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钢朗诵(曹鹏身着演出服出席首发式)

陈钢朗诵(曹鹏身着演出服出席首发式)(1)

上海是一座充满文化底蕴的国际大都市,许多优秀的艺术家用音符演绎了独特的东方旋律,用声音讲述着具有海派特色的中国故事,用心血和智慧谱写了壮丽的艺术人生。

作为2020上海书展活动之一,8月17日晚,虞莉娅《音乐新空气——当经典走向时尚》新书首发式暨签售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举行,书中翔实记录了作者采访上海多代艺术家时的心路历程。

《音乐新空气——当经典走向时尚》记录的有执棒70载的指挥大师曹鹏,用声音行走在银幕内外的曹雷,夫唱妇随、为艺术为爱情的王逑,让中国二胡走向世界的马晓晖,从上海走向世界的竖琴冠军陈妤颖,从竞技体育走上世界歌剧舞台的韩蓬等。

陈钢朗诵(曹鹏身着演出服出席首发式)(2)

在17日晚的新书首发式现场,曹鹏特意穿着演出服出席。他说:“这场发布会非常隆重,是上海又一次音乐的盛宴。这部书里采访的不仅是艺术家个人,也有很多关于音乐的内容,而音乐需要普及的。”

《音乐新空气——当经典走向时尚》一书中,曹鹏坦言2020年自己95岁了,这一年也是贝多芬诞辰250周年,他希望在这一年再次指挥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田园”》,因为这是一部呼唤人类和大自然和谐共生的音乐作品;他还想再次指挥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因为这是一部呼唤人类大同的音乐作品;他更想有机会再度指挥柴科夫斯基的《1812序曲》,因为乐声传达出了庄严的历史时刻,成功描绘了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威力和雄伟气魄……

除了“90后”曹鹏,作为《音乐新空气——当经典走向时尚》中的受访者,钢琴家、音乐家王逑,二胡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马晓晖,“燕子姐姐”、原上海电视台儿童节目主持人陈燕华,男高音歌唱家韩蓬,竖琴演奏家陈妤颖也出席了新书首发式。

陈钢朗诵(曹鹏身着演出服出席首发式)(3)

陈钢朗诵(曹鹏身着演出服出席首发式)(4)

《音乐新空气——当经典走向时尚》作者是“经典947”《音乐新空气》栏目主持人虞莉娅。她把在栏目中与艺术家的对话交流以及背后的故事进行扩充、转化,为读者讲述她与艺术家相约访谈的缘起,与大咖面对面时碰撞出的思想火花,以及在制作节目过程中留下的人生感悟、艺术品鉴与专业评价。

陈钢朗诵(曹鹏身着演出服出席首发式)(5)

上海音乐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费维耀表示,《音乐新空气——当经典走向时尚》是一本行文生动精彩、叙事妙趣横生的图书,它呈现了上海在新中国音乐事业进程中的现场生态,铺陈了一幅百年上海城市的艺术画卷。

陈钢朗诵(曹鹏身着演出服出席首发式)(6)

下文为《梁祝》作曲者之一、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陈钢,为《音乐新空气——当经典走向时尚》所写的序言(有删节):

虞莉娅在讲故事,通过十个人,讲了三代上海音乐人的故事。而这三代上海音乐人也是在讲故事,他们讲的则是百年上海的文化脉络和海派文化的万种风情,而当这些人与故事串联在一起时,中国现代音乐文化的摇篮——“上海”二字就会赫然显现在我们面前,而那些百年嘹亮的”上海之声”更是闪射着“上海制造”、“上海名牌”的光彩!

