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快题设计作品(设计公开课缘石开悟)

点击关注七七艺术,了解更多精彩动态!

景观快题设计作品(设计公开课缘石开悟)(1)

工艺美术师 何马

何马,字启宗,福建省罗源县人,幼习书画,1990年开始雕刻寿山石,1997年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雕塑。曾为福州大学兼职副教授,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长期致力于寿山石雕刻,擅长以感情色彩对应石材的色彩、质地、纹理,创作出承载思想及情感的艺术造型。

缘石开悟本期分享嘉宾/何马 人生一世,无非就是“物色相召”的一段姻缘而已。 所谓雕玉雕石,其实就是处理好自身与玉石之间的关系。

景观快题设计作品(设计公开课缘石开悟)(2)

《又······》

在玉石这个圈子,稍有经历的人都明白,人和玉石之间也存在一种缘分。人有玉缘,玉有人缘,无缘不聚。有缘未必有份,有份必定有缘。

看玉石,讲究“眼缘”,千挑万选不如一眼看中;若被雕刻玉石的手艺人反复看了许久,叫做“ 相石”,也称为“理璞”,随后再根据石质、石纹、石形和石色,进入构思阶段,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题材,直至琱琢成品。在寿山石雕界里有一句专业术语:“一相抵九工”,说明细心相石,巧于构思,合理设计,可抵许多天盲目雕刻的功夫,从侧面也看出“相石”在创作设计中的重要性。

我一直把“相石”和“理璞”,与儒家提倡的“格物致知”联系起来。“格物”,形象的理解是,像画格子一样,把万物进行分类比较,找出其中的规律。“格物”是到达事物的极致,穷尽事物的本然之理;“致知”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深入浅的过程。 历史上,格物格得最抽象的是王阳明;格物格得最具象的就是“素描法”。什么叫素描?在美术学校课堂上对着静物,用铅笔写生,画出来的单色画叫做素描。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把这种对着静物写生的方法,运用到寿山石等玉石雕刻的基础练习中,参照不同物体,根据玉石雕刻工具的特性,表现出各种肌理效果的技法,就叫“素描法”。为什么会想到素描法呢?缘于两个原因:1、和我一样的一批农民子弟进城谋生,也想雕刻寿山石,却买不起“好材料”。2、我发现当初的福州市工艺美术界,尤其是寿山石雕刻界,学艺的状况很奇怪,师傅刻什么,徒弟就学什么,师傅刻出来什么样子,徒弟刻出来也是什么样子。那个时候我们对民间作坊还不是很了解,接触时间长了才发现,这种状况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就是徒弟能够快速上手,照葫芦画瓢,但是同样的劣势也很明显,徒弟们的想象力被限制了,他们始终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 打个比方,寿山石印章上面雕刻的瑞兽,发展到今天我们都不知道那是什么怪兽,谁也没去想这瑞兽这样雕是不是合理?结构这样做,对不对?这个人雕出来的瑞兽头朝着左边,那个人雕出来的也一样头朝着左边,在雕刻过程中,他们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只能盲目地遵循下去,照葫芦画瓢地做了。 这种行为的后遗症在哪里呢?也就是说,整个行业在抄袭别人,或者仿制别人的时候,他不以为耻。在人家的基础上略加改变的,就以为是创新。我想这或是中国当代“复制成风,仿制成名”的一个根源。 我进入寿山石雕刻行业,在民间带徒弟的基础上作了调整,并不单单只是教雕刻技巧,同样的也教他们画画,也就是素描。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静物,比如蒜头、生姜、水果等等拿出来临摹,最大程度上让徒弟们自由发挥,尽可能地将其潜质挖掘出来。我发现,这个方法收效还不错。

景观快题设计作品(设计公开课缘石开悟)(3)

景观快题设计作品(设计公开课缘石开悟)(4)

景观快题设计作品(设计公开课缘石开悟)(5)

