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美文我喜欢你(昔归当我见到你)

古风美文我喜欢你(昔归当我见到你)(1)

“昔归”,是我几年前,刚接触茶的时候就听到的名字。尽管我家就在临沧市内的临翔区,离昔归只有60公里左右,却一直没有去探访。

喝到昔归的茶,独特的芝兰香间又有清甜的糖香,在茶汤间浮动绵延。喝昔归老黄片,香甜醇厚的汤感,丝丝分分,散发着幽美绵长的香韵,仿佛诠释着那经年长久的时光,让我不禁想起一句诗:“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貌似也是很多人在听到昔归时联想到的诗句。

古风美文我喜欢你(昔归当我见到你)(2)

2014年的十一假期,终于有了时间和机缘,得以成行。尽管邦东乡离临沧市区只有60公里,但去邦东的路并不平坦,环山路而行,路面并不宽阔,并且用“九曲十八弯”来形容一点不为怪。稍微有名的茶山中,我从昆明去过易武,还到过景迈。在上茶山的内心体验里,我体会到茶的珍贵,但似乎都没有过这种感觉——短短的距离,却让我心里浮现“艰难”二字,甚至在想:“昔归茶贵些应该也不足为怪了。”

进入邦东乡境内,下车稍作休息,看到一块木板“张家寨”。已经感觉到这里的环境与临沧市区周边的不同。临沧市区的绿,是荡漾开的绿。这里的绿色,自然,浓郁而又柔软——清泉叮咚,空气清新,绿色苔藓爬上树干,沾了雨水的竹子青翠欲滴。构筑出一片葱茏的天地。

古风美文我喜欢你(昔归当我见到你)(3)

到了邦东,在邦东认识的朋友家里吃饭,这里的水弄出来的饭菜也不一样,菜汤清甜适口,乌鸡汤香甜鲜美。去忙麓山古茶园。从进邦东到去古茶园的过程中,沿途都能见到很多茶厂,大多打出“古树茶”的招牌。然而,这些茶厂给我的感觉是,彼此各做各的。如果茶厂之间能互相联合,实现某些合作,是不是更好一些呢?当然,也许这种想法有些理想化。

在通往茶园的路上,植被繁茂,树木参差,苍翠遒劲,蝉鸣声声,隔出另一个世界。行走茶园,有很多古茶树上面挂有认养企业的牌子。在古茶树成为稀缺资源的当下,这样的行为不可否认有商业利益的驱动,听说,因为忙麓山渐渐出名,有些茶树因为过度采摘和施肥,所以口感跟以前会有些不一样。有企业前来认养古茶树,不知道是否也可以作为一种补救措施?

其实,行走茶园,并没有那么浪漫,和谐和完美。如果没有对茶的喜欢,加上与茶有关的知识。可能还会觉得眼前的一切过于平实,然而,仔细观看,里面难道不正蕴藏着大地和自然的秘密吗?清《缅宁县志》记载:种茶人户全县约六、七千户,邦东乡则蛮鹿、锡规尤特著,蛮鹿茶色味之佳,超过其他产茶区”。这里说的蛮鹿,现称为忙麓,锡规现称为昔归。昔归,面积约4平方公里,海拔750米,年平均气温21℃,年降水量1200毫米。

古风美文我喜欢你(昔归当我见到你)(4)

就在这里,茶,得云雾雨雪之清韵

古风美文我喜欢你(昔归当我见到你)(5)

在茶农家里,用昔归的水泡昔归茶,可能因为是刚采摘的秋茶的缘故,茶还带着青气,青气间又携带着淡淡的清香。把茶汤含在嘴里,茶汤饱满,润滑,在唇舌间流动,然后顺喉而下,清凉舒爽。苦中带甜,但苦味又瞬间化开,转为甘甜。相比春茶,秋茶虽然单薄,“春水秋香”的说法也着实不假。也算是对应了陆羽在《茶经》中说的这句话了:“烹茶于所产处无不佳,盖水土之宜也。”走过云南一些相对有名的茶山,也听身边人说过,一些茶山已经非常商业化,乱象重重。一些茶农因此显得有些财大气粗。在昔归,虽然在茶界也是很有名的高端普洱产地代名词,虽然也免不了要迎接商业化浪潮,但却在不经意间展现出一种平和。可以说,昔归让我领略了“低调”的含义。