上海是一座从泥滩里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国际大都会,是从几千年农耕文明中脱胎而出的中国城巿文化的发源地。中国的第一个交响乐团、笫一所音乐院、第一个唱片厂、第一个音乐出版社全都在这里诞生。

上海的声音是城市的声音,现代的声音,国际大都会的声音,几千年来,它第一次在古老的中国的地平綫上拔地而起,随同外滩的海关钟声与汽笛轰鸣,奏出了上海的雄伟气势与凤情万种。它以其有別于数千年农耕文明的全新的音乐语言,表现一个自由开放、充滿活力的大都会形象。

李叔同的《送别》开创了学堂歌曲的新貌,通过中词西曲的有机交融,表现了“悲欣交集”的人生百态。继而,蔡元培以美为先导,创立了中国第一所音乐大学堂—上海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集合了德、澳、欧、美、古典现代之大成,开中国现代音乐之先河,星河浩瀚,明星闪耀,一代宗师开山,代代薪火相传。

交响乐是音乐的世界语,上海则是中国交响音乐的摇篮。它先从黄自学生时代创作的中国交响先声《怀旧》“摇”起,一直到“摇“出了同样是两个学生创作的中国交响音乐民族化的里程碑、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梁祝”。

流行歌曲是现代国际大都会都市的时代回声。"玫瑰玫瑰我爱你"是中国第一首进入世界的流行歌曲,它以高亢明朗的音调、直线上行的旋律线,展示出布满高聳入云的摩天大楼的奇姿异态;并以快速向前的节奏,宽阔舒畅的音域表现出魔都的生生脉动。这首歌八十年来流传全球,它不仅是上海之声,而是已经成为世界之声。

陈钢朗诵(曹鹏身着演出服出席首发式)(7)

虞莉娅在讲故事,被讲述者不多,只有十个人,最多也只能算作是上海滩上的一只角。但是,我们可以从一只角看到一个城,可以从十个人推算到成千上万个神采非凡的人。而且,更可以通过推开这扇窗户,仰望到海上文坛的滿天星斗,呼吸着海派文化的新空气。

虞莉娅在她书中提到的十个人都很“克勒”,不仅有“老克勒”,而且有“中克勒”和“小克勒”,我想,她是想据此勾划上一条上海海派文脉的发展綫索,细数在一起这支脉络上结出的累累海派碩果。而这些全是真正的“上海出品”、“上海制造”,也全是响当当的“上海牌”。

黃英是从上海飞出去的“蝴蝶夫人”和“中国夜莺”,青年钢琴家薛颖佳与帕格尼尼金奖获得者黃蒙拉则也是正宗的“上海小囡”和“最佳拍档”。还有一对出现在书中的“影子部队”——钢琴家王逑身旁与之相依而歌的是“中国夏利亚宾”、男低音歌唱家温可铮。著名译制片演员曹雷看似远离音乐,但却是真正的铁杆“音乐之友”,几十年来,她曾先后与谭冰若和俄罗斯钢琴家合作音乐朗诵。而曹雷的背后则隱着两位“老克勒”----父亲曹聚仁和弟弟曹景行。要知道,就是这几代上海的文化传人,他们一起编织成一张丰富多釆的上海文化风景图。而来自山东的新上海人韩蓬,则如同来自西安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一样,也是因为来到了上海同饮浦江水之后,纵身一飞、华丽转身为城市文化的栋梁。

说来也有缘,在被采访的十个人中,有近半与“梁祝”有关—曹鹏是第一个将“梁祝”推向国外的指挥家,薛颖佳则是我精心挑选的“梁祝钢琴协奏曲”的上佳演绎人,王之旻忠实地接过了“梁祝”首演者俞丽拿的衣钵,而马晓辉则又在她的两根琴弦上袅袅传情…

十人中又有多人与我本人有关——我是中国第一首竖琴独奏曲《渔舟唱晚》的作者,又曾在各种作品中大量地运用过竖琴。且不说六十年前的“梁祝”,就在去年推出的新作“交响诗曲《情殇》中,我就企图通过踏板的急速替换所造成的和弦色彩的突然变幻来刻画戏剧情景的过渡。正式演出时,担任竖琴演奏的正好是陈妤颖,她成功地完成了这段高难度的独奏。我想,这是因为“竖琴仙女”不仅有一架仙女般的琴和可人的娇容,而且还长着一付别人看不见的、长着血泡的“村妇”般的手,所以才能无艰不克,无难不胜,才能“面向大海,春暧花开”!

出版方供图

作者:陈钢 姜方

编辑:童薇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