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孩子孤独症是怎么造成的(不听话可能是患了孤独症)

【案例回顾】3岁4个月的康康(化名),外表看来是个帅气的小男孩,可是从行为上来看,他却像一个“小恶魔”,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2岁孩子孤独症是怎么造成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2岁孩子孤独症是怎么造成的(不听话可能是患了孤独症)

2岁孩子孤独症是怎么造成的

【案例回顾】

3岁4个月的康康(化名),外表看来是个帅气的小男孩,可是从行为上来看,他却像一个“小恶魔”。

在幼儿园,康康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时会随便跑出教室或躺在地上不起来;做游戏时,康康从不遵守游戏规则,经常跟小朋友发生冲突;康康不听从老师指令,不接受老师的批评,甚至会对着老师大声吼叫。

在家里,康康一刻也坐不住,上蹿下跳,还有一些很怪异的习惯,比如说,他吃饭挑食,主食只吃米饭和小米粥,菜只吃绿色的蔬菜,从不吃肉;他平时摆放东西一定要摆放成一条直线,如果别人动了,就会哭闹起没完;又比如说,他只喜欢看《小猪佩奇》动画片,每天可以循环播放上四五十遍……

【专家释疑】

孩子不仅有多动表现,更是患了孤独症

对此,康康的父母感到头痛无奈,觉得孩子是多动症。但经过医生检查后得知,孩子不仅有多动的表现,更重要的是患了孤独症,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自闭症”。

孤独症是一种发生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多起病于3岁之前。发病有逐年增长的趋势,男女病例约3.6:1。

孤独症临床表现为,社会交往和沟通交流均存在障碍,有刻板的行为和刻板的兴趣。其中核心症状就是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的缺损。临床表现个体差异比较大,包括轻的和重的,有言语的和没有言语的,典型的和不典型的,高智商的和低智商的。

康康表现的指令完成差、乱跑、对老师吼叫、破坏游戏规则以及跟小朋友起冲突,都是体现了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的缺损。东西必须摆放成直线,只吃绿色的蔬菜,都是刻板行为的表现。固定看一个动画片,百看不厌,即体现了一种刻板兴趣。

孤独症通常会有一些伴随症状,如多动、冲动、注意力不集中、易激惹,被边缘、融入环境困难等等。

孤独症要如何治疗?

孤独症,到目前为止没有特效的药物进行治疗,主要依靠综合化治疗,即个体化训练为主,同时进行行为矫正。假如出现多动等伴随症状,需要配合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建议下,康康来到了专业的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半年后,康康的指令完成比以前好了很多,上课基本能坐得住了,跟小朋友的冲突也减少了。

【专家建议】

康康的父母之前没有重视孩子的异常行为,以为就是不听话,从来都没有意识到孩子会有孤独症。

对此,我们建议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多一些关注。孩子的正常发育过程是遵循一定规律的。如果发育过程中出现了迟缓或是异常,建议父母及时带孩子到专业科室获得正确诊治,陪伴孩子一起健康成长。

(作者:于丽萍,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

(光明网 张倩 整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