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禅城区初三二模历史(2022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2022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说明:

1.全卷共8页,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6.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24分)

1.默写古诗文。(共10分,每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 (苏轼《定风波》)

(2)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 (《论语》十二章)

(4)白居易《卖炭翁》中描绘了卖炭翁衣不避寒但仍希望天气更冷一些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5)蒹葭萋萋,______,所谓伊人,______。 (《诗经<蒹葭>》)

(6)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cū guǎng。

(2)转了多半日,总觉山低风冷,却不料一直是在万丈之处pán huán。

(3)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dān jīng jié lǜ,青丝变白发。

(4)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xiāng dé yì zhāng的局面。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诸葛亮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人格的高洁、灵魂的纯净,思想的深邃,都可以在淡泊中孕育。

B.青山绿水的怀抱中,坐落着一处青堂瓦舍,碧澄的天空、高邈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

C.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随时随地学习,这是不断提升自我的不二法门。

D.北京故宫博物院新展出的宫廷器座,雕刻精致,设计优美,色彩协调,所展出的艺术品美轮美奂,让人刮目相看。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不但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的大国形象,更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把“更”改为“而且”)

B.“国家反诈中心”App有丰富的防诈骗知识,通过学习里面的知识可有效避免各种网络诈骗的发生,提高每个用户的防骗。(在“防骗”后面加上“能力”)

C.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成为爆款,原因是挖掘出了典籍里蕴含的思想精华,并让它穿透历史时空,与当下观众形成精神上的共振造成的。(删去“原因”或“造成的”)

D.依靠科技和制度双重创新驱动,打破“数据桎梏”,才能不断改善智慧城市数字化治理的水平。(将“改善”改为“提升”)

5.如图,书法作品的内容是一首古诗,请把它完整地抄写在横线上,并加上标点符号。(2分)

佛山市禅城区初三二模历史(2022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1)

6.下面是对以上这首诗的赏析,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句是( )(2分)

A.从体裁上看,这首诗与苏轼写的《水调歌头》,都是一首绝句。

B.从内容上看,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冬雪后秀美的自然景色。

C.这首诗的前三句,写雪所见;末一句,写雪后所感。

D.这首诗描写了雪后终南山的秀丽,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和凌云壮志。

二、阅读(4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19分)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蹴尔而与之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4)万钟于我何加也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乙】

天祥至潮阳①,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②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③。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南乡拜而死。论曰:自古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尔。观天祥从容伏质,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潮阳:地名,与后文的“厓山”都是广东的地名。②弘范:元朝将领。③张世杰:南宋将领。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与俱入厓山/四时俱备 B.使为书招张世杰/乃丹书帛曰

C.天祥泫然出涕/临表涕零 D.国亡不能救/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10.请用“/”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11.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5分)

(1)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文天祥的哪些表现,能够阐明【甲】文“舍生取义”的观点。(3分)

(2)【甲】文中的“义”与【乙】文中的“仁”有何相同之处。(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10分)

材料一:

为核酸检测立下汗马功劳的细菌

①1964年,38岁的托马斯·布洛克开车途经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作为地标性景点的彩色温泉,当然是他必看的景观之一。布洛克当时是印第安纳大学的一位细菌学教授,作为内行人,他一眼就看出了门道:温泉中的色彩多半是由带色素的微生物造成的。但究竟是什么样的微生物有这种“魔力”?它们又是怎么在约70℃的水中生存的呢?

②于是第二年夏天,布洛克带着这些问题回到这里。当时,托马斯·布洛克和他的学生绝不会想到,他们真的发现了一种新细菌,这种细菌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已经开启了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新篇章,并且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的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核酸检测,也少不了它的身影。

③在黄石国家公园水温70℃的“蘑菇泉”泉水中,托马斯·布洛克和哈德森·弗里兹分离出一种粉橙色的细菌,并把它命名为“水生嗜热菌”。这种细菌生活在水里,故为“水生”;能在高温中生存,因此称作“嗜热”。

