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年羹尧(清代重臣年羹尧获92项罪)

有清一代,各朝惩处的重臣中,有一位获罪92项,无人能及。这些罪名包括大逆、欺罔、僭越、贪婪、残忍……他是谁?到底犯下哪些恶行导致这么多罪名加身?

清朝年羹尧(清代重臣年羹尧获92项罪)(1)

史无前例的“残忍罪”

“残忍罪”是雍正王朝的年羹尧较其他获罪重臣一项较为特殊的罪名。年羹尧军法极其严厉,一言既出,部下必严格依令而行。一次下大雪的时候,年羹尧坐轿子出门,侍卫们扶着轿子跟从而行。雪花落满侍卫的手上,积了很厚一层,年大将军心中有些不忍,下令说:“去手。”他本来是担心侍卫的手冻僵了,让他们把手收回去。这些侍卫没能领会这个意思,竟然各自拔出所佩戴的腰刀,直接将自己的一只手斩下,鲜血立时涔涔滴落雪地上,白雪鲜血,分外耀眼。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年大将军之军令是多么严峻,也可以看到他平日性情是何等的残忍。

这件事好歹还没出什么人命,这位叱咤风云的年大将军凶残暴虐视人命如草芥的事情多了去了。年羹尧请了姓沈的塾师前来教导其6岁的幼子,安排8名书童专门伺候塾师。塾师早上起来,不敢享此礼遇,一再要求自己洗漱。为首的书童十分恐惧,说:“大将军下令,‘服侍先生要像服侍他一样,不得有违。’您要是不让我们服侍,我们就会有大祸临头。”这位沈塾师坚持要自己来,书童没办法,只好把洗漱用品放在盥洗架上。谁料正当塾师洗脸的时候,年大将军突然带着侍卫进来,见书童没有顶着银盆,立时暴怒,给身边侍卫使了眼色,侍卫便把书童带出,片刻功夫,提着书童的人头进来,禀告说:“书童不知尊敬先生,已将他斩首。”

年羹尧出征大捷回来,塾师又见证了这位大将军对部下定功过、奖赏罚的过程。大将军端坐厅堂之内,两侧林立着全副武装的甲士,大将军旁边有文官根据记录逐一报告所有征战人员的功过。立功多的,当下就换上应升的品服,赏酒赐座,有过失的,年羹尧沉着脸,当下呵斥,手一挥,甲士便上前剥了那人的品服,拉出门外,或鞭挞或砍首。年羹尧为人严苛残暴,因而被罚被杀的多于赏赐的。这情形直叫这位塾师吓破了胆。

清朝年羹尧(清代重臣年羹尧获92项罪)(2)

圣旨抵不过一面小旗

年羹尧平定青海、西藏以后,班师回京时,雍正皇帝率领百官前往亲迎设宴接风。当时正值酷热的六月天,年羹尧的所有兵士全身甲胄站在烈日之下,军容雄壮而严整。雍正皇帝很是叹服年羹尧治军之严。为了表示朝廷对将士的仁慈厚爱,雍正传旨三军,卸甲休息,犒赏酒肉。

圣旨连宣三遍,所有将士仍站在原处纹丝不动。雍正对年羹尧说:“天气炎热,大将军可命众军士卸甲休息。”年羹尧从怀中取出一面小旗,交给自己的侍卫,侍卫举着小旗在幄外轻轻一摇,众将士立刻脱下甲胄,悄无声息地退下。看到这一幕,雍正心中很不是滋味,这天下君主的圣旨竟然抵不过年大将军的一面小旗。

年羹尧在西安的总督府辕门、鼓厅画上四爪龙,吹鼓手着蟒袍,与宫廷相似。他令文武官员在辕门坐班,还把雍正派来的侍卫吩咐为他前引后随,牵马坠蹬。

年羹尧对雍正的圣旨也竟然两次“不行宣读晓谕”。他在与督抚、将军往来的咨文中,本属平行公文,他却擅用“令谕”,语气模仿皇帝,把同官视为下属,甚至蒙古扎萨克郡王额附阿宝见他,也要行跪拜礼。更加嚣张的还有,他曾向雍正帝进呈由其出资刻印的《陆宣公奏议》,雍正帝欲为此亲撰序言,但年羹尧以不敢“上烦圣心”为借口,代雍正帝拟就序言,要雍正帝颁布天下,眼中哪还有皇上?

