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即合理的人体艺术(存在即合理的人体艺术)

人体艺术是由法国巴黎绘画大师、雕塑家安托万•德鲁洛(André de Louis Dreux)于1889年创作的。他将人体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创造出不同于其它艺术类的造型。这一时期是人体艺术最为活跃和繁盛的时代,在西方掀起了一股人体艺术热。人体艺术史上的许多重要作品都与其有关,比如托马斯·曼在《古希腊:形而上学之根》中提出“存在即合理”原则、德国古典艺术家弗朗茨·施泰因斯坦(Franz Steinbaughenstein)认为人体与所有的生物一样需要被充分表达,并建立了《身体研究:形而上学研究》一书对19世纪60年代西方人文主义者提出了“身体形式和审美”这两个论断。而中国的艺术中也存在着一些有别于西方的审美观,这些就是中国当代艺术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部分——人体艺术。

1、《老子》与古代女人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出自《道德经》。老子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需要被社会认可,而不是“被人待见”,“女子无才便是德”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古代女人对自身条件与社会地位与财富不匹配时就会产生不满与反抗,她们渴望被人尊重、认同自己。中国古代社会等级制度森严、等级森严,女人又被称为“家母”、“妻母”等。她们拥有一切权力,包括生育能力和生育权,如果不是她们自己主动放弃生育功能,丈夫便会将她们看成累赘,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在这一点上,《道德经》就充分体现出来了。

2、女人体与西方的“人体艺术”

在西方的众多人体艺术中,女性的人体艺术尤其受欢迎。而在中国当代的绘画中,除了男性被描绘成男性化的形态外,女性的身体形态也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而在这些女性人体作品中,有不少都带有浓厚的“性感”味道。西方的当代艺术与中国文化中“性感”一词有很大关系,在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中性感是指通过自己身体表现出来,但西方文化中却将此作为艺术风格进行创作。而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中也有对女性人体艺术风格进行创作和研究的作品,如《洛神赋》、《女史箴图》、《女武神后图》等都属于女性身体艺术作品。

3、女性体形背后的文化价值

中国女性的审美观不仅体现在外貌上,也体现在她们的行为和性格上。对于女性体型的评判,很多人的看法都很复杂,有人认为是因为女性身材过于苗条好看,也有人认为她过于纤细苗条好看,但不管怎么说,中国古代女人普遍身材都很好。从这点上看,中国古人对于她们身材还是相当满意的。在《礼记·礼运》中提到:“夫礼者,德之本也。”意思就是说:只有道德高尚、品德高尚的人,才能有好的身体、好的家庭、好人生等,而德行低下、品德低劣之人,就没有好下场,而且不可能有好未来。

4、男性精神美在人体艺术中,这也是“中国人的审美思想”

中国古代审美思想一直将男性与女性视为有“男女之别”,而西方的雕塑艺术家却在这一方面下了功夫,这与西方雕塑中女性特征的表现是分不开的。人体艺术也是如此,作为男性的人体雕塑总是有着女性化的特征。当我们看到一个男性的女性化身体时,往往会联想到一个女人化了的男人。这样的想象不知道给多少中国人留下了心理阴影——这样一种男人“妖孽”在现代人心目中竟然会变得这么“变态”!虽然“妖孽”也存在于所有艺术家创作期间,但这些作品中所表达出来对男女性关系的认同却显得比较含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对于性别平等、健康心理和性教育等内容更多关注。

存在即合理的人体艺术(存在即合理的人体艺术)(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