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是为了繁衍后代而存在的(人类繁衍过程中与子女的关联)

在遥远的大海中央有一座“人人之岛”,岛上安宁的住着一百多位初心部落的族人。当他们生活了几万年的小岛在最近的几千年里逐渐“沉没”以后,酋长和族人们心怀彷徨和焦虑被“裹挟”到了“孤独之岛”,从而开启了一段与祖先的内心喜好不同的人生游戏。虽每日面向未来,却心盼从前,他们还能找到回家的路重返家园吗?......

摘自原创《初心部落,找回失落的家园!》第二部分:文明2.0--“勇敢者”游戏 /续上:

第6节: 影响最深远的斗争,自己与自己的后代相争

对这一节的命题,可能会让人看了莫名其妙,因为您可能从未仔细想过。但请想想,从您谈恋爱开始、避孕或受孕,到怀孕、生产、抚养教育、协助成家立业,直到老了以后寄托与依靠,您的人生有多少喜怒哀乐都在和子女关联?有多少悲欢离合与父母关系密切?现代人与后代的相争矛盾其实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本节将逐步展开讨论,和氏族时代相比,看看人类与自己后代的斗争已经演化到了何种严重的程度。

生物是为了繁衍后代而存在的(人类繁衍过程中与子女的关联)(1)

一、人类繁衍过程,与子女的关系发展分成几个阶段

人类整个的繁衍过程,及上辈下辈之间关联关系,与其他哺乳动物大体上类似,但有的地方明显不同。也正因为有这些不同,而造就了万物之灵的人类,也正由于这些不同也让我们人类凭空多出了一类苦恼焦虑。从谈恋爱到老去,与子女之间的关联过程大概分以下10个阶段。

1、父母恋爱期(选择最佳繁衍合作伙伴)。这一时期人和猩猩一样,爱慕、兴奋,忐忑,向往、冲动、冒险,雄性追求雌性,雌性选择雄性。雄园丁鸟会给雌鸟构筑舒适漂亮的房屋,雄孔雀对着雌孔雀卖力的展示尾羽开屏的美丽,公熊会发傻气的用力摇动树干展示自己的力量,雄翠鸟经常送鱼讨好雌翠鸟,雄性阿尔卑斯野山羊会用那巨大无比的羊角相互打斗只为赢得雌性芳心,当然也有很多不够绅士“霸王硬上弓”的雄性。这一切其实都和人类恋爱期的特性几乎一模一样,没有多大区别。大脑在荷尔蒙、多巴胺等激素的作用下,本能的引导和指挥身体的行动和语言、充斥快乐感,为基因找寻最佳伴侣结合的目的。这个时期是动物的一生中最兴奋、最美好的时光。

2、交配。大脑继续在荷尔蒙、多巴胺等及本能的作用下,不用教育培训,自然促成双方的交配行为。多巴胺将大量反馈奖励,让大脑感觉爽快,刺激,有成就感,所有人为之癫狂。为何古话说“色字头上一把刀”,因为荷尔蒙这把刀就架在人的大脑里,迫使你有所行动。恋爱的第一目的到此基本达成,这个目的不是人为设定的,而是基因编程早已写好的,这方面人和其他哺乳动物其实没啥两样。

3、受精。精子历经千辛万苦、九九八十一难,才有极少数存活的精子与卵子拥抱结合(非科普读物,此处就不细说精子游历的艰苦经历),“孩子不知不觉就登上了我的船”。对受精后孩子的基因,父母其实没有选择权、没有设计权,将来孩子是长六个手指头,或者天生脑瘫,你完全没有选择权,人和动物只是一台代孕机器而已。从这个环节开始,基因已经从你由大脑控制的行为中接手,进入由基因程序控制的全自动驾驶模式,从此开始的3个阶段大概10个月时间,无论大脑觉得爽还是不爽、幸福还是难受,都不能阻挡基因程序拼命呵护另一个人--孩子的长大和生产,全然不顾母亲的状况。基因已经赐予了你大脑刺激、享受、兴奋、快感,现在你要开始偿还了,就先从妈妈的恶心、呕吐开始吧!

4、妊娠期。难受和希望并存的10个月。妈妈就像一个代孕工厂,强大的基因程序控制母亲身体的雌激素、促性腺激素、催乳素、皮质醇、促甲状腺激素等含量急剧变化,腹中孩子给妈妈带来的不良反应逐渐出现:恶心、呕吐、水肿、坐卧不安、睡眠变差、腹痛、尿频,人类妈妈和黑猩猩母亲情况差不多。即使母亲濒临死亡,大脑里一万次希望胎儿早点出来,它却不为所动、我行我素的继续疯长。妈妈的身体就像不是妈妈自己的一样。不过,在母亲怀孕后身体内数倍的雌性激素的分泌及更多的多巴胺奖励,导致妈妈大脑会对孩子产生无限的爱意和温暖的感觉,抵消很多痛苦感受,任凭胎儿在腹中拼命的占有母体的空间、吸取母亲的养份。此时雄性动物无动于衷,没有感觉,也无法体会其痛苦,就和部分男士一样。

5、分娩。痛苦、生存的竞争。怀胎十月一朝分娩,古人说女人生孩子是“孩子奔生,母亲奔死”,分娩过程平均13个小时(后来出现了剖腹产不计),在疼痛等级表上,分娩时的痛高于满清十大酷刑。在医疗水平不高的古代,女性生孩子难产的致死率相当高,动物母亲还要面对天敌,则更加危险。

