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地貌是比较常见的冰川地貌(冰川地貌是怎么形成的)

哪些地貌是比较常见的冰川地貌(冰川地貌是怎么形成的)(1)

冰川地貌:极地或高山地区地表上多年存在并具有沿地面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

冰川多年积雪,经过压实、重新结晶、再冻结等成冰作用而形成冰川地貌。它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层次,并有可塑性,在重力和压力下,产生塑性流动和块状滑动。

冰川地貌是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属于气候地貌范畴。

地球陆地表面有11%的面积为现代冰川覆盖,主要分布在极地、中低纬的高山和高原地区。第四纪冰期,欧、亚、北美的大陆冰盖连绵分布,曾波及比今日更为宽广的地域,给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遗迹,广泛分布于欧洲、北美洲和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分现代冰川地貌和古代冰川地貌两种。

我国虽地处中、低纬,但是在西部(大致东经102°线以西)却有巨大的高山和高原, 由于特殊的地势条件和气候条件,所以广泛发育了现代高山冰川。北起阿尔泰山(雪线高度3000~3400m),南至喜马拉雅山(北坡雪线高度6000~6200 m,南坡为5000 m),西自帕米尔高原(雪线高度约5000 m),东到川滇横断山系(雪线高度4600~4700 m),分布着各种类型的现代高山冰川及其塑造的地貌。

哪些地貌是比较常见的冰川地貌(冰川地貌是怎么形成的)(2)

形成机理

冰川地貌按成因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两类。

侵蚀作用

冰川有很强的侵蚀力,大部分为机械的侵蚀作用,其侵蚀方式可分为几种:

(1)拔 蚀 作用:当冰床底部或冰斗后背的基岩,沿节理反复冻融而松动,若这些松动的岩石和冰川冻结在一起,则当冰川运动时就把岩块拔起带走,这称为拔蚀作用。经拔蚀作用后的冰川河谷其坡度曲线是崎岖不平的,形成了梯形的坡度剖面曲线。

(2)磨 蚀 作用:当冰川运动时,冻结在冰川或冰层底部的岩石碎片,因受上面冰川的压力,对冰川底床进行削磨和刻蚀,称为磨蚀作用。磨蚀作用可在基岩上形成带有擦痕的磨光面,而擦痕或刻槽是冰川作用的一种良好证据,其方向可以用来指示冰川行进的方向。

(3)冰 楔 作用: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作用,体积时涨时缩,而造成岩层破碎,成为碎块,或从两侧山坡坠落到冰川中向前移动。

(4)其他:当融冰之水进入河流,其常夹有大体积之冰块,会产生强大撞击力破坏下游的两岸岩石。

冰川侵蚀地貌一般分布于冰川上游,即雪线以上位置,形态类型有角峰、刃脊、冰斗、冰坎、冰川槽谷及羊背石、冰川刻槽等磨蚀地貌。山地冰川受地形限制,与周围基岩接触面大,造成的冰蚀地貌类型众多,有明显的垂直分带和水平分带。在冰川纵剖面上,从山体中心到冰川外围,依次为角峰——冰斗——冰坎——羊背石——磨光面——底碛平原或丘陵——终碛垅——冰水扇;在横剖面上,从高到低依次为刃脊——槽谷肩——冰蚀崖——侧碛垅——冰床(底碛平原或丘陵)。

山地冰川地貌的发育程度与气候条件、原始地形和新构造运动有关。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山地新构造强烈,地形陡峻,则冰蚀作用强盛,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较发育,但因冰期后流水作用较强,破坏较严重;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地形较和缓,则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发育较差,但后期流水侵蚀弱,冰川地貌易于保存。

哪些地貌是比较常见的冰川地貌(冰川地貌是怎么形成的)(3)

堆积作用

冰川携带的砂石,常沿途抛出,故在冰川消融以后,不同形式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便形成相应的各种冰碛物。所谓 冰 碛 物,是指由冰川直接造成的不成层冰积物。而冰积物,就是指直接由冰川沉积的物质,或由于冰水作用的沉积物,及因为冰川作用而沉积在河流湖泊海洋中的物质。冰川(包括冰水)堆积地貌分布于冰川下游,形态类型包括蛇形丘、终碛垅、侧碛垅、冰碛丘陵、冰碛台地、底碛丘陵和底碛平原、鼓丘与漂砾扇,以及由冰水沉积物组成的冰砾阜、冰水阶地台地和冰水扇等。

