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讲过午不食的好处(老祖宗常说日不晒根)

在华夏的灿烂文化之中,各种精妙入神的佳作流传于世间,人们世世代代都受其熏陶。春秋战国以儒家传天下的孔孟之道汉赋和唐诗共同比肩文学之最,明末清初点醒世人的惊奇小说,这是历朝历代的文化,呈现百家争鸣各有千秋之态。

佛家讲过午不食的好处(老祖宗常说日不晒根)(1)

但是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读书写字并不是人人都能拥有的权利,生活在广大农村地区的百姓常常对经典只能望而却步。于是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也诞生了文化之中重要的分支,那就是民风民俗。华夏之大,天南海北,不同流域地方的人们性格特点各不相同。

佛家讲过午不食的好处(老祖宗常说日不晒根)(2)

有这样一句话,流传于广大的农村地区,甚至今日仍然有人还在说道,那就是“日不晒根,口不吞阳”,很多人初读这句话都会产生误解,这短短八个字始终不明其意。老祖宗常念叨的这句话究竟有何深意呢?这还需要我们去细细领悟。

建房之道,不得不听

华夏民族自古在成年之后就崇尚“成家立业”,认为这是人生必经的道路。只有家庭安稳,才能更好地开拓仕途。所以这“家”对一个人就显得格外重要,一间小小的房子,不仅能为人们遮风挡雨,更是温馨的港湾。古往今来,人们对这建房之道就格外重视,而这句“日不晒根,口不吞阳”的俗语就与房屋的建筑息息相关。

佛家讲过午不食的好处(老祖宗常说日不晒根)(3)

首先“日不晒根”,这日自然就是指太阳,而这“根”则说的是墙根。人们认为在建造房屋的时候不能让太阳晒到墙根,这样是不合适的。对于这样的观点,可能很多人都会存有疑惑,有阳光不是看起来房屋更通透吗?其实任何事都要把握适度的原则,不然将会物极必反。

佛家讲过午不食的好处(老祖宗常说日不晒根)(4)

一家人在屋檐下生活,适当的阳光能让人们心情愉悦,有利于身心健康。但是若整个房子都处于太阳的照射之下,没有一丝阴凉,那人们将会感觉到燥热,尤其是在炎炎夏日,那更是成为生活的困扰,一家人都不得安宁,所以人们在建房的时候就格外重视“日不晒根”。

佛家讲过午不食的好处(老祖宗常说日不晒根)(5)

其次“口不吞阳”,很多人也会产生歧疑,口如何能吞太阳?但这里的“口”其实指的是门口,也就是家中大堂的门不宜修建得太高,让太阳全部照射进来,这对古人来说也是要忌讳的。

佛家讲过午不食的好处(老祖宗常说日不晒根)(6)

大堂本是一个家中最重要的社交场合,人们常常会在这来款待亲朋好友,但若是太阳直射进来,晃人眼睛,那将无法交谈甚至因此有碍事业的发展,因为一扇门而导致生活不顺,那将是得不所偿的。

过犹不及,恰到好处

在古代的社会环境之中,兵荒马乱,战事时有发生,人们的生活常常不得安宁,流离失所。所以杜甫面对此情此景才写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只有人们安居乐业,有家可归,社会才能欣欣向荣,和谐发展。

佛家讲过午不食的好处(老祖宗常说日不晒根)(7)

在普通百姓的一生之中,为自己立家的机会往往就只此一次,所以人们就格外重视,对一切都精打细算,只为了能够拥有最舒适的家园。但是在建筑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实际的需求,切不可过犹不及,觉得阳光很好,就让全家暴露于太阳之下,那样只会为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佛家讲过午不食的好处(老祖宗常说日不晒根)(8)

道家始祖老子曾在《道德经》中有言“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在生活中执意让其盈满,不如适可而止。万事万物都讲究一个“度”字,不只是在住房之中,在为人处事的生活之中,也不可随心所欲,要将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才能让生活更舒心。

小结

俗话常说“日不晒根,口不吞阳”其实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房屋建造相关,是古人生活经验的所得。但是时至今日,人们的观念早已不同以往,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住在高楼大厦之中,所关心的问题已经发生改变,但始终如一的是人们对于“家”的关怀。

佛家讲过午不食的好处(老祖宗常说日不晒根)(9)

在这句话中,不仅能看到老一辈人的房屋理念,还能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人生智慧。在社会上立足,任何事情都讲究“过犹不及”,不及是错,但过也会导致祸乱,唯有把握好分寸,理清自己的内心所需,才是真正的舒适与安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