清朝年羹尧(清代重臣年羹尧获92项罪)(3)

太过狂妄惹怒雍正

年羹尧在军中及川陕用人一向自专,人称为“年选”,形成庞大的“年羹尧体系”。 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年羹尧第二次进京陛见,他令总督李维钧、巡抚范时捷等跪道迎送。到京时,黄缰紫骝,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员跪接,年羹尧端坐马上,瞧都不瞧一眼。王公大臣下马向他问候,他也只是点点头而已。在京期间,年羹尧“传达旨意,书写上谕”,俨然成为总理事务大臣。

这位不可一世的大将军眼里不但没有王公大臣,最后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了,他“在皇帝面前‘箕坐’(两腿伸直岔开的轻慢坐姿),无人臣之礼。”这次觐见之后,雍正下了惩治这个天下“第一负恩人”的决心。

年羹尧幕府中有个叫汪景祺的举人曾给他上了一个折子,叫《功臣不可为》,“功臣之所以难做,问题出在主子身上。那些主子既害怕别人作乱,又要依靠功臣去戡乱,但乱平后,往往又猜疑功臣,功臣得到主子的封赏后,往往会被小人嫉恨并在主子面前大肆中伤,要是功臣仗着自己的功绩,在主子面前直言相谏的话,往往会被主子认为骄横,讲而怒之厌之。如此一来,‘进不得尽其忠节,退不得保其身家’,功臣无论如何都要获罪,难逃一死。”汪景祺写这篇折子的时候,正是年羹尧得意之时,他没有理会汪景祺的劝告。

他先给有关官员打招呼,要求自己的亲信与年羹尧划清界限,揭发年的劣迹,以争取保全自身;对年羹尧不喜欢的人,使他们知道要整治年了,让他们站稳立场;对那些与年关系一般的人,让他们提高警惕,疏远和摆脱年羹尧,不要站错了队。这就为公开处治年羹尧做好了准备,接着,矛头直接指向年羹尧,将其调离西安老巢。 年羹尧曾经参劾四川巡抚蔡珽威逼所属知府蒋兴仁致死,蔡珽因此被罢官,经审讯后定为斩监候;而年羹尧的私人王景灏得以出任四川巡抚。这时雍正已经暗下决心要打击年羹尧,蔡珽被押到北京后,雍正不同意刑部把他监禁起来,反而特地召见他。蔡珽陈述了自己在任时因对抗年羹尧而遭诬陷的情况,又上奏了年羹尧“贪暴”的种种情形。雍正于是传谕说:“蔡珽是年羹尧参奏的,若把他绳之以法,人们一定会认为是朕听了年羹尧的话才杀他的。这样就让年羹尧把持了朝廷威福之柄。”因此,雍正不仅没有给蔡珽治罪,而且升任他作了左都御史,成为对付年羹尧的得力工具。

清朝年羹尧(清代重臣年羹尧获92项罪)(4)

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出现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所谓“祥瑞”,群臣称贺,年羹尧也上贺表称颂雍正夙兴夜寐,励精图治。但表中字迹潦草,又一时疏忽把“朝乾夕惕”误写为“夕惕朝乾”。雍正抓住这个把柄借题发挥,说年羹尧本来不是一个办事粗心的人,这次是故意不把“朝乾夕惕”四个字“归之于朕耳”。并认为这是他“自恃己功,显露不敬之意”,所以对他在青海立的战功,“亦在朕许与不许之间”。接着雍正更换了四川和陕西的官员,先将年羹尧的亲信甘肃巡抚胡期恒革职,署理四川提督纳泰调回京,使其不能在任所作乱。四月,解除年羹尧川陕总督职,命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调任杭州将军。

最后一步是勒令年羹尧自裁。年羹尧调职后,内外官员更加看清形势,纷纷揭发其罪状。雍正以俯从群臣所请为名,尽削年羹尧官职,并于当年九月下令捕拿年羹尧押送北京会审。十二月,朝廷议政大臣向雍正提交审判结果,给年羹尧开列92款大罪,请求立正典刑。其罪状分别是:大逆罪5条,欺罔罪9条,僭越罪16条,狂悖罪13条,专擅罪6条,忌刻罪6条,残忍罪4条,贪婪罪18条,侵蚀罪15条。

雍正说,这92款中应服极刑及立斩的就有30多条,但念及年羹尧功勋卓著、名噪一时,“年大将军”的威名举国皆知,如果对其加以刑诛,恐怕天下人心不服,自己也难免要背上心狠手辣、杀戮功臣的恶名,于是表示开恩,赐其狱中自裁。年羹尧父兄族中任官者俱革职,嫡亲子孙发遣边地充军,家产抄没入官。叱咤一时的年大将军以身败名裂、家破人亡告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