④接下来的10年,他们师生二人主要的研究都集中在“为什么”:在当时“细菌能够承受的最高温度是55℃左右”的普遍认知下,为什么水生嗜热菌如此特别?生物都有它自身最适宜生存的温度范围,而一般决定这个范围的是该生物体内的酶。作为蛋白质,超过一定的温度,酶就会失活,因而,布洛克和弗里兹假设,水生嗜热菌带有的酶都有高于其他生物酶的温度范围,所以它才能耐住高温。1970年,布洛克和弗里兹在《细菌学杂志》上发表了他们对水生嗜热菌的醛缩酶的研究成果——这种酶竟然在水温95℃时活性最高,也就意味着它平常生活的70℃的温泉,对它来说,并不算太好的生活场所。

⑤他们的发现逐渐引起了科学界的兴趣。随后,DNA连接酶、转录酶等生物体内比较重要的酶也从水生嗜热菌里被提取出来。在其他酶都会支离破碎的高温条件下,这些耐高温的酶大放异彩,首次为科学家展示了很多反应的其他可能性。

材料二:

开启PCR时代

①1976年,中国台湾科学家钱嘉韵教授的团队分离出一种DNA聚合酶,它最适宜的生存环境的温度是70℃以上,在95℃时仍然不失去活性。他们将水生嗜热菌的拉丁文学名简化后,将其命名为“TaqDNA聚合酶”。接下来,是十多年的沉寂,直到1988年,真正属于水生嗜热菌的机会才终于到来。

②这一切离不开一个叫作凯利·穆利的人,PCR项目的开发者,懂得商机的他知道,这种复制扩增生物核酸的技术需要做到规模化、自动化、快捷化,才能体现出真正的价值。而这条道路上的阻碍,恰巧就在于PCR的核心——聚合酶的选用上。

③让我们先复习一些基础的知识:PCR的原理是用高温将初始样本DNA的双链分开,再用聚合酶引导DNA复制,形成新链;重复几十轮后,原来微末的DNA被成亿万计地扩增,从而可以被可视化地分析。比如在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中,专业人员是怎样判断样本呈阴性还是阳性呢?科研人员就是通过PCR,扩增可能在鼻咽拭子中存在的病核酸,当病毒核酸达到一定数值,即判定为阳性。

④初期的PCR使用大肠杆菌的DNA聚合酶,这种酶虽然已经是人类的老朋友了,但无奈它在最开始的高温解链的环节就会失活,导致加入的大肠杆菌聚合酶只能用一轮,而后面的几十轮中的每一轮都需要手动加入。想象一下,如果今天还只能使用这种酶的话,核酸检测耗费的人力、财力和时间恐怕都会成倍增长。

⑤穆利斯曾经说:“我开发PCR,并不是我真的创造了什么新的东西,而是只有我把那些已经存在的东西正确地组合运用起来了。”正是他在赛图斯公司的团队重新“挖掘”了已知的、非常耐热的Taq聚合酶的研究,也有如神助,这种酶的耐热性、反应活性和准确性等性质,完全符合他们当时对PCR聚合酶的所有期待——它简直就像为PCR而生的。

⑥在Taq聚合酶商业化后的第二年,它就登上了《科学》杂志。它的应用,再加上之后发明的可以自动变换温度的热循环仪,标志着PCR技术的成熟,这种技术今天几乎成了生物医药领域研究和研发的必备工具。

⑦话说回来,如果你是一个会思考的水生嗜热菌,你更愿意默默无闻地自由生活在黄石国家公园的一隅,还是生来便作为人类基础研究的一部分,为世界知晓呢?

(节选自《读者》2022.1期,有删减)

1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细菌学家布洛克在参观黄石国家公园的彩色温泉时,认为温泉中的色彩多半是由带色素的微生物造成的。

B.生物都有它自身最适宜生存的温度范围,而决定这个范围的是该生物体内的酶。所以水生嗜热菌能耐高温,是因为它带有的酶都有高于其他生物酶的温度范围。

C.“这种酶竟然在水温95℃时活性最高,也就意味着它平常生活的70℃的温泉,对它来说,并不算太好的生活场所。”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可自动变换温度的热循环仪这种技术,在今天几乎成了生物医药领域研究和研发的必备工具。”句中的“几乎”和“必备”两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13.请结合材料一,给水生嗜热菌下定义。(3分)

1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水生嗜热菌为什么能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期间,为核酸检测立下汗马功劳。(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7分)