这几件作品是当时工作室里一位学员做的,他叫何启支,巧色应用得非常好,技法也成熟。在玉石天然的色彩质地与物体的色彩质地近似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雕刻工具在玉石表面造成不同的刀痕肌理,以此来表现物体表面的肌理质感,使之达到具象、逼真的视觉效果。这个,就是素描法带来的改变。

景观快题设计作品(设计公开课缘石开悟)(6)

《非常辣》 这件作品是我当时一件比较典型的代表作。由三块石头构成,红色雕成辣椒,黄色雕成生姜,白色雕成蒜头,取名《非常辣》!随手写了一首顺口溜:辣御寒,调五味,品人生,非常道。 生姜、蒜头、辣椒都具有刺鼻的辣味,是厨房的常用调味品。从药性上看各具功效,驱寒、杀菌、祛湿。辣,又引申为老辣,泼辣,老练刚劲等处事方面的隐喻。也就是说一个人走上世间人,在这个世上做事,如果手段狠辣,又辣得有办法,还得有道德,那真是很了不得的事情。 关于素描法的成效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参照生活中熟悉的物体,进行仿制,亲切而有趣;二,掌握造型能力快速而稳定;第三,深刻了解与我们相关事物的关系。如上面所说的“格物致知”,恰恰这个办法使得很多民间初学者,能很快跟现实生活中的物体接触,就地取材加深认知;第四,提高玉石雕刻技法的创造力,从中可以派生出多样的手法,比如(叶腊石雕刻)原有的修光刀的手法,还有即兴即时的刀法,以及各种电动工具表现的各种质感;第五,因为直接接触到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物体,使得创作题材不断拓宽;第六,在很大程度上合理充分的使用玉石资源,当时我们做类东西时,业内其实并不接纳,为什么呢?因为在很多人眼里,只有质地透明、颜色鲜艳的材料才算得上是寿山石,才值得花费工夫去雕刻,差的石头不值钱,他们认为不值得动手。后来素描法被更多人接受之后,这样的情况才有所改变,也帮了不少当时囊中羞涩的雕刻师们度过难关,不但可以继续学习雕刻,还能够糊口。 从“格物致知”得到启发,用“素描法”让大家亲自去动手、去接触世间万物,在某个瞬间可能就会产生灵感,也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但不是所有人都能从“物”中格出“知”来,这还看缘分的深浅。在这里的“知”还只是认知的层面,见识的层面,包括知识、理解力、经验、辨别力等。

景观快题设计作品(设计公开课缘石开悟)(7)

《萌》 大家都知道英文的“China”有“中国”跟“瓷制的、瓷器”两方面意思,我很奇怪,为什么“China”会把中国和瓷器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其他别的词呢?有一回我在景德镇画陶瓷,旁边有一条河,当地人管它叫“昌河”,我心里一动,难道“China”是“昌河”的音译吗?在对词语词意“格”的过程中我得到启发,于是这件作品《萌》就诞生了,材料本身的价值并不高,甚至可以说有点差。比较有特色的是中间部分带了点淡紫色,雕刻的是陶瓷碗,像从土里露出一半;旁边还雕了一颗芽,作品借出土的瓷器隐喻“China”和古老而优秀的中国文化;芽表示春天,寄寓中国崛起的情怀。 格物致知的知是良知,如何从“物”中,找出它的契机,找出它的亮点,既能让我们产生创作灵感,又能自然而然的跟我们的传统文化相对接。

景观快题设计作品(设计公开课缘石开悟)(8)

“相石、理璞→格物致知→缘石开物→开物成务”。

“缘石开物”这个词是清华美院许正龙教授送给我,作为当时作品集的封面。 有人诠释《易经》的一句话:“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易经》里面讲“开物成务”,大意就是指通晓万物的道理并按这道理行事而得到成功。这,大概就是天下之道了。 “开物”是缘起,“成务”是缘分,雕刻玉石的过程就是“开物成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如何处理我与玉的关系,这才是“悟”入门的第一步。

景观快题设计作品(设计公开课缘石开悟)(9)

