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矿坑地质公园攻略(矿坑变身翡翠绿湖泊)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18日22时讯(首席记者 王玮)为迎接4月22日第53个世界地球日,近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了一次“穿越重庆山脊---走进铜锣山”自然巴渝科普活动,媒体记者、地学爱好者以及小朋友们一起,来到渝北区铜锣山矿山公园,感受这里生态修复后的成果。

南京矿坑地质公园攻略(矿坑变身翡翠绿湖泊)(1)

渝北区铜锣山矿山公园 视频截图

铜锣山属于重庆主城“四山”之一,这儿曾是渝北最大的石灰岩矿区,最多时有上百家采矿企业在这里开山采石,此次科普活动就选在位于铜锣山的矿山公园开展。

然而和印象中的矿山不同,从航拍镜头中俯瞰,在一座座高耸的矿山间,一个个湖泊宛如镶嵌在群山间的珍珠,置身其中,仿佛走入人间仙境。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2年,按照重庆市“四山”管制要求,渝北陆续关停矿区企业,然而留下来的废弃矿区面积达14平方公里,环境破坏严重、安全隐患突出,如同大地上的一块块“疤痕”。近年来渝北区通过综合治理 生态修复,这里已从漫山矿坑、灰尘变为市民纷至沓来的打卡地。

废弃矿山治理,是对资源进行再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这正是市规划自然资源局想要在地球日向小朋友及市民宣传的重点。

“哇,好美呀!”“就像宝石一样!”站在7号矿坑上方的观察点,小朋友们望着下方的湖水你一言我一语。“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矿坑里的水为什么是翡翠一样的颜色?”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东南地质大队的地质科普员随机提问。

原来,这里曾经大规模的露天采矿活动造成矿山被挖空,土地损毁,植被破坏,生态退化严重,留下41个满目疮痍的巨大矿坑。

随着“四山”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这些矿山逐步关闭,并开展矿山治理修复,矿坑内逐步形成积水,水中富含钙、镁等矿物质,在独特的环境中形成了碧水深潭,优美的环境被誉为“重庆小九寨”。

穿梭在矿山公园,川东南地质大队的科普员艾大利还不断给小朋友们介绍着沿途上的一些地质现象,“具有波痕构造的岩石是因为流水运动形成,可以证明这里曾经是海洋。”“灰岩在水和二氧化碳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溶蚀现象,这个岩石上的溶沟就是最好的证据”……

不到半天时间,现场的科普员就用生动的实验、实物介绍了在矿山公园的断层构造、波痕构造、岩溶等地质现象。“我今天还动手操作了小实验,看到了灰岩遇到稀盐酸时会产生气泡,我还认识了很多种石头。”星光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周雅瞳说,通过今天的活动,自己更加认识到我们地球上的资源宝贵,要爱护环境、珍惜身边的自然资源。

如今,“穿越重庆山脊”已成为地球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的品牌活动之一,此前已走进明月山、中梁山等,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今后将继续延续这一品牌活动,并举行一系列有意义的科普活动,普及身边自然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知识,培养大众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地球从我做起的意识。

(本文来自新重庆客户端APP,请至各大应用市场下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