突然开放的乌饭花

蒋静波

(1)我们村里长着一种低矮的树,每年立夏,它都会长出嫩嫩的叶,把它捣成汁,可以煮出喷喷香的乌米饭来,我们叫它为乌饭树。这种树,其他地方都没有,只有一个地方有。人家的院子是花园、菜园,住我家对面的乌婆婆,院子里却长满了别人家没有的乌饭树。听人说,这是乌婆婆以前专门请人从她遥远的家乡掘来种下的。

(2)许多年了,每年立夏前后,从乌饭树生出嫩叶到开出花老去的那段日子里,她天天烧乌米饭,我们就习惯了叫她乌婆婆。

(3)傍晚时分,乌婆婆家又飘出了浓浓的草木香。

(4)我深深吸一口香味,说,妈妈,我们什么时候煮乌米饭啦?

(5)妈妈说,立夏才吃过就忘啦?

(6)我当然没有忘。那一天,妈妈在乌米饭上洒了糖水,又香,又甜,又糯,我连吃三碗,还嫌不够。

(7)我问妈妈,为什么我家每年只做一次乌米饭,而乌婆婆天天煮乌米饭?

(8)妈妈说,只有乌婆婆家里有乌饭树呀,立夏的时候乌婆婆才会分树叶给我们。

(9)那我们家为什么不像乌婆婆那样在院子里种上乌饭树?

(10)傻瓜!妈妈说了一句,径自做事去了。我也想不明白我傻在哪里。

(11)平时,乌婆婆对乌饭树管得可牢了。要是她发现树叶被人摘了,哪怕是只摘去了几片,她也会从村头到村尾,沿路叫骂。几次下来,再没人敢碰她的乌饭树。即使有人偷摘了树叶,也没胆量用它做饭,那乌米饭香可是掩不住的。好些人绕着道,尽量不从那个院子前经过。邻里之间,人们喜欢把自家做的点心和小菜端来端去共享,可乌婆婆从来没让人品尝过一口她做的乌米饭。

(12)乌婆婆真怪。

(13)有一次,我听见妈妈问,为什么乌婆婆每天晚上在窗台上放一碗乌米饭?

(14)爹爹说,乌婆婆一家是从很远的地方逃难过来的,后来就在我们村住下了。她丈夫临死前,想吃一口乌米饭,她发疯似的奔到山上到处找,都没有找到乌饭树。她丈夫是叹着气走的。

(15)真的吗?天一暗,我就迫不及待地溜进乌婆婆的院子。乌婆婆睡得早,不用担心遇到她。

(16)皎洁的月光下,窗台上白瓷碗里的乌米饭,泛着宝石般紫红的暗光。我轻轻端起它,乌米饭还有余温,香气直钻鼻孔。我顾不得许多,将乌米饭吃了个精光。

(17)逃回家后,我害羞又害怕:乌婆婆会不会怀疑到我?会怎样骂我?……

(18)真奇怪,第二天,我并没有听见乌婆婆的叫骂声。经过乌婆婆院门口,我看见乌婆婆一边摘乌饭叶,一边还哼着什么曲儿。

(19)我正想逃开,听到乌婆婆叫我进去,心怦怦乱跳。

(20)我第一次看见,乌婆婆的黑发上,别着一支好看的玉簪。石臼边,放着好几篮乌饭树叶。我望望乌饭树,嫩叶几乎都摘光了。

(21)乌婆婆说:阿波,帮婆婆择树叶。

(22)我正惊讶着,乌婆婆捧起一把叶子,绕口令似的,自言自语:一切都没变,喜欢吃就来吃,多吃点好解馋……

(23)我先红着脸,后听得云里雾里,怯怯地问:婆婆要做好多的乌米饭吗?

(24)没错。乌婆婆神秘一笑,当太阳照到最后一排乌饭树后,你将村里的小朋友都叫来,我给他们吃乌米饭。

(25)咦,乌婆婆今天怎么啦?

