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有趣吗(你们在物理课堂上玩过吗)

教学设计:4.6互感与自感,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物理课有趣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物理课有趣吗(你们在物理课堂上玩过吗)

物理课有趣吗

教学设计:4.6互感与自感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验,了解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以及对它们的利用和防止;

2. 能够通过电磁感应的有关规律分析通电、断电时自感现象的成因,以及磁场的能量转化问题;

3. 了解自感电动势的计算时,知道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的物理量,知道他的单位;

4. 认识互感和自感是电磁感应现象的特例,感悟特殊现象中有它的普遍规律,而普遍规律中包含了特殊现象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知道互感和自感是电磁感应现象的特例;

2. 知道互感和自感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防护;

3. 知道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的现象;

难点:1.对自感规律的认识;

2.确定自感电动势的方向;

三.教学准备

声源和播放器通过互感实验播放音乐(互感激趣实验)、千人镇(自感激趣实验)、互感实验、自感实验、传感器实验、通过实验比较L大小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互感

1.播放音乐

展示:给学生展示与线圈连接的音响

提问:这边是与手机连接的原线圈,这边是与音响连接的副线圈,现在我打开播放器开始播放音乐,大家有听到声音吗?

动作:慢慢讲线圈靠近原线圈,声音响了起来。

提问:电脑作为播放器和音响没有直接连在一起,为什么音响中会出现音乐呢?结合本章学习过的知识,来谈谈你们的看法。

请学生说一说

学生:播放器中变化的电流产生变化的磁场,而变化的磁场让与扩音器相连的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使扩音器发出了声音。

2. 互感

1)概念:当一个线圈中电流变化时,它所产生的变化的磁场会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这种现象我们称为互感。

2)应用

互感应用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电磁炉:有生活经验的都知道,电磁炉要配金属锅使用,原理是什么呢?电磁炉内部有一个线圈,给线圈通上变化的电流,在周围的空间中就会产生变化的磁场,在附近的导体上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利用电流的热效应,通过热传导,将热量传递给实物;

变压器: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高压输电线,这是生活区的变电所,高压电通过变电所里的变压器进行降压,变压器的结构如图所示;

无线充电技术:我的手机本身没有无线充电的功能,我想体验这个功能怎么办呢,可以装一个无线接收装置,主要结构是一个线圈;把它放在两一个线圈附近,就可以实现充电;

当然,互感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有很多,今后在生活中大家可以再去发现。

(二)体验式探究——自感

1. 千人镇

邀请:下面请5位同学一起跟老师来完成一个实验。

实验:请这5位同学手拉手面朝大家,最左边的同学的手握住正极,最右边的同学的手握住负极。现在这五位同学按图中所示,接在了电路中。实验过程中用的是1节干电池,非常安全,所以大家完全可以放心。

提问:下面我闭合开关,有电流流过你的身体吗?询问每一位同学,发现他们都没有感觉,从而让他们放松警惕;

实验:现在我断开开关;

学生:突然松开手,并从地上跳了起来;

提问:你刚刚是怎么了?

学生:被电击到了。

感谢这几位同学的参与,也请大家平复下心情。

提问:为什么一节小小的干电池会让同学们产生触电的感觉呢?

2. 通电自感

1)提问:电路中只有一个线圈,不存在互感现象,线圈内部的磁通量变化是否会在自身产生感应电流或电动势呢?

猜想:应该会。

提问:支撑大家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只有在断电的一瞬间才出现强大的电刺激的感觉,此时电流变化才出现此现象。

2)设计电路图

老师设计了以下几个电路,你会利用哪个电路来探究自感现象的存在呢?

与线圈A2相连的是线圈

3)电路结构分析

让学生说一说原因

思考:为什么要设计两条支路呢?

滑动变阻器的功能是什么?

对小灯泡的规格有什么要求呢?

学生:1.两条支路的目的——为了比较;

2.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控制两支电路中电阻相等;

3.小灯泡规格一致;

4)实验验证和分析

A.通电分析

参照大家的选择,组装好了电路,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实验现象。

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一定一定要让学生回答)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说说具体怎么产生呢?就ppt呈现出过程

分析:A2慢慢变亮,说明A2延迟发亮与线圈有关。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当电路接通时,电流由零开始增加,穿过线圈L的磁通量也逐渐增加,L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与原来的电流方向相反,阻碍L中电流的增加,所以我们看到A2是缓缓变亮的。

B.恒定电流分析

当电路稳定之后,现象是什么?原因又是什么呢?