地貌赏析

哪些地貌是比较常见的冰川地貌(冰川地貌是怎么形成的)(4)

冰 斗

冰斗由冰蚀作用造成的三面环山,后壁陡峻的半圆形洼地。由于洼地内积雪成冰,周围基岩受到冻融风化作用而冻裂破碎,冰川运动时把这些崩解物质从洼地中搬走,从而在冰川与洼地的崖壁之间,形成源头裂隙。以后冰雪又充填裂隙,经冻融风化产生的碎屑物又被运动的冰川带走。这种过程反复进行,岩壁不断被侵蚀后退,洼地逐渐扩大。同时洼地底部由于冰雪的压力和侵蚀,也被蚀低加深,原来是小型的积雪洼地,便发展成为圈椅状的雪蚀冰斗。冰斗一般发生在雪线附近。是调查冰川遗迹的重要标志之一。

哪些地貌是比较常见的冰川地貌(冰川地貌是怎么形成的)(5)

哪些地貌是比较常见的冰川地貌(冰川地貌是怎么形成的)(6)

角 峰

冰川侵蚀作用所造成的孤立和尖锐的金字塔形山峰。一般由三个以上的冰斗所夹峙的残留山峰,便成了角 峰。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如我国的珠穆朗玛峰和欧洲的勃朗峰都属于角峰。

哪些地貌是比较常见的冰川地貌(冰川地貌是怎么形成的)(7)

蛇 形 丘

蛇 形 丘是一种狭长曲折的地形,呈蛇形湾曲,主要由略具分选的冰水砂砾堆积物组成,两坡不对称,大小不等,两壁陡直,丘顶狭窄,其延伸的方向大致与冰川的流向一致,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在冰川消融时,冰融水沿冰川裂隙渗入冰川下,在冰川底部流动,形成冰下隧道,待冰完全融解后,隧道中的砂砾就沉积而形成蛇形丘。

现代冰川作用区的冰体部分按形态分为:

①大陆冰盖。面积>50000公里的陆地冰体,如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

②冰帽。数千公里至50000公里的陆地冰体,规模巨大的山麓冰川和平顶冰川都可发育为冰帽;

③山地冰川。又分为冰斗冰川、悬冰川、谷冰川、平顶冰川和山麓冰川等。冰川消融可形成冰面河流、冰塔林和表碛丘陵等冰川融蚀地貌。

哪些地貌是比较常见的冰川地貌(冰川地貌是怎么形成的)(8)

二、世界著名冰川地貌

世界典型的冰川地貌在以下个地方,即欧洲、北美洲和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分现代冰川地貌和古代冰川地貌两种,前者仅限于约占陆地面积10%的现代冰川分布区;后者主要指第四纪古冰川(最大覆盖范围占陆地面积的32%)塑造的地貌。

1、西欧典型冰川地貌

峡湾:冰川作用,崖壁陡峭,曲折幽深,典型景观有挪威海峡、芬兰湖。

哪些地貌是比较常见的冰川地貌(冰川地貌是怎么形成的)(9)

波状平原:冰碛作用,波状起伏,有低缓的波状丘陵,典型景观有波德平原。

哪些地貌是比较常见的冰川地貌(冰川地貌是怎么形成的)(10)

冰蚀湖:冰蚀作用,阿尔卑斯山脉南部峰峦挺拔,多宽谷、尖峰、冰蚀湖,山脉两侧有湖泊。

2、北美洲典型冰川地貌

最典型是北美五大湖,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哪些地貌是比较常见的冰川地貌(冰川地貌是怎么形成的)(11)

五大湖中的苏必利尔湖世界最大淡水湖,五大湖是冰川刨蚀作用形成的冰蚀湖,除密歇根湖外均为美、加两国共有。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大部分在北温带。地形对气候影响大。

3、中国典型冰川地貌

哪些地貌是比较常见的冰川地貌(冰川地貌是怎么形成的)(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