(26)这一天,乌婆婆家里飘出的乌米饭香,比任何时候都浓。我拖着、拉着一大群小伙伴,走进了乌婆婆的家。

(27)两张桌子上,一碗碗乌米饭早已排好了长长的队伍,中间还有鱼、肉、蛋平常难以见到的好菜。夕阳的余光,透过窗户,给每一只碗镶上了一层金边。

(28)小伙伴们渐渐忘掉腼腆,伸着手,张着嘴,发出吧嗒、吧嗒的咀嚼声。

(29)别急,锅里还有,有得吃。乌婆婆不停地笑着,替我们盛饭,仿佛想把平常欠我们的一下子还给我们。

(30)原本冷清的院子里,这时候,突然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

(31)乌婆婆说,如果有一天,乌饭树被掘起来了,你们可以将树拿到自家的院子里种。

(32)第二天,一大群戴白布帽子的人进进出出。我奔进院子,没有见到乌婆婆的身影。所有的乌饭树早已连根掘起,几个小伙伴正抱着树回家。我突然发现,乌饭树们开出了朵朵白色小花,像一只只盛乌米饭的白瓷碗,发着香。

(选自《小小说月刊·下半月》2022年01期,有删改)

15.文章说“乌婆婆真怪”,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乌婆婆“怪”在哪里?(4分)

16.文章前面说乌婆婆从来没让人尝过一口她做的乌米饭,后来却煮了一大锅乌米饭,邀请村里所有的小朋友过来吃,怎样理解乌婆婆的这种转变?(4分)

17.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请简要分析其妙处。(4分)

18.本文最后一段与链接材料都写到“花”,试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花”在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5分)

链接材料: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节选自《秋天的怀念》)

三、作文(50分)

19.请以“我骄傲,我自豪”为结尾,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文体自选。(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四、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20~22题。

[甲]我照着做了,起初还不明白他这是什么用意,可是当我看到他举起那本书,掂了掂,站起身来,看样子要朝我扔过来时,我惊叫一声,本能地往旁边一闪。但已经来不及了,书扔了过来,打在我的身上,我跌倒在地,头撞在门上,磕破了,磕破的地方淌出了血,疼得厉害。这时,我的恐惧已经超过了极限,另外的心理紧接着占了上风。“你这个狠毒的坏孩子!”我说,“你简直像个杀人犯……你是个管奴隶的监工……你像那班罗马暴君!”

我看过哥尔德斯密斯的《罗马史》,对尼禄和卡利古拉一类人,已经有我自己的看法。我曾在心里暗暗拿约翰和他们做过比较,可是从没想到会这样大声地说出来。

“什么!什么!”他嚷了起来,“你竟敢对我说这样的话?伊丽莎,乔治安娜,你们听见没有?我还能不去告诉妈妈?不过我先要……”他朝我直扑过来。我感到他揪住了我的头发,抓住了我的肩膀,他已经在跟一个无法无天的亡命之徒肉搏了。我看他真是个暴君,杀人犯。我觉出有几滴血从我头上一直顺着脖子流下,还感到有些剧痛难当。这些感觉一时压倒了我的恐惧,我发疯似的和他对打起来。

[乙]天快黑的时候,我走过一家农户。农夫坐在敞开着的门口,正用面包和奶酪做晚餐。我站住说:

“能给我一片面包吗?因为我实在饿得慌。”他惊异地看了我一眼,但二话没说,便切了一厚片面包给我。我估计他并不认为我是个乞丐,而只是一位怪僻的贵妇,看中了他的黑面包了。我一走到望不见他屋子的地方,便坐下吃了起来。

既然我无法期望在屋檐下借宿,那就到前面提及的林子里去过夜了。但是那晚很糟糕,休息断断续续,地面很潮湿,空气十分寒冷。此外,不止一次地有外人路过,弄得我一次次换地方,没有安全感,也得不到清静。临近早晨,天下雨了,第二天下了一整天。我像以前一样寻找工作,像以前一样遭到拒绝,像以前一样挨饿。不过有一回食物倒是进了嘴。在一间小茅屋门口,我看见一个小女孩正要把糊糟糟的冷粥倒进猪槽里。“可以把它给我吗?”我问。

她瞪着我。“妈妈!”她嚷道,“有个女的要我把粥给她。”

“行啊,孩子,”里边的一个声音回答,“要是她是个乞丐,那就给了她吧,猪也不会要吃的。”

这女孩把结了块的粥倒在我手上,我狼吞虎咽地吃掉了。

(节选自《简爱》)