这里的一些茶农,年收入并不低,可比城市里的金领,但相对来说更平和,说着方言,在自己家,守着自家的古茶树和茶园,做自己的茶。到一位茶农家里喝茶,算是这里比较讲究排场的一位。他拿出自己藏的2010年古树普洱,茶的青气已经退去,喝茶,汤感醇和,清甜,温润厚滑。与他招待我们的另一款,秋季新出的茶对比,又是另一种感觉。从言谈间可以看出他对待做茶的严谨态度,他说自己有帮他加工茶的合作伙伴,是个外地人,他叮嘱他一定要好好做。豪爽的他说:“我喜欢广交天下朋友,就是爱茶,就是喜欢做茶。”

昔归,虽然只是一座茶山的名字,虽然只是在滇西南疆,邦东的一座茶山,但是,却能感觉到这里有无限丰富的层次。昔归濒临澜沧江,背靠邦东大雪山。茶树,其他植物,野生菌类等等在这里和谐共生。

古风美文我喜欢你(昔归当我见到你)(6)

清晨,风清雾茫之时,选一个合适的地点,就可以观看邦东云海。白色的云朵,层叠相聚,绵绵铺展,须臾磅沛之间,有红日一点。安静又色调搭配和谐的画面,由这里的自然环境与地理环境互相绘成。看邦东云海,那句“高山云雾出好茶”又在不经意间浮现出来。这里濒临澜沧江,可以在江边看浪花的起伏。也可以坐上小船,感受山水光中,轻风生浪。在昔归,不由得想起阮殿蓉女士在一篇文章中写过的:“我们也可以从物竞天择来看待这一秘密。人们常说,良禽择木而栖。事实上,植物也一样。千万年的寻找与试探,就为找到一块适合自己成长的理想之地。无限包容的云南,成为了茶叶最初的居所。陆羽在其《茶经》里曾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云南就是茶圣陆羽所说的‘南方’。如果我们有兴趣研究云南的茶叶地图,还会发现这个‘南方’有更具体的指向。今天云南的一些产茶大县:凤庆、昌宁、景东、镇沅、澜沧、普洱、勐海,几乎都是在北回归线以南的澜沧江两岸。这显然不只是一种偶然,它是大自然优化组合的结果,表明了云南这块土地,成为茶树的原生地,纯属天意。”

古风美文我喜欢你(昔归当我见到你)(7)

昔归恰巧地也濒临澜沧江,在澜沧江的那边,又是其中提到的产茶大县镇沅。也许这也是物竞天择的结果。

古风美文我喜欢你(昔归当我见到你)(8)

或许是因为这几年昔归茶太有名,在从茶园回来的路上,看到路途中设立了关卡对过往车辆进行检查,以防将外面的茶混入昔归茶影响了它的独特性。不可否认,茶应该流通,体现自身的货币价值形式,但是,商业与经济利益的驱动,也容易造就一些乱象。并且,尽管对这里的印象不差,其实这里还是处处能见到明显的商业痕迹。并且,也能看到“庄园经济”的模糊痕迹。这里,莫名地,会觉得跟贝拉?迪克斯在《被展示的文化——当代“可参观性的”生产》中说过的:“在浪漫主义者看来,乡村是治疗都市现代性的良药,是拥有纯洁大自然的区域,是逃离都市生活的地方。但既然乡村被用作文化空间(即艺术、教育和休闲的出口),它就不再是自然的,而变成了可识别的空间。”产生某种关联。那么,其中利弊,又该如何平衡呢?

别人都说邦东茶区的茶气强劲,但是我喝昔归时,更多的是幽雅的感觉。最近,又用茶刀,撬开一泡昔归茶饼,“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意境又浮动上来。只是,有了去过昔归的经历,感觉又有那么些微的不一样。(本文来源:曼言尚语工作室,作者:左曼祎)

关于普洱茶冲泡,保存等知识,请加南茗佳人高级评茶员微号:6480348(长按复制)交流学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