《漩涡》 《文心雕龙·物色》里面有一句话讲的很好:“物色相召,人谁获安”,我们受到景物的感召,谁又能够无动于衷呢?又有一句:“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迂,辞以情发。”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景物,这些不同的景物表现出不同的形貌;人的感情跟随景物而变化,不止是文章抒发这些感情,雕刻作品亦是同理。 的确如此。我们看到很多“物”会感兴趣,比如说看到美丽的景物会禁不住与人共赏;看到漂亮的石头,不管是出于想搞创作,还是出于想做买卖,你都会喜欢它,这其中其实就存在一种“缘”,同样的,在创作当中,把人的感情色彩,跟玉石中的色彩质地,进行对应,将心之所想,依靠手上的工具,通过作品表达出来,这是何等美妙的一件事啊。当时有感而发作以下这首诗《海琳女士惠顾後作》: 质本通灵转色尘, 形成共度有缘人。 琳琅悦目心花放, 物色相召一段因。 人生一世,尤其对玉雕手艺人来说,无非就是“物色相召”的一段姻缘而已,来了就是来了,过了也就过了。一个从事手艺的人,一定不是一个无情的人,他的情感,是所有艺术创作的基础!大家都在谈艺术,可是艺术的核心到底是什么?我以前经常听钱绍武先生说过:艺术的核心,就是情感。这一点我非常认同和受用,他用很多东西、事情来佐证“情感就是艺术核心”这个观点。如果一个人是无情的,恐怕很多人不愿意与之往来,无情,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 古往今来,真正成大事者,或者说艺术家,他们的情感是很丰富的,有的甚至可以用饱满热烈来形容,他们可以从容地面对生活中对自己的各种挤压、折磨,把所有的阻挠都当做动力,更加振奋上进,创作出脍炙人口的佳作。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写道:“《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发愤就是心里有愤懑,需要通过别的渠道发泄出来。我自己也经历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确实有不满的心情,也做了好多带有讽刺意味的作品,我把我所遇到的坎坷和不顺,通过作品表达出来,一下子整个人都舒畅了。

景观快题设计作品(设计公开课缘石开悟)(10)

《老鱼日记》

景观快题设计作品(设计公开课缘石开悟)(11)

《翠鸟》 这两件算是年轻时抒愤解闷的作品。《老鱼日记》的材料质地比较透明,可惜中间有道深裂纹,这样的材料一般是不被接受的,因为有太明显的缺陷。可我反而觉得很有意思,这道裂纹,很像在水中看到的光线折射,所以当时以鱼为题材,刻画一只老态十足的鱼的脑袋,鱼的须伸出了水面,附打油诗一首(节选): 素闻隐者知深浅 不尽士子犹探渊 笑看富绅达官,锦衣一宽 效颦老姜弄个玄 老鱼不争先 无挂无牵 游戏江湖赛神仙 今日聊发癫 学人样 长须当钓试人间 第二件作品名为《翠鸟》,当时有很大争议,这是2003年参评天工奖中,质地最差的一块石头。作品营造国画一样的画面效果,材料的底是黑色的,正好衬托出翠鸟的生存环境带有一定的神秘性、危险性,黑色部分带有纹理变化,有的像水纹,有的像水上浮物;上面浅色部分雕成荷叶,刻画出叶脉的肌理效果,像是一张往下罩的网;底下部分也做了荷叶处理,像翻起的浪花形状,一只翠鸟就停在浪尖上,暗喻它生存环境如处于风口浪尖;另有一朵荷花在水中盛放,隐藏在水下的荷花杆模糊弯曲,如同幻象一般,现实中我们看到微波下面的花杆正是这样。作品的背面刻了字:“平平止水,澹澹云诡,时至我发,千层浪起。”所要表达的就是,尽管翠鸟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但是它并不急躁,而是在等待时机,待时机成熟,必是致命一击!