现在我们终于明白胎生动物的基因设计中,为何要从大脑的控制权下,由基因程序完全接管“受精、妊娠、分娩”这三个阶段了:一是因为该程序过于复杂精密,大脑应对不了,二是善变、花心、不靠谱的大脑,根本就无法在巨大压力和痛苦下坚持10个月持续呵护胎儿长大、分娩。

但恰恰基因的这一设计漏洞被人类破解和利用,导致人类可以跳出了自然繁衍进程,破坏了基本繁衍的伦理,也导致后来父权婚姻变质,从某个角度看人类又回到类似于群婚制体系(类群婚的结果是假如无避孕、无DNA鉴定的话,父亲几乎很难再确认哪个孩子是自己亲生的)。

6、哺育教养期(0-7岁)。温馨、耐心、爱的付出。孩子出生后,大脑重新接管繁衍工作进程,在强大的雌性激素、催乳素等作用下,人类母亲和黑猩猩妈妈一样,以极大的耐心和爱怜来哺育孩子大概6-7年,即使付出生命代价来保护孩子的安全也在所不惜,孩子要妈妈就给,孩子哭妈妈就紧张(妈妈也不知自己为什么会这样,而人类爸爸和猩猩爸爸一样不知所措不知所以),直到6年后孩子就可以独自生存了。此期间妈妈和亲生的孩子在一起就是感觉满足、幸福,和别人的孩子在一起就没这种幸福感觉。就算是妈妈抱错孩子,只要护士不告诉她,她就有极为爱怜幸福的感觉,但一旦告诉妈妈你抱错孩子了,妈妈爱怜感觉马上消失取而代之的就是恼羞成怒和尴尬。这个现象恰恰说明妈妈在哺育期对亲生孩子的爱怜感觉不是后天主观形成,不太受到主观意识的控制,而是本能。比如给小老虎幼崽抹上小狗崽的味道后,狗妈妈也一样给虎崽哺乳、带它睡觉。哺育期间,灵长类的爸爸往往表现耐心不足,因为他身上没有分泌太多雌性激素,完全是一脸无可奈何的表情。

哺育期过后,群居性动物的子女可能还会留在族群中,但和母亲之间不再是被抚养关系,而是同族互助关系。

7、教育期(一般指读书教育阶段)。付出、焦躁、无奈与幸福并存。从这个时期开始就是人类脱离了动物特性所特有的阶段了,这也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种群需要更有智慧、更有技能的年轻个体。中国有句俗话叫“七岁八岁狗也嫌!”,说的就是孩子七岁八岁开始长了见识、开始有了主见、不服父母管教,父母从哺育升级为教育,烦恼就突然增多,有时甚至突然萌生“小祖宗,为何我要生你?”的古怪想法。

其实这个烦恼的想法来得很正常,原因原本自然天性决定了这个时候就是孩子要离开父母的时候了。动物父母要让较大孩子的尽快独立,而自己开始专心哺育下一批更小子女了。而人类父母违背基因的旨意,硬生生的花更多时间、耗费更大的财力,专心再抚养教育他(她)将近15年甚至25年,哺育教育期占去孩子生命期的近三分之一,而黑猩猩只占去七分之一。为了更好的教育每一个孩子,人类的策略是逐渐减少生育的个数,提升个体质量。所以,人类在与后代教育有关的烦恼当然就多出了很多。

8、啃老期。无奈的承受。这个时期是哺育教育期的继续延续,只有一部分人类父母由于观念和习俗的束缚,在孩子大学毕业或者已经成人后(或残疾)由于于心不忍、不能痛下决心,所以还在默默承受被啃老,任由孩子继续挥霍自己的时间和财力,直到自己油尽灯枯。没有原因和道理,仅仅只是因为父母大脑里的“于心不忍”。

9、带孙期。夕阳下的纠结。还是只有一部分人类的父母,由于传统观念和习俗的束缚,牺牲自己的自由时间和空间,抛弃自己儿时的梦想,用自己仅有的剩余精力继续帮助子女带孙子辈(东方文化相对更多一些)。我的女儿在上幼儿园之前,我母亲和我岳母都来我家轮流帮忙带,我母亲到现在也在帮妹妹带孩子。老一辈帮忙带孙子辈有它存在的三点原因,第一是老人假如身体尚可,又喜欢孩子,假如不太累的话愿意帮忙。第二是由于传统观念影响,为了自己儿女着想,不忍心看着子女太累、不忍心拒绝请求。第三也希望在自己老得不能动的时候,子女还能记住恩情、多加照顾。能愿意带孙子辈,是基于老人认为儿女还是懂孝顺的,没有断绝希望。

10、养老期。人生落幕时的无奈。这个时期当然也是人类特有,有些父母几乎一生都为了儿女付出和操心,在生命最后时光应该可以享受回报了。子女能像父母当年照顾自己一样照护父母的,我的确见到过一些,老人家真叫尽享天伦之乐,但可惜为数不多。现代社会绝大多数父母的养老还得继续靠自己,靠政府、靠护工、靠自己年轻时还剩余下的一点积蓄。

现代很多年轻人能全程看到或经历身边这一繁衍更替的10个时期,不禁在思考一个祖祖辈辈们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是谁让我生孩子,我为什么要生孩子?”

(未完待续、每日更新,先连载后刊发,谢谢支持!原创艰辛,请尊重创作人的成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