20.以下四个情节,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成为乡村教师 ②拒绝圣约翰的求婚

③被圣约翰兄妹所救 ④继承叔叔遗产

A.③①②④ 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D.④③①②

21.班级开展“跨越时空的交流”活动。假设简·爱有朋友圈,经历了选文发生的事情后,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信息:绝不向命运低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看到后引起共鸣为其点赞,请联系[甲][乙]文段内容,分析这句话引起保尔共鸣的原因。(4分)

22.语文老师布置同学们以“逃离”和“重返”为关键词,探究《简爱》中的四次逃离和两次重返的意义,开启寻找自我之旅。完成下面表格。(4分)

地点

逃离的原因

重返的意义

盖茨海德府

逃离生命成长中的恶意和压制

③见______(人物): 学会自我审视,放下仇恨

洛伍德学校

①______

/

桑菲尔德庄园

②______

④拒绝______(事件):重返生命的本真与初心

沼泽山庄

逃离宗教的蛊惑与神学的催眠

/

语文参考答案

1.(1)一蓑烟雨任平生

(2)沉舟侧畔千帆过

(3)匹夫不可夺志也

(4)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5)白露未晞 在水之湄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每句1分,每错、漏、多一字扣0.5分,扣完该句分数为止。)

2.粗犷 盘桓 殚精竭虑 相得益彰

(每空一分,共4分,错一字本词语不给分)

3.D【解析】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此处用错对象。

4.A【解析】语序不当,应把“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的大国形象”与“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调换位置。

5.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抄写完整正确每句得0.5分,一句中错1个子此句不得分。标点符号不正确扣0.5分)

6.A【解析】本诗是绝句,《水调歌头》是词。

7.(1)祸患、灾难 (2)踩踏 (3)同“辨”辨别 (4)益处

8.(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关键词:非独、是心、尔、)。(2)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关键词:向、穷乏者、得)

9.C【解析】A一起/全、都 B信/写 C眼泪 D.灭亡/逃走

10.天 祥 临 刑 殊 从 容/ 谓 吏 卒 曰/ 吾 事 毕 矣 /南 乡 拜 而 死

11.(1)(3分)①文天祥被俘后,坚决不向张弘范行跪拜礼;②写诗明志,拒绝招降要求;③国家灭亡后,不受利诱,不事二主;④向着南方拜别从容就义,(答对1点得1分,答对3点即可3分)。

(2)(2分)都可以理解为仁义、仁爱、正义,是指不违背本心(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的修养),(1分);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大义(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身边的人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于是用对待客人的礼节对待他,与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之邦,却教别的同胞背叛祖国,能这样做吗?”张弘范坚持索要(劝降信),文天祥就将他所写的《过零丁洋》的诗交给张弘范。诗的末尾有这样的句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笑笑,不再提及此事。崖山被攻破之后,军中置酒大摆庆功会,张弘范说:“你的国家已经灭亡,你作为宰相忠孝已经两全了,若能以事宋之心事我大元皇帝,(此处有删减)仍不失你的荣华富贵,仍然是你做宰相。”文天祥流泪说:“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辜,怎么还敢摆脱杀头之罪而怀有二心呢?”……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对行刑的吏卒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向着南方拜别以后就义。论曰:从古以来有志之士,想要得大义于天下,不因成功失败顺利挫折动摇其决心,君子称作“仁”,因其符合天理,即民心之安。看文天祥从容就义,视死如归,这是因为他有比活命更重要的追求,能不称他为“仁”吗。

12.B【解析】材料一第④段中生物都有它自身最适宜生存的温度范围,而一般决定这个范围的是该生物体内的酶。这句话中有“一般”二字,删掉则太绝对。

13.水生嗜热菌是一种生活在水里(1分),能在高温中生存(1分)的粉橙色细菌(1分)。(严格按照下定义的格式给分,得分点对但格式不对扣1分)

14.因为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期间,需要使用到PCR核酸检测技术,而这个技术是在高温下进行的,核心关键在于聚合酶的选用上(1分),选择水生嗜热菌(TapDNA聚合酶),能耐高温,不失活性(1分),这样才可以在高温下引导DNA复制,形成新链,(1分)如此重复,DNA扩增,从而被可视化分析(1分),即能根据病毒核酸的数值来判断是否阳性。所以说,水生嗜热菌为核酸检测立下了汗马功劳。(对材料一和二内容进行归纳,意思对即可)

