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韩之争的结果(邓华战功不如韩先楚)

在我国近代历史时期,涌现出了非常多的我军优秀指挥官虽然红军时期和抗战时期我军的发展不是很快,但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我军面对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主力却打出了很多经典战役,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邓韩之争的结果?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邓韩之争的结果(邓华战功不如韩先楚)

邓韩之争的结果

在我国近代历史时期,涌现出了非常多的我军优秀指挥官。虽然红军时期和抗战时期我军的发展不是很快,但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我军面对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主力却打出了很多经典战役。

这些战役能够取胜主要取决于指挥官的指挥水平,尤其是辽沈战役时,我军在各方面还都处于劣势情况下,由八路军和新四军选调的精锐进入东北之后,涌现出一群能征善战的虎将。

邓华

1955年,我国在建国之后为那些在战争期间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将领授衔。而在十大元帅之下,还有四个等级的将级军衔,其中四野的两位将军韩先楚和邓华都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然而如果我们翻看近代历史会发现,这两位将军虽然都是履历过人,而且单就战功来说,韩先楚又要比邓华亮眼很多,但邓华总是在各个方面一直压着韩先楚一头,所以很多人就不太理解到底是为什么。

邓华

两人的早年经历和个人性格

邓华将军出生于1910年4月28日,他家是湖南郴县永宁乡知名的书香门第。邓华小时候就拥有过人的读书天赋,尤其是喜好古文且过目不忘。

1928年2月,成年之后的邓华参加了湘南起义,成为工农革命军第七师2团的政工人员。在参加革命工作时,邓华经常发挥自己读书识字的优势,在家乡进行革命宣传工作。

曾经有书介绍他身材修长,面孔白皙,武官文相,治军极严。训人的时候如雷霆震荡,人皆惧之。可见邓华将军虽然看着像个书生,但性格刚烈很有主见。

韩先楚

韩先楚将军1913年出生于湖北黄安县的一户农家。小时候生活很苦,3岁时母亲就不在了。8岁的时候就帮助父亲在田地里耕作,后来还做过篾匠、小工等,可以算是地地道道的无产阶级。

12岁那年有幸读了一年书,还是因为家庭贫困无奈辍学。1929年时韩先楚的父亲去世,于是他便走上了革命之路。一开始参加游击队,后来历任红军25军224团副连长、连长、营长,之后便进入抗大学习直到抗战结束。

韩先楚中等身材,面色黑中透红,眼睛炯炯有神,平日寡言少语,痴迷研究战术,虽然穿衣不讲究,但很爱干净。而在战场上韩先楚就像一头发怒的狮子,打仗不要命,可谓是一员悍将,光是身上的大小伤疤就有9个之多。

虽然他们两人的家世背景和早年经历各不相同,但同时走入了革命的道路之上,成为了革命同志。而且在解放战争当中,两人同为四野将领。战功和指挥能力更是出类拔萃。

他们两人也同样极具个性,又都有智勇双全的大将风范,所以二人配合起来,虽然时有争论互不相让,但总能各显身手相得益彰。

韩先楚将军

虽然都战功卓著奈何革命分工不同

其实在我军的革命历史中,邓华将军书香门第的家世背景非常值得注意。

我军老一辈的将领之中有过早年读书经历的军事将领虽然也有,但并不是大多数。像邓华这样家学渊源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往往在我军的军政干部人员安排上,总是会把这样读过书的人安排在政工干部的职位上。

工农红军时期,邓华就追随朱德和陈毅上井冈山担任连代表(政工人员)。

1930年时,他就已经是红12军教导队的政委了,后来还做过第36师政委。长征到达陕北之后,担任红2师的政委。

整个抗战时期到解放战争初期,邓华一直都是军中的政工干部。直到辽沈战役打响之后,他才做上军事主官,调任辽西军区司令员。所以邓华将军在军事指挥上总是力求稳扎稳打。

解放战争时期,邓华远赴东北参加辽沈战役。1946年指挥一个旅参加秀水河子战斗、四平解放战役、四平保卫战,1947年的春季攻势中,邓华指挥手下的保1旅和保2旅先后四次进行了较大的攻坚和阻击战斗,歼敌4600余人。

后来这两个旅和西满独立师组成辽吉纵队,邓华依旧担任司令员。之后几乎是参加了整个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所以如果单独地讨论战功多寡,恐怕也只是邓华的个人背景以及在军中的工作职能影响了他的战功而已。

