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桑养蚕专业知识(种桑养蚕⑦蚕病基础知识)

一、蚕病及危害

蚕病是指蚕体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寄生虫的侵害、理化因素刺激及其他不良饲养环境影响,使其生理失常,表现种种异常状态,甚至残废的现象。

各蚕区因自然环境条件、养蚕技术、防病消毒水平及饲养的蚕品种等有所不同。就季节而言:春蚕发病一般较轻,夏秋蚕发病较重。少数蚕区早秋和晚秋蚕发病更重。在蚕病重,为害最终的病毒病,其中春季以血液型脓病为主,夏秋季则多发中肠型脓病和脓核病。蝇蛆病夏秋蚕比春蚕多发生,南方比北方为害重。

二、蚕病的分类

蚕病的种类很多,通常按照蚕病是否传染,分传染性蚕病和非传染性蚕病。

1、传染性蚕病

(1)病毒病。包括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脓核病、病毒性软化病。

(2)细菌病。包括细菌性肠胃病、细菌性败血病、细菌性中毒病、猝倒病。

(3)真菌病。包括白僵、黄僵、曲霉、绿僵等。

(4)原虫病。包括微粒子病、其他原虫病。

栽桑养蚕专业知识(种桑养蚕⑦蚕病基础知识)(1)

三、蚕病的发生及传染

1、蚕病发生的条件

蚕病发生取决于三个条件,即致病因子的存在、环境条件影响和蚕体本身的生理情况,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又互相制约。

(1)致病因子的存在是蚕病发生的首要条件,包括生物因子、化学因子和物理因子等。这些因子破坏了蚕与外界环境的协调,妨碍蚕的正常生理,导致蚕病发生。

(2)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光线与气流)。不但影响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影响蚕对病原物侵染的抵抗力,而且还影响病原物的生存及致病能力。

(3)蚕本身的生理状况。表现为蚕品种不同、性别不同、发育阶段不同、发育状况不同对病原微生物侵染的抵抗能力不同。

2、蚕病发生的致病因素

(1)生物因素。微生物寄生蚕体、天敌昆虫侵害蚕体引起发病。

(2)化学因素。农药、有毒气体、有害植物、有害化学元素物质。

(3)物理因素。机械性创伤、极高极低温、强光、日晒、电流。

(4)营养因素。极端饥饿、叶质不良、营养不良等。

3、病原体的来源和传播

(1)病原体的来源。病蚕的尸体;病蚕的排泄物(胃液、粪便、蛾尿);病蚕的脱皮物(旧壳、鳞毛、蚕壳);病蛾产下的卵;病蚕接触过的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

(2)病原体的传播。分三个阶段:病原体从染病蚕脱出;病原体停留在外界环境中;病原体侵入健康蚕体。

栽桑养蚕专业知识(种桑养蚕⑦蚕病基础知识)(2)

4、病原体传染路径

(1)经口传染。是传染性蚕病最主要的传染途径。病毒病、猝倒病、微粒子病等的病原体都可以被蚕经口食下而传染致病。

(2)创伤感染。蚕相互抓破体皮或饲养过程中操作不当造成蚕体创伤,病原物即可从伤口侵入蚕体,导致蚕病发生。如游离态病毒、真菌孢子和细菌等,都能经过伤口侵入蚕体而致病。

(3)接触传染。病原微生物直接穿过体皮侵入蚕体内寄生。真菌孢子附着在蚕体上,当温度湿度适宜时,即可发芽传入体内致病。

(4)胚种传染。微粒子孢子可以通过患病的母蛾所产的卵传到下一代幼虫,使其发病,即为胚种传染。

栽桑养蚕专业知识(种桑养蚕⑦蚕病基础知识)(3)

四、蚕病的早期预测

1、看蚕

(1)看蚕发育情况。同一批收蚁的蚕,如果群体发育大小显著不齐,小蚕体无光泽,体皮松软的是病蚕的先兆。

(2)看蚕体色。一般健康蚕体色青白而有光泽,如发黄无光泽,甚至皮肤出现病斑点的为体弱或已在发病。

(3)看蚕体态。蚕体匀整,尾角翘起为健康蚕,如蚕体环节肿胀或胸部透明发黄,尾部缩小,尾角下垂为病蚕。

(4)看动态。用口轻吹蚕体,个个头胸抬起,反应灵敏,为健康蚕;如反应迟钝或若无其事的表明蚕体不强健。如蚕匍伏不动或隐伏蚕座中,或向蚕座四周卵乱爬的多为体弱蚕或病蚕。

(5)看蚕粪。健康蚕的蚕粪为六角柱状,墨绿色,有一定硬度(在蚕座上滑动沙沙作响),如排软粪,形状不规则(除上簇前)粘于尾部有水泌出,多属体弱病蚕。

(6)看蚕眠、起姿态。眠蚕、起蚕胸部昂起的为健康蚕,如头胸部平伏,尾部细小的为体弱蚕,尾部污染的为体质虚弱蚕。

2、摸蚕

大蚕期以手背平触蚕体,凉且结实为健康蚕。

3、听蚕

三龄以上健康蚕食桑急,能听到蚕食桑沙沙声。如盛食期食桑不旺,蚕座内残桑较多,食声小,表示蚕体弱或有病。

4、闻

蚕室内闻到空气清新,有桑叶清香味一般为蚕健康,若闻到臭腐、浑浊味,表示蚕已有发病,要及时处理。

栽桑养蚕专业知识(种桑养蚕⑦蚕病基础知识)(4)

五、蚕病预防措施

(1)蚕室、蚕具要专用。

(2)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要进行消毒。

(3)养蚕批次安排要做到批批清,不能大小蚕同室混养。

(4)推广小蚕共育,精心护理小蚕。

(5)坚持卫生防病制度,入蚕室要洗手、更衣、换鞋,坚持用防病一号或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

(6)注意微气候调节,大蚕防高温多湿,加强通风。

(7)适当添食氯霉素或其他抗生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