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上的绿色守护者(红土地上的绿色崛起)

红土地上的绿色守护者(红土地上的绿色崛起)(1)

随着西湖公园等提质升级工程全面完成,大埔县城越来越美。 大埔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红土地上的绿色守护者(红土地上的绿色崛起)(2)

茶叶是大埔县的农业支柱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袁群华 供图

高速公路从无到有、产业发展稳中求进、城乡旧貌换新颜、村民摘帽脱贫奔小康……五年时间流转,发展日新月异。梅州大埔多措并举改善生活环境,着力提升城乡品质,让生活更有温度,经济发展更有速度,托起“稳稳的幸福”。

产业园区内,陶瓷、电力、蜜柚、茶叶等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不断转型升级,文旅、数字农业等绿色产业茁壮成长;城市越来越美,乡村愈发有活力,这块随“绿”而动的土地也逐渐引人注目,“常来大埔 常来长寿”呼之欲出。

红色土地正在绿色崛起。作为广东首个原中央苏区县,今日的大埔深刻感悟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梅州苏区的重视支持,把苏区精神化为接续奋斗的动力与实际行动,把政策红利转化为振兴发展成果。

昔日革命风起云涌,今朝发展如火如荼。下一个五年,大埔将深入实施县委“1568”思路举措,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绿色发展先行地,推动大埔全面振兴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马吉池

通讯员 余灏 罗文燕

夯实实体经济 县域发展有了新引擎

今年第一季度,大埔陶瓷企业抢抓市场需求回暖机遇,在创新销售模式、转型升级等方面出硬招,产销两旺实现首季“开门红”。

在传统日用工艺瓷方面,近日大埔县三和实业有限公司一批日用瓷签发了梅州首份输日本RCEP原产地证书,为大埔陶瓷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让更多优质陶瓷产品更好“走出去”;在陶瓷新材料创新发展方面,广东吉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的纳米陶瓷新材料应用研发基地诞生了一款高性能陶瓷轴承,使陶瓷产品利润率和竞争力双提升。

陶瓷产业只是大埔发力聚力实体经济的一个缩影。

未来五年,大埔提出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重点培育新能源(电力)、先进材料(新型陶瓷)、先进制造业三大实体经济产业集群。

电力产业也是大埔传统的、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产业。作为国家支持原中央苏区大埔振兴发展的重要项目,去年广东粤电大埔发电有限公司产值达22亿元,在推动大埔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发展环境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目前,大埔在电力发展战略中已描绘完整的“施工图”——坚持火、水、光并举发展新能源(电力)项目。

其中,大埔将全力推动广东粤电大埔发电有限公司二期(200万千瓦)项目2022年动工、2024年建成运营。尽早实现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四台机组全面投产发电,支持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加快推动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落地建设,全力打造广东省清洁能源产业基地。

如果说陶瓷、电力作为大埔基础较为深厚的传统产业,是重要的支撑,需要提振,那么先进制造业则是大埔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方向,是不可忽视的增量,需要壮大。

如大埔县重点培育扶持的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去年梅州市博富能科技有限公司产值3.5亿元,为当地带来了500多万元的税收及大量的就业机会,成为三河工业小区贡献量最大的企业;以生产导热材料为主的梅州鸿富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一期5G时代智能装备产业及3C功能性导热原件研发生产中心已建成投产,2020年产值5000多万元,为当地带来税收300多万元。

随着以电子信息产业、电池制造业、环保新材料产业、首饰加工业等为主的企业项目不断入驻大埔,新兴产业的比重不断增加,经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当地也有了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城乡协调发展 乡村振兴有了新活力

过去五年,面对脱贫攻坚这场“大考”,大埔用行动交出了完美答卷——代表梅州市接受省考,五年综合成绩位列第一方阵。越来越多脱贫户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4805户10478人全部脱贫,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1.15万元提升到2020年1.58万元。脱贫奔康路上,全县群众更有底气。

