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五蒸馍打豆腐(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

腊月二十五蒸馍打豆腐(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1)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

腊月二十八,离年又近了一步

民间俗语称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

也有民谣说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

无论哪一个

老辈人都要开始筹备过年的主食——

蒸馍

腊月二十五蒸馍打豆腐(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2)

古时,没有现在的酵母粉

普通的面提前几天做好了容易坏

只有发面不容易坏

人们就都在腊月二十八这天

把面发好,准备初一到初五的主食

按照旧俗,过年间忌蒸、炒、炸等炊事

蒸与争谐音,炒与吵谐音,炸与炸(四声)谐音

均属不吉

所以要在年前蒸够全家过年所食的馒头

腊月二十五蒸馍打豆腐(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3)

简简单单的蒸馒头

在老辈人眼中也大有一番讲究

家家户户在这天蒸的馒头

有的地方也叫“隔年饭”

取来年发财、蒸蒸日上的好彩头

有家里手巧的主妇

还会在馒头最顶上点个圆圆的红点儿

取鸿运当头之意

腊月二十五蒸馍打豆腐(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4)

各地还有各地自己的蒸馍习俗

据说在太原,腊月二十八当天

要蒸好“糕儿馍馍两笸箩”

河北的当地人则是“蒸枣花”

“二十八,蒸馍炸圪塔”

则是河南人的传统习俗

在蒸馍方面

不得不佩服北方人的巧手

面团揉一揉,捏一捏

各种造型就都来了……

有象征来年富裕的“连年有余”馒头

有象征钱仓满满的“钱龙馍”

还有象征和平的“鸽子馍”

总之能做出什么样的馍

全看你想象力够不够丰富

腊月二十五蒸馍打豆腐(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5)

胶东等地,蒸的馍更高端大气上档次

当地人会把面做龙凤、花卉、彩蝶等形状

再用各种颜料着色

“别人蒸馍蒸的是食物,我们蒸馍蒸的是艺术。”

当蒸馍变成了一项艺术

小编我只有叹服的份儿了~

在南方人眼中

这么漂亮的馍更是想都不敢想的

南北方的差异

也决定了饮食上的千差万别

腊月二十五蒸馍打豆腐(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6)

对于馒头,在南方人眼中

远远比不上米饭的诱惑力大

而过年这么喜庆的日子

南方人往往也会选个好彩头的吃食

年糕

年谐音“粘”糕谐音“高”

寓意团团圆圆、步步高升

不管什么吃食

老辈人总能想到好的彩头相配

包裹着吉利吉祥的食物

吃在嘴里,暖在心中

事事顺心、家家和美

一直是长久不变的新年愿望

腊月二十五蒸馍打豆腐(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7)

祈愿吉祥,大家一起贴花花

蒸了馍,腊月二十八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

“贴花花”

年画、春联、窗花……

贴上它们

一种红红火火的喜气不请自来

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桃符”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

他每年命人题写桃符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

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

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

张贴春联的习俗

腊月二十五蒸馍打豆腐(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8)

如今,贴春联

已成为大家辞旧迎新不可或缺的习俗

春联也称“对子”

不论是请人写或去集市上买一幅

大门口都必须要贴起来

吉祥的话、洒金的红纸

将心中对新年的期盼

喜气洋洋地挥洒出来

腊月二十五蒸馍打豆腐(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9)

窗花以它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

将吉祥美好的事物表现的淋漓尽致

自然也成为了家家户户

过年的装饰物

腊月二十五蒸馍打豆腐(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10)

一张红纸,一把剪刀

上下翻飞间,碎纸如点点红花落下

须臾间

象征着美好吉祥的窗花

就呈现在我们面前

如今,不用我们自己剪

各种好看的窗花哪里都可以买得到

它承载的喜庆和吉祥

一直流淌在每个人的心尖

过了腊月二十八,离年的脚步就更近了

买好了过年的一应物品

奔波忙碌了一整年的你

不管是选择原地留守

还是回家过年

都是时候装点一下家里的角角落落了

选春联

贴窗花

红红火火的过个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