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农民杨荣显简历介绍(苏区农民杨荣显)

作者:苏区放牛娃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去年有部战争影片《八子》,主要讲述一位农民把8个儿子都送到前线打仗的感人故事。这部影片是以苏区瑞金农民杨荣显送八个儿子参军,不幸全部牺牲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那么,杨荣显当年为什么坚持要送8个儿子参加红军?8个儿子又是怎样牺牲的呢?

苏区农民杨荣显简历介绍(苏区农民杨荣显)(1)

《八子》剧照

杨荣显是瑞金沙洲坝土生土长的普通农民,世代务农,共生育了八个儿子。杨家深受地主压榨,加上家里人口多,过的是食不果腹的生活。后来,红军来到了瑞金,建立苏维埃,给他家分了田地,杨家终于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他的儿子也陆续结婚,杨荣显对此非常满意,对红军非常感激。

苏区农民杨荣显简历介绍(苏区农民杨荣显)(2)

杨荣显亲眼目睹红军是为劳苦大众谋求幸福的队伍,对红军心生向往,一直想让儿子参加红军。苏维埃在瑞金成立的第二天,杨荣显就兴高采烈地带着老大、老二到报名处,报名参加红军。送两个儿子上前线的时候,杨显荣一脸严肃,给两个儿子整理衣领,反复叮嘱:“儿啊,我们能过上有田种、有饭吃的生活,都是因为红军,你们要听红军的指挥,好好干,你们的孩子我和你们妈妈会照顾好!”

不幸的是,不到三个月,两个儿子便壮烈牺牲。得知噩耗,70多岁的杨荣显悲痛欲绝,看到家中嗷嗷待哺的孙子,更是悲从心来,但他强忍着痛苦,拿着农具下地干活了。

苏区农民杨荣显简历介绍(苏区农民杨荣显)(3)

1932年,蒋军纠集50余万兵力,对苏区进行“围剿”。当时,苏区红军不到10万,敌我兵力悬殊。面对来势汹汹的蒋军,红军一方面积极应战,另一方面,多方动员当地百姓参加红军,扩充队伍。反“围剿”斗争打响后,沙洲坝上进出的伤员开始增多,杨荣显看到这个情景后,脸色凝重,几天在家一言不发,每天晚上都要在老大、老二的灵位前坐很久。

一天晚上,老人把6个儿子叫到了老大、老二的灵位前,似乎有什么话要说。6个儿子和老人心有默契,说:“爸,我们也要参加红军,为哥哥报仇雪恨!”

看到6个儿子这样回答,杨荣显心中悲喜交集。悲的是,万一这6个儿子又牺牲了的话,怎么向他们的母亲交待。喜得是,6个儿子这么年轻就深明大义。

苏区农民杨荣显简历介绍(苏区农民杨荣显)(4)

《八子》剧照

年龄最大的老三看出了父亲的心思,宽慰道:“爸爸,没有红军就没有我们,如果我们家乡也被占领了,我们的生活又回到从前,母亲和我媳妇都会赞成去当兵的!”老人听到儿子的话,不再犹豫,下定决心把6个儿子全部送去参军。

第二天一大早,杨荣显和6个儿子就起床去报名参加红军,老三、老四、老五、老六顺利应征入伍,老七、老八因为年龄未到,未获批准。但老七、老八很执着,进城换了个报名点,隐瞒了真实年龄参加了红军。

有人听说杨荣显把剩下的6个儿子送去参加红军的消息,劝他留下一两个儿子在身边养老送终,没想到杨荣显态度很坚决:“大家都想把儿子留在身边,你不让儿子去参军,他不让儿子去参军,那谁来保护我们?”

老三、老四、老五、老六上战场后非常勇敢,每场战役都冲锋陷阵,踊跃杀敌,和战友们击退了蒋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4人陆续牺牲。

苏区农民杨荣显简历介绍(苏区农民杨荣显)(5)

《八子》剧照

1934年5月30日,苏维埃机关报《红色中华》第三版这样报道:“瑞金县杨氏一家农民八兄弟相争当红军……”时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的邓小平听闻此事,非常感动,专门到杨家慰问,并主动承诺说,会帮他找到老七、老八,并送回家中,可杨荣显怎么也不答应。

红军费尽周折,终于在广昌的战场上找到了老人的2个儿子。两兄弟见战事吃紧,不愿下战场,托话给杨荣显说,打完这仗就回家。万万没想的,两兄弟又双双牺牲在广昌战役。

苏区农民杨荣显简历介绍(苏区农民杨荣显)(6)

1934年5月30日,《红色中华》关于“八子参军”的报道

听到最后两个儿子牺牲的消息,杨荣显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悲伤,大哭了起来。他手里拿着儿子们儿时穿过的肚兜,跌跌撞撞往儿子离家的方向走,口中念叨:“儿啊,没想到一个也没有回来,我对不起你们啊,老三啊,你结婚第二天就走了,你媳妇天天在村口盼望你回家啊!”

杨荣显踉跄着晕倒在地,因为极度悲伤,老人病倒在床上,生命垂危。毛主席听到杨荣显八个儿子全部壮烈牺牲的消息,立刻带着儿子毛毛想送老人最后一程。可是等他赶到的时候,老人已经离开了人世。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