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苏轼谁的才华更出众(他们所处的时代有怎样不同的诗风)

山以人名,往往因好多人的足迹、好多人的题咏,而声名远播。

且说李白和苏轼两位大诗人先后都来到庐山,也留下了墨宝,但是,他们所见所想,迥然不同。

李白和苏轼谁的才华更出众(他们所处的时代有怎样不同的诗风)(1)

李白是这样说的: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苏轼是这样说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比较一下两诗。李白诗情辞华美,兼具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苏轼诗既没有引人入胜的景致描写,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感情抒发,洋溢着一种理性思维的气息,阐述了“当局者迷,观者清”的生活哲理。

两首词,既体现了个人的风格,也有时代的风貌。他们作为唐宋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代表了唐诗和宋诗的不同风格。

李白和苏轼谁的才华更出众(他们所处的时代有怎样不同的诗风)(2)

唐诗是少年的,宋诗是中年的

唐朝,是汉民族上升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充满浪漫气质。这一时期的诗人,就像打马而过的少年,大多表现比较特殊、不平凡、异于日常的感情,不论山水诗、送别诗,还是怀古诗、爱情诗,都是豪迈、悲壮,激情澎湃,富于想象力,直抒胸臆,以情感染读者。

宋代理学兴起,受儒释道思想的浸润,文人心态比较成熟、平淡,较唐代文人更为理性,回到了书房,喜欢追问所以然,其诗“如大江之水,潴而为湖,由动而为静,由浑灏而变为澄清,由惊涛汹涌而变为清波容与”。

钱钟书说:“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体,晚节犹如人之一生,由幼至老,年龄既增,性情可变,思虑深沉,乃染宋调”。

用少年和中年来比喻唐诗和宋诗的特点,再恰当不过。说唐诗年轻,是因为天真烂漫,敢爱敢恨,不惮喜怒形于色,一泻千里。言宋诗老成,是因为含蓄内敛,字斟句酌,更富于内涵,更耐人寻味。

李白和苏轼谁的才华更出众(他们所处的时代有怎样不同的诗风)(3)

唐诗是诗人的,宋诗是学者的

唐诗就是喝醉酒之后信笔挥洒出来的,是诗化到极致的诗,注重意象,通过形象描绘来传情达意,意境鲜明,情寓于象,诗中充满千姿百态的生命节奏和运转不息的生命之力。

宋诗侧重于直接表达,把叙述、描写、议论的成分加重,把抒情成分一减再减,让“象”的描绘退到其次,似乎达不到某种“理”就没有完成诗的表现。宋人写诗有时甚至来自书本,如朱熹的《观书有感》,还有的针对前人诗写翻案的诗,或换字眼或换角度,黄庭坚称之为“换骨法”“脱胎法”,所以宋诗有时陷入“掉书袋”的嫌疑。宋诗是想出来的,经过了苦心架构,往往借用典故和前人的话来发论,散文化的句子多,“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因而宋诗人首先是学者

正如启功所说:三唐气壮脱口嚷,宋人句句出深思。如果分析原因,政治设计也是其中之一。

唐朝普遍尚武,“宁做百夫长,不做一书生”,英雄们上马能杀敌,下马能饮酒,宋代重文抑武,文人们沉醉于案头书牍,在浅吟低唱中把流光送走。

唐代以诗赋取士,唐太宗与虞世南唱和,武则天为诗歌创作竞赛颁奖,唐宣宗作诗哀挽白居易,诗成为全民交流的工具,还用诗愉悦心怀、成才斗智,诗人用自己自然平易的语言来传情达意,宋代则以策论取士,重推理,写诗的文化门槛高,这也推动了文风、诗风的改变。

李白和苏轼谁的才华更出众(他们所处的时代有怎样不同的诗风)(4)

唐诗是贵族的,宋诗是平民的

唐代的审美贵族气重,富丽堂皇,唐三彩是斑斓的,歌舞是热烈的,诗是丰腴的,其中有太多的香草美人、男女情辞,字里行间充满丰满的热情、欣欣向荣的情绪,闪烁着自由与欢乐。李白的《将进酒》中“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夸耀生命的华美,头上的装饰,身上的丝绸,都有可能是一掷千金。尤其是初唐诗,还有齐梁体馀风,艳丽秾缛。同时初唐诗人大多数是朝廷大臣,或豪贵子弟,贵族性、宫廷体特征明显。直到盛唐,开始变为秀丽清新。

宋朝印刷术的普及推广改变了文化知识的传播方式,读书人多了起来,知识不再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加之商品经济的兴起,反映社会的广度不断加大,有耕夫、渔夫、纤夫,还有城市贫民、手工业者、小贩等等,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张俞的《蚕妇》“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好多唐人未触碰的题材,宋诗里都有了,“无事不可言,无意不可入”

唐诗大多属于贵族文学,是精英化的,宋诗更倾向于平民文学,是世俗化的,涉及到人生的各个方面,更加接近于我们的生活,蕴含了一种人生哲学。至于唐诗种常见的艳情,宋人将它们放到词中表现,同时削尖了游戏娱乐色彩。淡而有味,久而愈醇,是宋诗的特质。

李白和苏轼谁的才华更出众(他们所处的时代有怎样不同的诗风)(5)

唐诗是天上的,宋诗是人间的

唐朝诗人一张口,就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就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李白总是 “买酒白云边”,“举杯邀明月”“青天揽日月”,似乎老在仙境,鸟瞰人间,和月亮、太阳、山川对话,视觉、知觉是那么辽阔,时间、空间一直在扩大

这大概源于道家思想的影响,皇帝以老子后人自居,诗人与道士来往频繁,多飘逸之作,也源于唐人站在历史的高峰上,宇宙意识的觉醒,还与辽阔的疆域有关,奇情壮采。

唐朝的一切东西要大,而宋朝则可以小,可以生活化。一个小小的事件,一点小小的经验,《草虫瓜实图》画家就画的一片叶子上的草虫,窑烧瓷器也显得简约精致。

微不足道的细节,平淡无奇的日常,都洒上了淡淡的诗意,“小荷才露尖尖角” “红杏枝头春意闹”,杨万里午睡醒来,“闲看儿童捉柳花”,唐人是不会这么细腻的,他们不屑于关注这些小事。

李白和苏轼谁的才华更出众(他们所处的时代有怎样不同的诗风)(6)

总结:

千百年来,一提到诗,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唐诗,似乎宋诗稍逊一筹。

其实,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诗和宋诗只是风格不同,没有高下之分。宋诗是唐诗的继承、发扬,是唐诗之后又一座高峰,最终形成“双峰并峙,分水而流”。

有人说唐诗如缎如锦、宋诗如纱如葛,唐诗如花中芍药海棠、宋诗如寒梅秋菊,唐诗如啖荔枝、宋诗如食橄槛,可谓的语。

唐诗伴酒,宋诗消茶,不论我们身在何处,不论我们从事何种职业,但愿我们的每一个日子里,有诗相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