景观快题设计作品(设计公开课缘石开悟)(12)

《一叶一菩提》 王阳明格竹的典故很是经典,当时他对着竹子看了很多天都没看出什么道理来,只好放弃了,他对陪同他一起格竹子的学友说:“别说我们没有格出竹子的道理,即使把它格出来又能怎样?朱熹说,天下万物包括一草一木都有道理,而且要我们去格,格个竹子都这么费劲,天下万物那么多,我们格到死,连圣贤的影都看不到。况且,如果突然把竹子的道理格出来了,可那是竹子的道理,如果这个道理不被我们认可该怎么办?是把它扔了,还是违心地承认这个道理?”所以他放弃了,最终悟出了属于自己的道理:“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他悟出的是‘致良知’,‘知行合一’。

相也好,格也罢,其结果取决于相石者心中之相的虚实。怎么理解呢?如果心中本就装着许多“相”,那么格物就格出什么“相”。比如擅长人物题材的人,在看材料的时候就往人物方向思考;擅长器皿题材的人,会习惯性往器皿的样式去联想,这都是被物象左右所致;另外还受制于一个“相”,叫法相,就是学来的方法是从老师那儿继承来的,不知道什么样的方法才是属于自己的;还有一种情况是可能他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一直在用,遇到不合适的时候也不敢改变。随机而变的法才是法无定法。

景观快题设计作品(设计公开课缘石开悟)(13)

《缺一不满》 一开始,这件作品命名为《一统天下》,主体是一个缺口木桶,桶里的水顺着缺口往下流,在底下汇聚成一副中国地图,但是没有把“台湾”表现出来。此件作品于2000年展出,当时的福州市市委书记赵先生观看之后,提议说:“‘一统天下’这个词政治色彩过于浓烈,建议改为‘缺一不满’。”后来更名之后收录于《中国寿山石石雕艺术家精品集》。

我们所做的作品,可以带给大家快乐,也可以给大家泄愤解闷,最终不过是想博君一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不是吗?能令自己愉悦的作品,别人才可能产生共鸣。都说赏心悦目,悦目在于视觉效果,至少在形式上要引人注目,这是最初级的,但是悦目不是最终目的;在美术界,有一个词叫“形式感”,只有产生“感”,才有可能动心,有可能是恶心,比如贪心、嫉妒心;有可能是善心,比如慈心、恻隐之心;而只有唤醒善心的形式感才能产生良性的“悦”。

事物的“真相”是在变化之中。 也就是说,对物象不执着,不受制于物象,佛教里常说不“着相”,佛教认为,声音、颜色、味道、七情六欲等都属于相,如果大家受制于“相”,就觉察不到本质,自以为是,也是“着相”的一种表现;“我执”的相叫“我相”,认为与己不合,就认为不好,这是文人相轻的一个源点。

景观快题设计作品(设计公开课缘石开悟)(14)

《超于像外》 作品《超于像外》,从“超以象外,得其圜中”一语而来。作品中间部分有一个类似于破的镜框,红色部分是照片,照片又是从旧的框框里“跑”出来的,上面有两个人,提着灯笼往外走,照片里的人要往外走,可是即便走出来了,外面还有另一个木头框。我所要表达的其实是“我们如何走出一个又一个框”。 在金刚经里有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大概也是金刚经里头最核心的一句话了。我们每天所遇到的人事物那么多,要说很多话,也会遇到很多坎坷,这些其实都是“相”,无法避免,也无可避免,那我们可以改变的是什么呢?是心境,我们不在任何“相”上停留,看过了就是看过了,听到了就是听到了,心里感受过了就是感受过了,这个时候它不在心里停留,这就是“不住相”。

景观快题设计作品(设计公开课缘石开悟)(15)

