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泡沫经济到底怎么样(解读日本泡沫经济)

日本的泡沫经济时期,学经济或是对经济感兴趣的人大概没有不知道这个名词的。

泡沫经济时期是以1985年广场协议为发端,直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段时期日本发展异常的经济现象。

日本泡沫经济到底怎么样(解读日本泡沫经济)(1)

所谓广场协议,是美国为了解决巨额的贸易赤字,联合日本、英国、法国及当时的西德在纽约广场饭店签署的协定。目的是为了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有序贬值。

广场协议之后美元大幅度贬值,相对应的日元迅速升值。短短的三年之内日元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就达到了86.1%

眼见他起高楼

二战结束之后,在朝鲜战争中大发战争财的日本,依靠着积累下来的科学技术能力和国民的努力,在60年代实现了经济的腾飞。这种好势头的增长一直延续到80年代,出口额得到进一步增长,形成了二战之后的一个经济奇迹。日本也一跃成为了当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是广场协定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美元贬值使日本的商品失去了价格优势,依赖出口的日本经济陷入了日元升值萧条。为了挽救日本的实体经济,日本银行采取了长期的货币宽松政策刺激贷款。这相当于打开了印钞机,从银行贷款也更加容易,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热钱。但是这些热钱并没有流向实体经济,却流入了股票和房地产行业

比起脚踏实地地发展实体经济,炒股票和炒地这种投机行业永远是来钱最快最轻松的,不知道大家现在是否有这种实感呢?

采用这种政策企图挽救经济发展颓势的日本政府,不过是用虚高的地产股票去粉饰数据罢了,对实际的经济并没有帮助。

买地卖地来钱实在是太快了,买来的土地反手就可以赚几倍的钱,股票也是一样,几乎是坐在家里钱就从天而降。那时的日本人纷纷涌入股市和房地产,人人都做着当富翁的美梦,人人都为金钱而疯狂。

日本泡沫经济到底怎么样(解读日本泡沫经济)(2)

眼见他宴宾客

泡沫时期日本是什么样的呢?日本乐队湘南乃风《泡沫(バブル)》的一首歌完美地描述了那时的景象:

バブル来自綺麗日本00:0004:56

“我一身名牌闪亮登场

在迪斯科做VIP就是这样

一群舞女迎面而来

哥拿起钞票就抽他们脸上”

歌词里唱的就是泡沫经济时期的日本人充斥着狂乱和欲望的生活。银座街头狂欢到烂醉的日本人,“淹没在漫天香槟雨的夜晚里”,世界对他们来说“仿佛就是糖果一样甜蜜”。“日本称霸世界”,在当时看来还真不是一句笑话。

日本泡沫经济到底怎么样(解读日本泡沫经济)(3)

泡沫经济并不是简单的经济景气,日本各个公司持有的股票和房地产价格在泡沫时期持续上涨,企业资产价值水涨船高。工资和就业一片大好形势,普通人也能从中受益。

公司的求职信息数量经常2倍以上的增长,就业完全是个压倒性的卖方市场。公司给每个前来面试的人支付交通费,并邀请拿到offer的人去国外旅行,以免求职者被其他公司抢走。能想象吗?普通人拿着工资就可以大量买进劳力士和LV包包,随手一扬一辆进口车就收入囊中。

钱多到花不完,都不知道往哪里花。于是日本人就将视线投向全世界。由于当时日本的经济实力和资金实力是压倒性的,日本企业的海外收购活动也变得活跃起来,还兴起了空前的艺术品投资热。1986年,日本的艺术品进口总额是1985年的4倍之多。

1987年安田火灾保险的董事长后藤康男在伦敦拍下了梵高的向日葵,花费4000万美元。这个价格是过去画作估值的3倍还多。

日本泡沫经济到底怎么样(解读日本泡沫经济)(4)

毕加索未完成的作品《埃特的婚礼》被日本人以5149万美元拍下;大昭和制纸的名誉会长以8250万美元拍下梵高的《加谢医生的肖像》,还以7800万美元拍下了雷诺阿的《煎饼磨坊的舞会》等世界名画。

因为日元的升值,外国商品价格更低。日本人到海外旅游也变成了一个独特的风景线。从1987年到1989年,日本人到海外旅行的人数从年均550万剧增到了960万。

女人们涌到纽约和巴黎的奢侈品店疯狂扫货。大概就是“除了这个,其他的都给我包起来”这种财大气粗的感觉吧。国外那些年纪大一些的百货商店店员,或多或少都学过一些日语来为有钱的日本人服务。

不觉得这个景象又有点眼熟么?