邓华

韩先楚将军由于是贫民家庭出身,所以他没有多少文化。而和邓华相比,韩先楚无论是从参加革命的时间上,还是在加入党组织的时间上都要靠后一些。

这也限制了韩先楚在军职上升通道上所具备的有利条件,而且抗大学习时,韩先楚职位一直没有晋升,所以相比较而言从军职上韩先楚也比邓华起点低了一些。

在部队中,韩先楚一直担任战斗指挥官的职位,1933年,韩先楚留守在徐海东的红25军,由于该部队长征时期先抵达了陕北,所以到了陕北之后,韩先楚的军职一直都没有得到晋升,依旧是25军的一名营长。

直到1935年11月,韩先楚才因为他率队堵住敌人去路得到战功,从而提拔为团长。抗日时期他还是在徐海东的旅担任副团长,直到解放战争时期,他才真正带队成为军事主官,担任东北民主联军4纵副司令员。

邓华

同一平台之上的互相比较

同样作为部队领导,邓华和韩先楚之间其实存在着一些比较。韩先楚之所以被邓华总是压着一头,实际上是因为在参加革命之后,邓华一直都是部队政工干部,而且经历了红军、长征、抗战。

而韩先楚却在长征结束之后到了抗大学习,相比同期的军官们职位上都有所欠缺。而且韩先楚毕竟是战斗指挥员,往往要比政工干部从职能上低一点,更何况是邓华这个文武双全的老资格呢。

然而就战斗指挥而言,其实韩先楚的才能要比邓华优秀。解放战争期间,韩先楚打了非常多的著名战役。当时由于我军在四平战役中的几次拉锯,部队不仅没有守住四平,部分部队还损失严重甚至失去战斗力。

韩先楚

中央军委为了解决北满危局命令辽东部队沿中长路出击,牵制敌军。韩先楚主动请战,并且先提出需要炮兵支援,把这场战役打成大仗。并且和炮兵教员一起讨论步炮协同的战术问题,首次用炮就迅速全歼了鞍山守敌,并且在此之后硬是拿下了营口、大石桥、海城。

并且一边利用攻心战术,一边用军事行动施压,使得国民党潘朔端师长宣布起义,开创了东北国民党军战场起义的先例。让敌人无奈地从北满抽调大量兵力,连林彪都致电他的部队找他取经。

还有例如两人在海南岛解放战役的决策上,韩先楚也展现出了一个军事指挥官的先见之明。当时15兵团司令邓华召开解放海南岛的作战会议。

邓华提出偷渡的设想,大家都纷纷同意。但43军军长李作鹏和40军军长韩先楚在渡海运载工具和作战时机上有分歧,两个人争论不休。

李作鹏认为登陆作战需要登陆艇和机帆船,这样风险小、把握大。但敏锐的韩先楚认为,等待那些高机动性的装备会延误战机,应该采取木帆船,大举登陆进行作战,发挥我军陆上作战的优势。

邓华和夫人李玉

虽然最终林彪拍板按照李作鹏的意思打,并且要求42军要先于40军登陆。但韩先楚在天时利于战斗的时候,违令自行部署,利用谷雨时节的一段时间常有北风和东北风的机会,先让一个加强营的兵力利用木帆船登陆。

并且在此期间一直苦劝林彪下决心速战速决,最终林彪才同意他继续派兵向海南岛进行登陆支援。

最终由于韩先楚在军事上的远见,43军勉强用机帆船登陆了两个团,但韩先楚的40军却登陆了六个团,使得海南岛战役拥有了足够的兵力优势,挽回了因兵力不足导致的我军损失。

而在此期间,邓华却只是一味地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打,缺乏了军事指挥上应有的主动性。而且之后两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对于一些战役的处理问题上也有过分歧。

虽然最终党中央还是决定听从邓华的意见,但从最终的战斗结果看连邓华都不得不承认韩先楚将军的一些决策是正确的。

韩先楚

总结

实际上,任何一位将军的人生经历和军旅生涯往往是具有不少巧合的。邓华将军一直做政工干部,军事才能上自然比韩先楚将军逊色一些。

而韩先楚由于出身贫民,上抗大又耽误了军职晋升,所以在职位上才低于邓华将军。两人之间如果单纯地比较一个方面去评价是不太公平的。

放开这些方面的比较,单看两位将军对我国我军的建设和功绩,可以说是平分秋色了。

所以在1955年的军衔授衔上,两位将军同是上将军衔也就理所应当了。而邓华无论是作为政工干部期间还是军事主官期间,其表现出来的军事指挥素养也是可圈可点的,在职位上比韩先楚高一头也是可以说得过去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