《一块被雕过的杜林石》

1999年和2000年期间于杭州、上海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展上出现过这件作品,引起广泛关注,刊登于当时的《中国宝玉石》的封面。 很多人给这件作品取过名字,比如《显》、《崩》、《裁》等等。我觉得都不太合适,本来我自己早有题名《一块被雕过的杜林石》。作品中有个若隐若现的女人体样子。这件作品说明什么呢?玉石材料还未经过设计雕琢的时候它只是材料,还不能完全体现她的美。手艺人通过自己理解的方式把材料的天然属性体现出来,借女人人体的朦胧美来比喻“杜林石”神秘的天然美。 所谓雕玉雕石,其实就是处理好自身与玉石之间的关系,这才是重要的一步,我管这叫“物我同构”。很多人认为:“我很厉害,我雕得很好”。试问,假如说没有材料你怎么雕?说明材料跟你是相互关系,它在你的雕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你们是一对搭档,你不可能忽略它。如果说能够不着相,不我执,不自以为是,不自以为非,才能知道原来世间万物与我同在。我们在做一件作品,可能当时的环境,当时的天气,甚至当时听到的声音,甚至观看的人,对我们造成的心理波动,都是作品构成的一个部分。 现在人解读古人的智慧是很有趣的,只能说说而已,古人铸造的青铜器、雕琢的玉器、烧制的陶器,还有流传下来的名著,都是我们现在所不能完全理解的,不能理解为什么古人会有如此博大精深的智慧?精美的青铜器纹饰他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我们不知道,因为我们不是身临其境的亲历者,后来的解读多数都是猜想。如果错开时间和空间去谈一件作品,那就已经是不到位了。所以说,雕刻玉石,重在一种关系,宇宙中一切都有关系,只是密切的程度和方式有所不同。处理好自己与材料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这才是最重要的。

景观快题设计作品(设计公开课缘石开悟)(16)

《一扇开风气》 这件是台山玉作品,看似老者盘坐架上,面前挡着一把大扇子,叫《一扇开风气》。壬辰秋先生在扇面上刻一首诗: 磨琢非为像 相成象万千

势随形起伏 情与色关连

一世开风气 三生结玉缘

莫求人道好 自古美难全

就是说雕刻也好,画画也好,不是要画得多像,是要找出“像”里面所存在的各种“象”;“势随形起伏”中的“势”指的是“形式感”;由外形所营造出来的势,跟随着造型而变化,有什么样的形,就造什么样的势;形与色关连,这就是我常讲的,把玉石中的色彩、纹理、质地,与人的感情色彩相对应;以上讲的是玉石手艺人处理玉石的关系。“一世开风气,三生结玉缘”,讲的是因物成务,我们无非在这一世,结个玉缘,有个职业而已。莫求人道好,自古美难全,讲的是不被外物牵住。心外无物,才能悟。

中国的“悟”字写的很有意思,竖心旁一个我,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我”可以跳到“我心”之外看“我”,既可以看别人,也可以看自己,也就是换个立场看世间万物,这样会更明显。

景观快题设计作品(设计公开课缘石开悟)(17)

《入土·出土·入土》 有时候我会从梦中笑醒,梦见有人一本正经地告诉我他在搞艺术,半醒半睡中我似乎听见自己嘀咕一句:“什么时代了还搞艺术??”有时候在午饭时笑得被老婆用筷子打醒,因为我忽然想到竟然还有人在搞“当代艺术”。 圆觉于万物,体悟于时务,缘来缘去,白驹过隙 ,雁过无痕。世上有智的人不少,有慧的人少啊,越聪明的人离慧就越远咯!谨以此说,与同道同参。

景观快题设计作品(设计公开课缘石开悟)(18)

何马老师与群友互动

问:何老师,可以说说寿山石和其它石种(比如翡翠)在创作、雕刻上有何异同?

何马:寿山石跟翡翠是两个不同的材质,翡翠跟寿山石区别在哪里?寿山石属于叶蜡石类,很明显它跟其它石种,比如翡翠,它们的硬度不同,很多不能表现出来,比如说比较细的镂空,硬度不够的材料做不了。作为一种思想最终表达的载体,不管什么材料,哪怕画画写字,道理上是一样的,在具体制作上可能有所不同,比如不同工具碰触材料所带来的感觉可能会有不同,钢刀的刀速跟电动工具的刀速所表现出来的刀感就有很大区别了。

问:何老师,您也提到了一个事情,就是做雕刻这个事情,把基础先做好,好好学习素描,如果想更进一步的话,学习一下画画作为基础,对吧?