电路中的电流不再发生变化,线圈中的磁通量不再改变,所以灯泡亮度就不再改变了。

小结:感应电流的作用——阻止电路中电流的增大;效果——延缓变亮;

5)概念:

产生感应电流的本质是产生了感应电动势。我们把当线圈中磁通量的变化,会在自身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称为自感。产生的电动势又叫自感电动势

3. 断电

1)电路结构分析

既然通电过程会产生感应电动势,那么在开关断开的瞬间呢?我重新设计了一个新的实验,大家请看。

思考:1.为什么有三条支路;

2.为什么有两个灯泡?灯泡的规格有什么要求?

3.滑动变阻器的功能是什么呢?调节支路电阻小于灯泡?

4.这是一个联动开关,联动开关的作用是什么?同时断开,比较两个灯泡的放光情况。

2)实验、分析现象

现在我把开关断开,请大家预测下可能会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说一说

实验:断开开关

提问:刚刚在电路断开的瞬间,你们看到了什么?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来解释刚刚出现的现象。

学生:断电瞬间,B直接变暗,A突然变亮,然后慢慢变暗;

产生了电动势。

思考1:为什么断开开关后,A灯泡中还有电流通过呢?(有电动势)

学生:1.线圈、滑动变阻器、A灯泡构成了一个新的回路。

2.线圈上产生了自感电动势,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断电自感。

3.自感电动势的作用是什么?延缓电流的变化。在断电自感中,是阻止电流的变小。

思考2:断开开关后,电流是沿什么方向通过A灯泡的呢?(自感电动势的方向)

让学生根据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判断判断出。(给出图片)

学生:从左往右

追问:为什么?

分析:判断断电后,电流的方向,就是判断自感电动势的方向。自感电动势的方向判断满足楞次定律“增反减同”的原则。板书:I →φ →减同→自感电动势方向(在图中标出)

思考3.为什么灯泡会突然变亮呢?(电路中电流方向)

分析:开关断开后,线圈和小灯泡A构成了一个新的回路。断开瞬间,改由线圈给A提供电流,然后慢慢变小。那电流是从哪里开始变小的呢?就是从通过原线圈L的电流开始慢慢减小的,也就是说啊,在开关闭合时,通过L的电流是比小灯泡大的。以至于在断开瞬间,通过A的电流突然变大。

4. 小结

提问:到这里为止,大家觉得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1)知道了自感现象的存在;

2)会判断自感电动势的方向——增反减同;

3)知道了自感电动势会产生的效果——延缓。“延缓”类似于力学中的“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状的特性,线圈中的电流也有类似的态度——具有维持原状的特性——这个特性通过自感电动势体现出来。

5. 自感电动势的大小

提问:自感电动势大小又跟什么因素有关系呢?

引导:我们来了解一下自感电动势的定义式

对公式的说明:

1)L是自感系数,只跟线圈本身有关,与本身的大小、匝数、形状、是否有铁芯有关。

通过音响的实验,有铁芯声音更响,说明L更大;匝数越多,L也是更大的。单位:亨利

2)是指电流的变化率,跟电流的变化快慢有关。

6. 解释千人镇的实验

1)解释现象

思考:下面我们要好好思考下前面的游戏体验,为什么在开关闭合瞬间,大家没有反应,而在开关断开的瞬间,大家确有被点到的感觉呢?

学生来说一说:闭合时,电阻大,电流小,没反应;断开后,线圈和人构成了回路,此时的电流从原电流开始慢慢减小,所以经过人的电流突然变很大,因此就有了大家刺激的体验。

2)从能量角度解释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

思考:1.断开开关后,电路中的能量是从何而来呢?

学生:线圈作为电源,释放能量。

2.为什么线圈中有能量呢?

学生:在开关闭合的时候,给线圈通上了电流,有了磁场,就储存了能量。

6)整理自感电动势的产生过程

线圈电流变化→线圈内部磁场变化→磁通量变化→自感电动势

7)自感电动势的方向

通电自感:原电流增加→感应电流与原电流方向相反

断电自感:原电流减小→感应电流与原电流方向相同

总之,感应电流方向,总是阻碍电路中原电流的变化,阻碍的规律是“增反减同”

“增”:原电流增;“反”原电流与感应电流方向相反;

“减”:原电流减;“同”原电流与感应电流方向相同。感应电流方向就是自感电动势的方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