厚的胆囊肌层内出现罗—阿式窦是胆囊腺肌症的特征性表现,故罗-阿式窦的显示是影像学检查的关键。临床上常采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有 CT、MRI、B型超声等,其中以超声检查最方便、实用,快捷。临床超声表现为胆囊壁局限性和弥漫性增厚,壁内出现无回声暗区,无回声区出现斑点状强回声伴彗尾征。

胆囊腺肌症病人是否是癌前病变、是否应积极行胆囊切除术以预防癌变,目前尚有争议。有少量文献报道胆囊腺肌症病患者进展为胆囊癌,有专家认为这可能与胆囊腺肌症本身没有太大关系,而是与胆囊结石和慢性胆囊炎有关。目前认为,胆囊腺肌症有症状(胆绞痛、腹痛伴腹泻等)、合并胆囊结石、腺肌瘤超过 10 mm 且在观察随访过程中逐渐增大,上述情况均是行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指征。未出现上述情况的病人,可密切随访观察。不具备手术指征的病人应在发现胆囊腺肌症的第一年内,每 6 个月应行一次腹部 B 超检查,观察腺肌瘤大小、形态有无变化,如第一年 2 次复查均无明显变化,此后每年复查一次 B 超即可。而随访复查发现腺肌瘤增大或形态明显改变,应考虑接受胆囊切除手术。

目前,对于局灶性的胆囊腺肌症可行腹腔镜保胆部分胆囊切除术(腺肌症局灶切除),推荐超级微创系列的针孔保胆方式。而对于弥漫型腺肌症和节段型腺肌症,多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近 20 年来兴起的腹腔镜微创术式。事实上,腹腔镜胆囊切除与开腹胆囊切除相比,二者在手术原则、关键步骤以及疗效方面基本一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手术入路,更通俗的说法就是刀口,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往往刀口较长,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刀口分散且较小。鉴于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和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的优势,所有考虑胆囊腺肌症的患者都应首选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只有合并严重心肺疾病不能耐受气腹者和术中发现腹腔镜下无法完成手术者才考虑开腹手术治疗。

35岁胆囊腺肌症必须切除胆囊吗(胆囊腺肌症到底是什么的病)(2)

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推荐超级微创系列的单孔腹腔镜切除术。超级微创系列手术方式,其优点有:(1)隐瘢痕:腹部几乎无可见伤口,主要伤口巧妙地隐藏在脐孔内,美容满意度极高。(2)痛苦少:整个手术过程在全麻下进行无任何感觉,术后可不用止痛药。(3)恢复快:手术当日可及早安排下地活动,第二天恢复进食。(4)住院时间短:术后通常只需1天观察时间,连同术前准备时间一般3天即可。(5)手术恢复快,1周即可基本恢复正常工作。术后痛苦小,切口及感染等并发症机会相比开腹手术大大减少。

总的来说,胆囊腺肌症是以胆囊腺体、肌层增生、同时伴有粘膜上皮陷入肌层的罗-阿式窦形成为特征的良性疾病,无特异性表现,主要依靠影像学和病理学诊断,对于有手术指征的,应积极行胆囊切除术,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目前还是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主。

专家简介:

35岁胆囊腺肌症必须切除胆囊吗(胆囊腺肌症到底是什么的病)(3)

王晓亮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普通外科学科带头人。研究生导师,博士,留美博士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外科博士毕业,以国家公派博士后身份在美国留学1年。

擅长

微创手术治疗肝胆脾胰、胃肠肿瘤及胆石症、疝等普外科疾病,精通甲状腺、乳腺疾病的诊治,尤其对胆道外科微创手术有极高造诣,包括腹部不留任何疤痕的无疤痕腹部手术。曾从事肝脏移植临床工作,具有较高的手术操作能力和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

担任职务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内镜微创保胆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青年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上海科技专家库成员

中华医学会会员

学术科研

已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33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参加“863”计划在内的课题多项,并取得5项专利。获省部级一等奖3项,及“优秀医师”、“上海市浦江人才”称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