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国连年争霸(连横扫六合一怒诸侯惧)

《孟子》中记载: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其中所说的公孙衍就是合纵锁函谷的犀首,张仪就是连横扫六合的张子。

诸侯国连年争霸(连横扫六合一怒诸侯惧)(1)

《大秦帝国之纵横》喻恩泰饰演张仪

初出茅庐

张仪曾师从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学业完成之后,就前去各国游说诸国。

有一次,张仪在前往楚相令尹处喝酒。等楚相回家后发现自己的玉璧不见了。相府的门人怀疑是张仪偷得。毕竟宴席之上,只有张仪又穷,又没有功名。

诸侯国连年争霸(连横扫六合一怒诸侯惧)(2)

玉摆件

于是派人将张仪抓起来打了几百板子。面对众人的污蔑和鞭打,张仪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没有偷就是没有偷。

回到家后,张仪的妻子感慨说:“如果你不去游说,哪会受这样的罪?”

张仪张开嘴问道:“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

他妻子笑道:“当然还在。”

“这就够了。”

诸侯国连年争霸(连横扫六合一怒诸侯惧)(3)

张仪

此时,秦国因实现变法而逐渐强盛起来。张仪在东方各国游说未果之后,决定前往秦国寻找一番机遇。

公元前329年,张仪向秦惠王献上连横之策,以此打破六国的合纵的局面。这一策略,深得秦惠王的欢喜。

张仪诳楚

连横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拆散齐楚联盟,孤立这两个可以和秦国争霸的国家。

有传言说张仪离间齐、楚的关系,受早年被楚相令尹以窃玉之名鞭打有关。他曾向令尹说:“我曾经和你喝酒,我没有偷你的玉璧,但是你鞭打了我。如今我将以窃城来报复你。”

公元前313年,为了让张仪顺利得到楚君的相信,秦惠王假意罢免张仪的相位。张仪以郁郁不得志的委屈来到楚国,私下四处拜访、贿赂,想方设法见到了楚怀王。

诸侯国连年争霸(连横扫六合一怒诸侯惧)(4)

喻恩泰饰演张仪

见到楚怀王后,张仪诱导楚怀王。如果楚国愿意与齐国绝交,秦国将六百里土地献给楚国。

楚怀王果然贪图土地,将相印授予张仪,表示一定与齐国绝交。

但张仪的阴谋,遭到了陈轸和屈原的反对。向楚怀王解释,秦国之所以愿意结交楚国,是因为齐楚联盟十分强大,足以抗拒秦国。一旦,齐、楚绝交,以秦国的贪婪一定会使楚国陷入孤立的局面。那时将要面对的就是西面的秦国,和东面的齐国的夹击。

诸侯国连年争霸(连横扫六合一怒诸侯惧)(5)

战国形势

楚怀王并没有听取他们的意见,并且派使者跟随张仪前往秦国索要土地。但是张仪一回到咸阳,就以失足受伤的理由拒不见客。

楚怀王心存侥幸,以为是因为楚国和齐国断交不够彻底导致的。于是派人去辱骂齐宣王,此时齐楚两国彻底断交。

果然,此事之后张仪召见楚国的使者了。楚怀王正兴奋地等待秦国的土地,但使者却带回了被骗的消息。

张仪声称,是楚怀王听错了,自己当时说的是如果齐楚断交,张仪自己愿意献上自己的六里封地,而不是秦国的六百里土地。

诸侯国连年争霸(连横扫六合一怒诸侯惧)(6)

喻恩泰饰演张仪

面对欺骗,楚怀王再也不能忍受,气急败坏地出兵攻秦。但,此时楚国已是孤立无援。被秦国和魏、韩盟军打败,只能割城讲和。

公元前311年,秦国提出要与楚国重修旧好,愿意以汉中一半的土地相让。楚怀王对于张仪怀恨在心,决定不要土地,只要张仪。

面对怀王怒火,张仪坦然前往楚国,私下贿赂楚臣靳尚,同时以“秦王将嫁美女于楚而夺其宠”威胁楚夫人郑袖。最终楚怀王竟然再次被蒙骗。张仪得以释放,逃回秦国。

诸侯国连年争霸(连横扫六合一怒诸侯惧)(7)

《思美人》中郑袖

躲祸于魏

回去之后的张仪,继续连横大计,随即前往韩、齐、赵、燕诸国,连横以事秦。当游说之事大功告成,欣然返回秦时,不幸的事发生了,张仪的伯乐——秦惠王去世了。

继位的秦武王并不喜欢张仪,朝中诸臣也是对张仪满怀嫉妒。连横之策,确实也拿不到台面上说,这对于尚武德秦人来说,是羞耻的。

诸侯国连年争霸(连横扫六合一怒诸侯惧)(8)

《大秦帝国》中秦武王

此时各国听过张仪的情况,感觉连横之策前途暗淡,纷纷违背连横之约。齐国也派来使臣责备张仪。面对岌岌可危的秦国朝堂,张仪向秦武王请辞,决定前往魏国。并以齐国对自己的仇恨,将会出兵攻打魏国,那时秦国将会有可乘之机。

得此,张仪顺利出了咸阳。不出张仪所料,齐国果然出兵了。但是,魏国此时的兵力是不可能阻挡齐国的。为了化解危机,张仪派家臣前往齐国,向齐宣王道明张仪和楚怀王的约定。如果此时攻打魏国,最大的受益者将会是秦国,得不偿失啊。

衡量得失之后,齐宣王不得不暂停出兵的计划。魏襄王也是对张仪敬佩有加,让张仪担任了魏国的相国。

公元前309年,连横扫六合的纵横家张仪,在魏国去世。

诸侯国连年争霸(连横扫六合一怒诸侯惧)(9)

张仪古道

从落魄少年,到壮年得志,再到晚年失意。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张仪的生平,更多的是在纵横复杂的战国形势之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或许,他并不在意世人对自己的道德批判,他在意的只有“舌在否”、“事成否”;他在意的是自己的才华能否得以展示,就像那明珠,承受不了被蒙尘的委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