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哪首诗写思念妻子的(李商隐思念妻子)

写在前面: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李商隐虽才华横溢却郁郁不得志,他人生的大部分时光,都在从事枯燥乏味的幕府工作。

五考方得一第,十年不离青袍。”,他仕途的坎坷自然有着自身的因素,但是,娶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王晏媄,却是他潦倒生涯的开始。

因为,在他25岁进士及第之前,曾受惠于牛党一派的令狐楚,并得到他的精心栽培和教诲,但是,自从进入隶属于李党的王茂元幕府,就遭到了牛党的极力排斥。

他没有倾向于任何一党,但却不得不在两党的夹缝中求生存,以至于一生难舒其志,难展其才,郁郁寡欢,但是,他从不后悔娶贤惠美丽的王晏媄为妻。

虽然,他与她仅有十二年的夫妻缘分,且聚少离多,生活拮据,但是伉俪情深,夫妻感情十分深厚。

所以,妻子病逝后,他一度悲伤得不能自己,这首感情沉挚的《房中曲》,就时他写给妻子的一首悼亡诗,读来令人泪目。

李商隐哪首诗写思念妻子的(李商隐思念妻子)(1)

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

娇郎痴若云,抱日西帘晓。

枕是龙宫石,割得秋波色。

玉簟失柔肤,但见蒙罗碧。

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

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檗。

愁到天池翻,相看不相识。——唐 李商隐《房中曲》

简译:

寒秋寂寥,院里带着露珠的蔷薇花像是在哭泣一般,绿色的蔓条缀着铜钱大小的花朵。

日高帘卷,娇儿懵懂无知,他只知道无忧无虑的抱枕而眠,还不懂得失去母亲的悲哀。

卧室里,看到妻子龙宫神石的枕头,就好像看到她正含情脉脉地望着自己。

几簟上,已经见不到妻子娇柔的玉体,只有那一床铺着的罗被泛着惨淡的碧色。

想起前年春天分别时,她一语未出,脸已带悲辛之容,原来那时她就预感到将不久于人世。

如今,我风尘仆仆地归来,却没能见上她最后一面,唯见她平日喜爱的锦瑟陈放在老地方。

我犹如那怀才不遇的涧底青松,幸有妻子支持,现在她已远去,以后的日子就会像山头的黄檗一般苦涩。

我与她如今人天永隔,欲见不能,我更怕到那天翻地覆之时,彼此相见再也不能相识。

李商隐哪首诗写思念妻子的(李商隐思念妻子)(2)

赏析:

深情绵邈”,这是晚清著名学者刘熙载对李商隐诗风的概括总结,这首悼念亡妻的诗哀悼之情致以身世之悲,情感真挚,语意深沉,极具感染力,是李商隐一首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诗题点名此诗的悲伤基调,房中曲本是乐府曲名,据《旧唐书 音乐志》载:“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曲之遗声也。”

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首句和次句写室外景,睹物伤情,伊人远去,就连院子里的花草也变得无精打采的。

素淡的花儿露珠闪烁,似妻子盈盈的泪眼,那缀花的翠条,则如妻子飘逸的衣带,恍惚之间,他仿佛看见妻子就伫立在花丛中。

读汪曾祺散文,写母亲生前养病小院里的秋海棠,不知何人所种,也没人管它,可它在秋天竟也开花,只是花色苍白,样子很可怜。

杜甫说“感时花溅泪”,花怎么会愁,又如何流泪,想来无非亦是境从心生矣,就如李商隐怀妻,就如汪曾祺思母。

三、四句写室内幼子抱枕独眠的情景,与上句呼应,室外寥落,室内孤寂,以孩儿的懵懂,衬托诗人此刻的悲苦心境。

娇郎痴若云,抱日西帘晓。”,李商隐这两句和韦应物悼亡诗《出还》“幼女复何知,时来庭下戏”之句,意思大致相同,幼子无知,无母何恃,此情此景怎不令人倍感心痛。

李商隐哪首诗写思念妻子的(李商隐思念妻子)(3)

五到八句写卧房之景,人去屋空,床上唯见枕头、被子之物,却没有了妻子的音容笑貌,她最爱的锦瑟一如既往,却再无人拨响丝弦。

枕是龙宫石,割得秋波色。”,龙宫石传说为龙女所有,李商隐因为爱妻子,所以把她喻为龙女,“秋色”喻女子明亮的眼神。

物依旧,人非昨,触景伤情,怎不令人肝肠寸断,李商隐与妻子琴瑟和谐,夫妻恩爱,岂料她先他而去,独留他一个人孤单寂寞冷。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从别后,忆相逢,来日可期,等待重逢的日子多么幸福,因为知道家里有一个她在翘首以盼。

世事无常,谁又能料到,万里归来,迎接自己的,是这样的悲凄和痛楚啊,此后,午夜梦回,陪伴自己的唯有一灯如豆,和无边的孤独寂寞。

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第九句至十二句,是今昔对比,前两句写夫妻惜别时的悲,后两句写归来后伊人已远的痛。

唐宣宗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冬,李商隐告别妻子远赴徐州卢弘止幕府,大中五年(公元851年)春夏之间妻子病重,及至他秋时罢官匆匆归来,妻子已经离世,恩爱夫妻未能见上最后一面。

悲痛万分的李商隐回想起昔日与妻分别她欲言又止的表情,才知道妻子早已知道自己病势沉重,将不久于人世,可自己竟然没有察觉得到,不由得追悔莫及,想到此处他悲痛不已。

怎奈,“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春天分别时,这离恨的种子已经生根,如今秋日归来已成永别之恨,有情之人不见,无情之瑟依然,不由得临风涕零,悲怆万分。

李商隐哪首诗写思念妻子的(李商隐思念妻子)(4)

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檗。”,十三句和十四句写作者的身世之悲,“涧底松”语出左思《咏史 其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李商隐一生郁郁不得志,虽才华横溢却得不到重用,就像左思笔下的涧底松一样怀才不遇,幸有妻子不离不弃一路支持和鼓励,才有了坚持下来的勇气。

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为我立黄昏。”,知己不在,妻子远离,往后余生,在这险恶的仕途中,自己又该如何走下去呢,该是和那黄檗一样的苦吧。

“愁到天池翻,相看不相识。”,后两句写此恨绵绵相思不尽,总束全文,呼应悼亡主题,情真意切,令人动容。

深知身在情长在,伊人虽远,但作者对她的爱却一如既往,只怕,“尘满面,鬓如霜,纵使相逢应不识。”,今生不能相携到老,来世亦无缘相识,这如何不令人愁绪满怀。

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整首诗情景交融,寄寓了诗人深沉的思念之情,动人心弦。

李商隐哪首诗写思念妻子的(李商隐思念妻子)(5)

写在后面: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唐 李商隐《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妻子离世的这年深秋,为了生活,李商隐应西川节度使柳仲郢之邀,远赴四川梓州任参军之职,途中写下了这首情深义重的悼亡小诗,读来令人泪目。

也许,在王晏媄之前,他也曾爱过其他的女子,但是,娶了王晏媄后,他的心里就再也装不下除她以外的任何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爱妻王晏媄去后,李商隐的一颗心也跟了去,此后余生,并未再娶,一颗心只为她守候,直至45岁孤独终老……#我在头条品唐诗#

李商隐哪首诗写思念妻子的(李商隐思念妻子)(6)

李商隐像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于作者,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