不仅着眼于拔“穷根”,立足长远,大埔致力于培育振兴“新根”,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上齐头并进。五年时间,大埔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荣获“2018—2020年度广东省乡村振兴先进集体”。

在县城,“九街一场”和西湖公园等提质升级工程完成,中央城、奥园综合体等优质小区拔地而起,荣获“国家卫生县城”称号;在乡镇,高陂青花瓷小镇南部交通经济中心雏形初现、大麻商贸古镇再现活力、茶阳千年古镇焕发新机,三河红色小城镇、百侯历史文化小城镇等建设步伐加快,“一主三附多点”城镇发展架构初步形成。

以中心村为节点、圩镇为枢纽,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集片成带,大埔旨在辐射带动乡村全域全面振兴——目前已打造枫朗镇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高陂镇桃源镇“人居环境 陶瓷”、茶阳省际边界示范带等乡村振兴示范带,西河镇“十村联动”等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美丽乡村已是寻常风景。

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农业也要强起来。做强乡村产业振兴大文章,大埔念好“山”字经,形成“山上绿色银行、山中党旗飘扬、山下现代厂房、山外流通市场”的格局。

五年时间,围绕县委“1568”思路举措,大埔县做精特色现代农业,以创建省级数字农业试点县为着力点,发挥蜜柚、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辐射带动作用,开展“万企兴万村”“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行动,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联农带农效应愈发显著。

其中大埔县的农业支柱产业,蜜柚辐射带动7万多户、茶叶辐射带动2万多户参与发展,实现年人均增加收入4000元以上。深耕绿色产业,昔日贫穷的山沟沟已变成了如今村美民富的“金洼地”。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近年来,大埔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也为推动农业强起来、农村活起来、农民富起来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

如大埔以旧寨、汇东、大埔角、太宁等红色村建设为抓手,打造成开展党性党史教育“模范村”、基层党建“先行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基层治理和乡风文明“引领村”,充分发挥了红色村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党员教育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

民生福祉改善 群众生活有了新期待

民生实事,关乎百姓福祉。五年来,大埔县坚持八成以上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事业,把各项民生保障项目建设进度往前抢,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

在教育方面,近年来,大埔投入13.45亿元推进西岭实验学校、城东实验学校、虎山中学教学楼、高陂镇实验学校等项目建设,将新增学位8990个;成立县教育发展基金会,完成县管校聘工作,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不断缩小城乡及校际教育水平差距。

在医疗方面,大埔投入16.7亿元新建(改扩建)医院22间,完成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232间,县人民医院改扩建一期、县中医医院迁建、县妇幼保健院改扩建等项目投入使用,县妇幼保健院被评为全市首家县级二甲妇幼保健院,“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累”问题在大埔逐步得到破解。

在就业方面,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城镇新增就业1.57万人,返乡创业、就业不再成为群众的一种奢望。

梳理大埔县重点项目清单,与保障民生也息息相关。群众翘首期盼已久的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提高下游防洪标准,解决供水问题,将改善韩江干流的航运条件和上下游河道生态环境,惠及粤东地区750万百姓。规划2024年底投入使用的茶阳镇防洪工程、获省碧道建设激励的大埔漳溪河、梅潭河、汀江等河段20.8公里碧道项目,也将提高水环境,美化乡村,带动周边村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大埔还成功创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切实将平安触角延伸至家庭、扩展至村组,积小平安为大平安。

从抓教育到保健康,从稳就业到畅通行,从兴水利到护平安……大埔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串串温暖可见的数据,背后反映出了大埔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大幅提升。

美好蓝图

五路径八行动 谋划大埔新五年

栉风沐雨整五载,春华秋实硕果丰。回望过去五年,城乡更美、出行更便利、日子更红火……在探索与创新的交错中,成就了大埔又好又快发展。

在谋划未来五年的蓝图中,大埔提出了“1568”思路举措,明确了大埔未来五年发展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即坚持“一个统领”,走好“五大发展路径”,推动“六个走在前列”,实施“八大行动”。