15.①人家的院子是花园、菜园,乌婆婆的院子里却长满了别人家没有的乌饭树。

②乌婆婆天天烧乌米饭。

③乌婆婆对乌饭树管得非常牢,不允许任何人来摘树叶。

④邻里之间会互相分享一些吃的,但乌婆婆从来没让人品尝过一口她做的乌米饭。

⑤乌婆婆每天晚上在窗台上放一碗乌米饭。

(每点1分,答对四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16.乌婆婆的丈夫临终前想吃上一碗乌米饭,但乌婆婆没办法满足丈夫的愿望,所以这成了她心中的一个巨大的遗憾,乌婆婆每天煮乌米饭就是执着地想了却这个心愿,所以煮乌米饭只是祭奠(怀念)丈夫,没让别人品尝(2分);后来愿望实现了,也想弥补对邻里的亏欠,所以就邀请了村里所有的小朋友过来吃。乌婆婆执着,但也有善良的一面(2分)。(意思对即可)

17.明线是我与乌婆婆的交往过程(1分),暗线是乌婆婆心愿了却的过程(1分)。好处:①以我的视角为叙事角度,使得文章条理更顺畅(1分);②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制造了巧合,增强了文章的起伏和波折,正因为我的贪吃,吃掉了乌婆婆供奉的乌米饭,让乌婆婆认为心愿已达成,最后走的时候没有遗憾(1分);③两条线索的设置让人物性格得到充分显现,有利于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体现了我的天真无邪,也体现出了乌婆婆对爱的坚守(1分)。(作用答对2点即可)

18.同:都是通过花的开放来赞美人物的品格(1分)。

异:本文的最后写乌饭树开花,照应了前文乌饭树开花会老去,暗示了乌婆婆的逝去(1分),乌婆婆为了实现丈夫的遗愿,执着地每天煮乌米饭,以微弱的生命突显对爱的坚守,以花之轻盈衬托死的沉重(1分)。

选段中的花开得烂漫,象征了母亲的精神品格——淡雅,高洁,深沉(1分)。同时也表明了我已经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无论遇到怎样的厄运,都要活得坚韧,活出尊严,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与美丽(1分)。(意思对即可)

19.作文

一类卷(50~45分)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2.结构严谨,详略得当。

3.语言得体、流畅。

二类卷(44~40分)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

2.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3.语言规范、通顺。

三类卷(39~30分)

1.立意明确,材料能表现中心。

2.结构基本完整,有条理。

3.语言基本通顺,有少数错别字。

四类卷(29~15分)

1.立意不明确,材料难以表现中心。

2.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

3.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

五类卷(14~0分)

1.没有中心,空洞无物,严重离题。

2.结构残缺,不成篇章。

3.文理不通,错别字较多。

加分

符合如下条件之一,可酌情加1~3分(加至本题满分为止):

1.立意深刻。2.构思独特。3.语言优美。

4.富有个性。5.文面整洁,书写优美。

扣分

1.没有标题扣2分。2.不足500字,每少50字扣1分。

3.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复的错别字不计),最多扣3分。

4.不能正确使用标点扣1~3分。

5.文面脏乱,字迹潦草、难以辨认者扣1~3分。

6.出现暴露身份的真实校名、地名、人名的扣1~3分。

20.C

21.因为两人的情况有相似之处。

选文(甲)中,表兄约翰拿起书扔向简爱,简•爱内心的愤怒压倒了对他的恐惧而回手还击,这是一种强烈的反抗精神(1分)。而保尔也有同样的反抗精神,面对神甫的打骂,撒烟灰到复活节蛋糕的面团上(1分)。

选文(乙)中简•爱得知罗切斯特有妻子这一事实后,悲痛欲绝地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她花光了所有积蓄后,沿途乞讨,积极寻找工作,这是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1分),保尔想起了自身遇到的四次死里逃生等种种磨难,始终迎难而上、顽强战胜,他同样是坚韧不拔(1分),所以,因两人经历相似而引发共鸣。(意思对即可)

22.①逃离墨守成规和一眼望穿的生活(1分);②逃离物质上的诱惑和感情上的妥协(1分);③里德太太(1分);④圣约翰的求婚(1分)(关键词对即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