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灌溉机电井整改(农田机电井沦为)

来源:【新甘肃】陈广江,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农业灌溉机电井整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农业灌溉机电井整改(农田机电井沦为)

农业灌溉机电井整改

来源:【新甘肃】

陈广江

有的机电井房门残破不堪,有的只剩一个深坑,有的电表压根没连接电线……近日,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第二督查组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发现,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科尔沁区等多地不同程度存在农田机电井损毁、废弃的现象。为何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的农田机电井使用效果不佳,甚至“打了水漂”?(8月30日《新华每日电讯》)

真金白银花了,机电井也建成了,但就是不能用,令人闹心、痛心。通辽市大量农田机电井遭损毁废弃,是民生工程变“闹心工程”的典型案例。惠农助农工程沦为“摆设”,不仅直接影响当地农业生产,造成大量资源无谓浪费,还损害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明明是好事,却硬生生被办坏,问题出在哪里?

从督查看,该项目在建设、验收、管理等各环节均存在疏漏。比如,当地供电部门证实,有的项目在验收期间并未收到临时通电申请,即根本没通电,而项目验收材料却显示,机电井曾进行过8小时的通电试水。督查期间,面对镜头,相关部门负责人仍嘴硬称“通过电,试过水”,该说法随即遭供电部门“打脸”。此外,项目完工后,不顾实际、“一移了之”,也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要项目时争前恐后,建设时稀里糊涂,验收时弄虚作假,项目建成直接移交给农民,没钱没技术的农民无可奈何……这样的惠农助农工程沦为“摆设”并不奇怪。不难发现,通辽市大量农田机电井遭损毁废弃背后,是出资方、施工方和使用者三方权责不清、推诿扯皮,导致项目从立项开工到使用管理全过程缺乏有效监管,最终让民生工程变成了“闹心工程”。

表面上,通辽市大量农田机电井遭损毁废弃,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惹的祸;实际上,当地相关部门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值得一提的是,大量机电井无遮无掩闲置在田间,当地群众意见很大,频频通过多种途径反映情况,但始终没理人,最终“惊动”国务院督查组,也令人深思。

事实上,通辽市大量农田机电井遭损毁废弃问题并非首次被曝光。早在2019年6月,《瞭望》新闻周刊就以《巨资投入!60多亿“民生工程”为何成“闹心工程”》为题,披露了通辽市机电井沦为“摆设”一事。报道提到,多年来,当地农民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但问题一直没能得到有效解决。报道援引专家观点指出,“国家数十亿元资金打了水漂,只有严肃问责,才能避免类似荒诞事件继续发生。”

事实证明,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农田机电井沦为“摆设”,而且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解决,追责问责机制缺位乃至失灵是重要原因之一。通辽市政府负责人坦承,虽然市里、旗里都对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但实际上执行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谁执行不到位谁就要付出代价。目前,通辽市已组建专班,进行排查整改,问责“利剑”该出鞘了!

本文来自【新甘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