坚持“一个统领”,即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凝聚起接续奋斗推动大埔全面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

走好“五大发展路径”,大埔要建设忠诚担当的原中央苏区县、秀美宜居的绿色生态县、文化繁荣的人文毓秀县、产业兴旺的创新活力县、和谐有序的平安法治县。

推动“六个走在前列”,大埔要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基层党建、特色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平安建设6个方面重点工作,奋力实现走在全市前列。

擘画蓝图定方向,久久为功立潮头。大埔县以“八大行动”勾勒出了未来五年发展的施工图。

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实施产业升级行动。大埔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做精特色现代农业,做强陶瓷电力产业,做大健康养生产业,做优文化旅游产业,做特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的“四梁八柱”。

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实施招财引智行动。大埔着力抓好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阵地。

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实施有效投资行动。大埔从特色产业、交通水利、城镇建设、民生生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等领域,积极争取促转型、补短板、增后劲的重大项目。

围绕生态提升、乡村建设、魅力新城、平安大埔、民生幸福等相关行动指南,大埔还提出了系列小目标:到2024年创建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到2025年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全省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县、到2023年创建全国基层法治治理体系示范县、创建一批“洁净社区”“美丽街区”“精品小区”、坚持八成以上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事业……

蓝图已经绘就,美好的现实仍须策马扬鞭。

奋进故事

放大“苏区政策”效应促绿色发展

梅潭河畔,万物繁茂。

放眼中部,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成红色旅游胜地,县委党校迁建工程现场建设热火朝天,打造集革命传统教育、党性党史党风教育、干部教育培训合作于一体的重要基地和实训平台。

聚焦南部,2020年底开通的大埔至潮州高速公路,拉近了潮梅两地距离,也加快了大埔高速发展的进程;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进度加快,继实现下闸蓄水后,今年朝着全面发电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望向北部,藏身于红色交通线的两棵百年古树仍屹立不倒,通过挂牌、改善立地环境、设立红色主题信息柱等措施,成为大埔红绿资源活化利用的见证。

红色是大埔最耀眼的颜色。作为原中央苏区县,大埔在支持老区苏区发展的政策扶持下,近年来,县域实力快速提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去年以来,大埔开展了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修缮保护全县98处革命遗址,开发红色旅游线路。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激发干事热情的力量之源,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奋力推动大埔老区苏区加快振兴发展。

绿色是大埔最美丽的底色。大埔立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红色苏区绿色发展。

目前,大埔水环境质量全市排名第一,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99.7%,森林覆盖率达到78.99%,被评为2020年度“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优秀县”。优美的生态环境也为大埔探索生态富民强县路径指引了方向。

22万亩蜜柚,10.8万亩茶叶,49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48家省、市、县龙头企业,28个省级名牌农产品,27个富硒农产品基地……这些都是大埔做足生态文章结出的丰硕成果。

红色 绿色,也为大埔带来更大变革。枫朗镇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示范带就是其中的生动实践。

如今,走进大埔县枫朗镇脱贫村大埔角村,修旧如旧的南委旧址“激活”了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为抗战作出巨大贡献的红色记忆,游客纷至沓来,村民吃起了“红色旅游饭”;沿着红色旅游公路走向西岩山,一片小茶叶撑起了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红’和‘绿’环环相扣,这几年,南委旧址红色旅游的发展带旺了人气,也为当地及周边镇村带来了商机。”枫朗镇上山下村党支部书记魏新光说。

五年掠影

●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98.45亿元,比2016年增长26%。

●2020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25元,比2016年增长34.2%。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1.15万元提升到2020年1.58万元。

●2021年规上工业增加值17.3亿元,比2016年增长30%。

●投入121.5亿元建设大交通促进大发展,增加公路通车里程720公里,比“十二五”末增长22.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