何马:你这个问题原来在北京的时候就有人问过我,他说你觉得玉雕界最大问题是什么?我说最大问题就是基础造型不行。目前做玉雕的手艺人很多都是到了20多岁,30多岁了,才花费很多很多精力去学素描,这个时候已经很难再恢复少年时吸收养分的状态了。基础造型其实应该从小就开始训练,自觉地去学习的,有了这样的基础,到了后期学习玉雕才能对各种造型非常熟练,哪里有问题,哪怕细微的变化一眼就看得出来。在玉雕界,乃至工艺美术界,基础造型这块还是比较薄弱的。那么我跟大家建议一个办法,不知道好用不好用:做玉石很难像做泥塑或者画画一样,预先有一个样子可以临摹着去完成,泥塑做坏了可以改,可是如果珍贵的玉石材料做坏了是不好改的。我说过一句话叫:草鞋无样------边打边像,就是说我们可以一点一点做,边做边学,边刻边像,一步一步把它做起来,因为刻到材料里面的时候,可能又会出现新的变化,所以很难按照形体的比例结构标准来衡量,要随机应变的。

问:您梦中笑当代艺术的那段,能多讲一些吗?

何马:其实这个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我在北京798走一圈的时候觉得非常好玩,中国人特别奇怪,好像是什么玩意儿好卖钱,一下子流行了,大家就一窝蜂全都做这个东西。看那些总会让我就想起一个事儿,80年代末的时候乡里头做香菇的人很多,因为香菇好卖;过段时间蘑菇好卖就做蘑菇,我看搞当代艺术的人跟这有点像。大家可能没有去注意,因为“当代艺术”里面多是抄来抄去的,有好多人都抄到国外去了,简直是贻笑大方。

并不是说我取笑人家,每一种生存方式都有它的价值所在,也都有其存在的道理,每个在不同领域用不同方式扮演着不同角色的人,都是形成整个社会的组成部分。我们为什么会去学习?学习的目的就是长智慧,重在开启智慧之后,才知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我觉得这么多年来,当时追求过的梦想,比如想做画家,想搞艺术,想画画,可是到现在忽然发现,这都不重要了,我们活着要干什么呢,好多人没有问到这个问题,人就喜欢做自己想做的事。很多人很少问一问:“我能做什么事?”其实很简单,我们能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我们该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而不是想做什么事儿就去做什么事。

今天只讲到开悟,讲到觉悟,什么叫觉悟呢?其实只是能增加一点思维的灵动感,对东西,对外界的一些干扰不受“相”的牵制。我去年在河南南阳师范大学讲的《琢磨在修行途中》,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上网查一查。

问:何马老师能详细说一下素描法吗?

何马:素描法,实际上也挺简单的,就是拿着实物照着临摹,实物上有什么肌理就按照什么肌理在画,在做,能够在短时间里掌握到物体形体结构。但是很多人做的时候,会走进一个误区:他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他不知道这是一个办法,只是作为传达个人情感的一个手段之一而已。比如说我那套叫《非常辣》的作品,我不是为了做生姜蒜头辣椒这个东西而做,而是借这个东西要表达另外一个想法,按照诗经里面的讲法叫——赋比兴。

问:何老师,新疆的金丝玉石质与寿山石的质感很接近,按您说的石缘我对金丝玉的缘就多于寿山石及其它宝石,我很不解是种怎样的石缘?

何马:你喜欢金丝玉的话就是一种征兆的,比如说,你特别喜欢金丝玉,你很想到外面去看,或者你经常玩这个东西怎么开心,没有觉得不舒服,那说明你至少在这个时段里,你与金丝玉的缘分是很深的,那么你可以继续去玩,至于怎么玩,那要看自己造化了,看自己适应。

路过要留痕

欢迎大家在下面留言处

踊跃评论、留言,转发分享

你的声音,对我们很重要!

不关注七七艺术,你会错过什么……

如果您也有优秀的作品,欢迎联系小编七七投稿!

微 信:ai453937615(长按复制到微信搜索)您的终身免费玉石专家

文化艺术|玉石文玩|创意设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