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纳顿节跳舞 土族纳顿舞起来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踏动摆身、击锣敲鼓、左腾右挪、绕场而舞……炎炎夏日,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纳顿传习所里,一群身穿各式服装的演员伴随着音乐灵动起舞,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土族纳顿节跳舞 土族纳顿舞起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土族纳顿节跳舞 土族纳顿舞起来

土族纳顿节跳舞 土族纳顿舞起来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踏动摆身、击锣敲鼓、左腾右挪、绕场而舞……炎炎夏日,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纳顿传习所里,一群身穿各式服装的演员伴随着音乐灵动起舞。

训练结束后,46岁的杨春林脱掉华丽的表演服装和面具,露出汗涔涔的脸庞。杨春林参与的这场表演叫作纳顿,是民和县三川地区土族群众重要的民俗活动。

“纳顿源远流长,早在元末就已经出现。”青海省民和县纳顿艺术研究会会长祁正祥说,土族纳顿节每年农历七月十二开始,是当地群众最重要的文化娱乐盛会,形象地表现了土族人民由游牧生活转向农耕生产的历史过程,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纳顿表演由“会手舞”“面具舞”等内容组成,保存着早期北方游牧民族萨满文化遗风。

20多年前,杨春林踏上学艺之路,如今担任纳顿艺术团的副团长,艺术团成员有90余人。杨春林的师傅徐秀福,今年已经75岁,他是纳顿艺术团的艺术总监,也是土族纳顿节省级传承人。“许多年轻人走出家园,接受现代文化,纳顿表演技艺濒临失传。”徐秀福说,退休后他全身心投入非遗艺术的传承保护,这些年教过的学徒有四五十个,他们成为纳顿表演的主力军。

徐秀福和纳顿演员们一起改编的“五族舞”,在土族传统艺术中融入汉、回、藏、东乡族等多民族文化元素,突出表现各民族团结互助的感人故事。纳顿节在当地也逐渐成为一个象征民族团结的节日。

“希望未来能提升纳顿的艺术品位,让游客们既能看到传统节目又能看到创新节目,把民族文化留下来、传出去。”徐秀福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