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曲艺术照(为百姓献上曲艺杂技)

广东曲艺与地方经济特色相结合,“一乡一品”曲艺之乡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杂技艺术与文化产业跨界融合,通过大型文旅活动、赛事,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不断凝聚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近年来,广东不断推动曲艺、杂技等文艺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精品力作、完善人才梯队,助力艺术与产业结合,加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全力打造岭南文艺新高地。

粤曲艺术照(为百姓献上曲艺杂技)(1)

中国曲艺牡丹奖艺术家杨子春、史琳演出群口单弦《井冈美味》。

广东省曲艺家协会:让曲艺焕发时代活力

日前,由广东省曲艺家协会报送的相声《改大门》等8个作品,成功入围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初评,将代表广东角逐这一曲艺界最高奖项。

五年来,通过推动“出精品、攀高峰”创作机制、“培新人、育新苗”计划、“一乡一品”曲艺之乡新布局、粤港澳大湾区曲艺艺术周等举措,广东曲艺界呈现出专业曲艺人才茁壮成长、群众曲艺文化积极活跃、惠民曲艺演出遍及城乡的新局面,全省曲艺事业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

粤曲艺术照(为百姓献上曲艺杂技)(2)

中国曲艺牡丹奖艺术家梁玉嵘演出粤曲演唱《忆秦娥娄山关》。

广东省曲艺家协会主席梁玉嵘介绍,广东曲艺界坚持“出人出书走正路”的发展方向,逐步建立精品曲目创作机制,先后推出了《艺海星歌——星唱星传黄少梅星腔选》《粤剧粤曲遗存唱本》《说唱新时代——广东曲艺作品集》等曲艺专辑。通过广东省曲艺大赛等赛事活动,激励更多曲艺工作者投入创作生产,推出现实题材曲艺新作800多件。其中,评书《为民服务》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西河大鼓书《大营救》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群星奖。

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艺术家黄少梅、黄俊英,中国曲艺牡丹奖艺术家李时成、杨子春、梁玉嵘、陈玲玉、何萍、史琳、甘剑波、廖宇光等以德艺双馨的高尚人格修为和精益求精的专业素养,激励着年轻一代曲艺工作者打磨作品、锤炼艺品、修行人品,推动广东曲艺“培新人、育新苗”机制深度拓展。

在多年耕耘下,广东省曲艺大赛、广东省青少年曲艺“明日之星”选拔赛、微粤曲大赛等活动,已成为广大职业和非职业曲艺演唱者比拼才艺的大舞台,累计参与人数超1万人次,为全省曲艺事业源源不断输送“新鲜血液”。

粤曲艺术照(为百姓献上曲艺杂技)(3)

微粤曲大赛创作赛颁奖典礼。

省曲协专职副主席宋枭楠提到,在曲艺被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曲艺本科教材相继编写出版的新形势下,省曲协将紧跟中国特色曲艺学科建设步伐,实现省内部分艺术类大中专院校试点设立曲艺专业,逐步推进曲艺高等教育。

曲艺在南粤大地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素有“万家灯火万家弦”的说法。从1998年成功创建第一批中国曲艺之乡至今,广东已拥有14个中国曲艺之乡、10个广东省曲艺之乡。未来五年,省曲协将制定曲艺之乡高标准发展规划,擘画高层次曲艺之乡发展蓝图,建成以曲艺艺术为支撑、文商旅深度融合、宜居宜业宜游、充满活力的新时代大湾区曲艺之乡发展群。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曲艺艺术周被纳入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梁玉嵘表示,省曲协将以此为契机,建立常态化粤港澳大湾区曲艺交流融合机制,推动成立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曲艺工作者联盟,发挥曲艺之乡品牌优势和带动作用,培育具有长期性、可延续性、示范意义的广东曲艺对外交流战略品牌。

广东省杂技家协会:推动杂技艺术走向市场

从被誉为“杂技界革命”的《芭蕾对手顶——东方天鹅》,到杂技剧《天鹅湖》《西游记》《心烧·眷恋》《化蝶》,广东杂技人不断探索着杂技艺术的边界;从全国首档杂技竞演节目《技惊四座》的热播,再到长隆国际大马戏、深圳欢乐谷国际魔术节等品牌活动,杂技与文化产业跨界结合,走向市场。

粤曲艺术照(为百姓献上曲艺杂技)(4)

《肩上芭蕾》。

广东省杂协专职副主席燕列松表示:“在一代代杂技人的共同努力下,广东杂技发展全面,艺术与产业并肩向前,正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蝶变。”

“五年来,广东杂技界持续打造精品力作。”燕列松介绍,广州杂技团的杂技节目《力与美——男女对手》《竹韵——升降软钢丝》、杂技剧《笑傲江湖》《破晓》、魔术节目《醉翁之意》等均获第十届广东鲁迅文艺奖。在第十、十一届中国杂技金菊奖评选中,广东选送的作品数、作品入围量、获奖比例均在全国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杂技团节目《升降软钢丝》于2020年获法国“明日”世界杂技节比赛最高奖“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是广东杂技界时隔39年再次获得这一世界杂技节的最高奖项。深圳竭力世界的魔术师张昱荣获“2018年第二十七届FISM世界魔术大会”赛事冠军,成为FISM七十年来获此殊荣的中国内地第一人。

粤曲艺术照(为百姓献上曲艺杂技)(5)

《竹韵——升降软钢丝》。

为组建完善的人才梯队,省杂协通过承办第十、第十一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魔术和滑稽比赛,为从业者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建议省内条件成熟的杂技院团建立学员队,培养后备人才;指导少儿魔术培训交流活动,孵化“广东高校魔术联盟”;帮助基础条件较好、杂技人才汇聚的地市成立杂协。

“我们积极推动杂技走向市场化,与企业界密切合作,参与项目策划、提供技术服务、投入艺术指导,推动建立国际一流的展演交流平台。”燕列松说。在通力合作下,长隆国际大马戏的演出以唯美、梦幻、惊险的风格,吸引了众多游客;成立22年的深圳欢乐谷国际魔术节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持续时间最长的国际魔术盛会。

此外,省杂协积极帮助港澳杂技艺术家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推动杂技艺术盛会在香港、澳门落地,先后举办了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杂技艺术周、粤港澳台魔术交流展演、高校魔术交流大会等品牌活动,并联合广东卫视打造全国首档大型原创杂技文化交流竞演节目《技惊四座》,让杂技文化走进大众视野。

粤曲艺术照(为百姓献上曲艺杂技)(6)

魔术《秘境》。

燕列松表示,目前正筹划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杂技艺术周,未来将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杂技艺术融合,联合三地力量推动世界杂技领域的中国标准建设,争取未来5到10年内,在打造世界杂技演艺平台和本土杂技专业、魔术专业艺术教育方面有所突破。

【记者】徐子茗

【作者】 徐子茗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