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张择端版本鉴赏(张择端的不朽之作)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版本鉴赏(张择端的不朽之作)(1)

第二部:路的尽头

说到北宋的书画,有个人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

他的名字,在今天的华人世界家喻户晓,他的传世之作,是两宋繁华的代表,可以称得上是国之重器、无价之宝。

大家都知道,他就是张择端,就是《清明上河图》。

论起中国传世名画,无论怎样排名,永远少不了《清明上河图》。今日无论何时何地,但凡有《清明上河图》的展出,永远是看不见队尾的长龙,无数的人为之惊叹、感慨。

说起来令人遗憾,尽管我们都知道张择端的名字,却又几乎对他一无所知,甚至连他的生卒之年,都没有确切把握。实际上,历史上关于他所有的记载,只有短短85个字。如下:

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

标点为后人所加,实际上只有71个字。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版本鉴赏(张择端的不朽之作)(2)

这段记载来自后来的金朝人张著,他用行楷在《清明上河图》上写下了这段跋文,当时北宋灭亡已经58年。

张著的题跋,是关于张择端身世最早的记载,也是历史上惟一的记载,可称为孤证。后世有关《清明上河图》及作者的所有信息,皆源于这71个字。金朝的汉人张著,除了借由这段题跋留下了名字,也没有留下太多确切的生平信息。

历史就是这么让人伤感。

张择端和王希孟一样,流星般划过大宋的天空,留下了刹那间璀璨的光芒,便又迅速消失在了历史的迷雾里,只留下了后人无尽的思绪。

追忆往昔,我们难以想象,如此精湛的技艺,他该有着怎样的天赋;如此生花的妙笔,又是多少年朝夕的苦练;如此逼真的神工,又是耗费了多少年的心血。

他的画,复活了大宋的东京城,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商铺林立,城郭、市肆、桥梁、街道之远近高下,草树、马牛、驴驼之大小出没,居者、行者、舟车之往还先后,皆曲尽其态。有人认真计算过,画中有814个人,60匹牲畜,28艘船只,30栋房屋楼宇,20辆车,8顶轿,170棵树木。尤为难得是,所画虽包罗万象、神情各异,皆栩栩如生、灵动活泼。

据说,张择端也调皮的将自己留在了画中。若果真如此,那么谁又是画者本人呢?或胖、或瘦,或高、或矮,或英俊少年、或垂垂老者,或叫卖于街、或安坐路边,或牵驴独行,皆有可能,任由君意。

一切的一切,都早已没入了无边的历史。

也正为这样那样、这些那些,解不开的谜团、说不尽的话题、探不完的究竟,赋予了这幅千古杰作更大的空间,让一代代后世之人可以沉浸其里、遨游其中。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版本鉴赏(张择端的不朽之作)(3)

张择端,就凭一支画笔,就非凡的再现了一座城市、一个王朝、一段历史。他仅用一幅画,就让无数人沉迷、为之如痴如醉,梦想着穿越到他的画里,回到那热闹的虹桥街市、回到那喧嚣的河堤酒馆,再随着人群走进繁华如梦的东京城。

如此佳作,首位收藏者自是宋徽宗,清明上河图这五个字,正是他的瘦金体亲笔。从此,这幅画就辗转于历代宫廷宝库和王侯将相之府,无一不将其视作绝品。

有人说,传统的中国历史就是帝王将相史。诚如斯言。很多曾经执掌权柄的人,绞尽脑汁、用尽心机,甚至开疆拓土、建功立业,也不过就是为了史书有传记、清史有其名。有的人做对了,留下了美名;有的人做歪了,留下了骂名。有的人折腾一生,最终却寂寂无名。

这一切,在张择端看来,多少有些滑稽。在历史的深处,他微微一笑,抬起手臂扬了扬,唯有一支画笔而已。

真正的千古人物,当如此。

------------------------------

我是未央先生,原创连载,欢迎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