日本泡沫经济到底怎么样(解读日本泡沫经济)(5)

让世界为之震惊的日本,触手还伸到了美国去。1986年,三井不动产以6亿10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位于曼哈顿的埃克森美孚大厦。当时三井不动产的社长为了将自己的名字载于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在埃克森美孚的报价上又加了2亿6000万美元。

不但不降价还白白送钱,美孚做梦都要笑醒了。

泡沫经济最疯狂的1989年,三菱地所以8.46亿美元买下了洛克菲勒集团的洛克菲勒中心大厦。索尼以34亿美元买下好莱坞的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日本企业疯狂在美国收购的气势着实吓到了美国人。美国社会学家傅高义在1979年的著书《Japan as number one:Lessons for America》被重新翻出来。世界上都在追捧当时的日本,人人都想从日本身上分一杯羹。

插个题外话:傅高义是美国著名的专门研究东亚的社会学家,精通中文和日语。写过多本关于中日的著作。《Japan as number one:Lessons for America》这本书有中文版《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日本第一,当时全世界都相信了这句话。

日本人对此更是深信不疑。被金钱所蒙蔽的日本人,坚信这样的好景气会一直延续下去。普通的民众也被刺激得投入了股市和房地产的投机中。只要拿着自家的地抵押给银行,就可以用很低的利率贷到钱,转手买入不动产抛售。

日本泡沫经济到底怎么样(解读日本泡沫经济)(6)

日本的地价比1971年上涨了20倍

1990年,日本的不动产总估值达到了2000兆日元,是比日本国土大25倍的美国全国不动产总估值的4倍。甚至有人说:如果卖掉东京就能买到美国。泡沫经济最顶峰的时期,东京天皇居所的那块地的价值比美国加州或者加拿大全国土地不动产估值还要高。

日本泡沫经济到底怎么样(解读日本泡沫经济)(7)

那个时候,人们判断要不要买入某个企业的股票,看到不是这个企业能创造多少利益,而是关心这个企业持有多少不动产。企业贷款不是为了扩大生产,而是为了持有更多的房地产。

1986年,东京电力一社的市值,比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所有企业时值的总额还要多;全日空航空公司的股票市盈率是1200倍(市盈率=股票市价/每股盈余)。就是说,股价是公司一年盈利的1200倍之多。股票价值就像是飘在天空中的云彩一样,完全超出了它应该有的市值。

1987年,随着被民营化的NTT(日本三大手机通讯商之一的docomo就是它家的)股票上市,面值只有5万日元的股票以约120万日元的价格出售。就算如此想抢还抢不到,购买股票需要抽选,6人中只中1人。

日本泡沫经济到底怎么样(解读日本泡沫经济)(8)

1989年,东京证券交易所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达到38915日元,是71年的14倍。

不会炒股的普通老百姓也不会放弃从股市中分一杯羹,选择将钱投资到信托中赚取利润,因此当时的理财产品也大受追捧。

人对金钱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金钱更催生出了罪恶。

当时的日本人最喜欢打听哪里要建地铁,哪里要规划度假村,然后蜂拥而至将那里的房价炒高。居住在那些土地上的人会被各种各样的不动产公司询问要不要卖房子。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想把自家的地卖掉,因此催生出了暴力土地收购的“拆迁队”。这种拆迁队都是房地产公司委托黑社会的人前去暴力恐吓。暴力拆迁成为了当时的一大社会问题。

泡沫经济的时期,也是黑社会活动最猖獗的时期。金钱富裕带来的娱乐业和色情业的发展,给了黑社会大量的资金来源。为了争抢地盘和势力,黑社会之间的火并时有发生。

当然,泡沫经济的时代也不是对每个人都是天堂。房价的增长远远快于人们工资的增长,渐渐的市区的房子普通老百姓已经买不起了,只能去买郊区的偏远房子。泡沫经济让贫富差距增大。为了维持生活,又或是想要翻本,穷人们向银行借贷,甚至是去借高利贷,如此恶性循环。

所谓盛极必衰,1989年,离泡沫破灭还有一年多的时间,日本国内正在进行破灭前的狂欢。人们着迷于土地神话,完全不知道身体已经在悬崖边缘摇摇欲坠。

眼见他楼塌了

虚高的泡沫并不代表真正的盈利。依靠土地和股票而来的经济数据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最终日本经济将完全崩坏。为了遏制房地产和股市的投机倒把,1990年,日本当时的财政机关大藏省不得不出台了《不动产融资总量规制》,抑制房地产融资。同年8月,日本银行提高了贴放利率到6%。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也一下子上涨到6%。日本长期国债利率超过了7%。

当时,股票平均股息收益率只有0.5%,就是说,购买股票持有一年,就能获得相当于当时股价0.5%的股息。如果正常的定期存款,什么都不做就能得到6%的利息,人们为什么还要买股票呢?

结果市场上流动的资金减少了,投资者的投资欲望降低,被热钱撑起来的泡沫股市,就像被针戳一下的气球一样崩盘了。

证券公司看到股价突然下跌,为了挽回损失,就把信用交易委托保证金率从70%下调到50%。之前100万日元买到142万日元的股票,同样的金额下可以买到200万日元了。

但是这并没有阻止股市的崩盘。几天之内日经指数就下跌了1200日元。此后不久日经指数时隔两年跌破3万日元大关。1990年9月,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日经指数就跌到2万日元一下。

捅破窗户纸的大藏省又转过头来要挽救股市的崩溃,向证券公司施加压力,要他们用自己的钱购买股票支撑股市,还拼命呼吁停止出售股票。同时动用了公共养老保险金和邮政储蓄的钱购买股票,想方设法维持股价。

股市崩溃之后,日本企业开始亡羊补牢,廉价出售洛克菲勒中心等海外资产。在泡沫经济时期以低利率借入的银行贷款变成了催命符。手里持有的大量虚高的股票到90年成了废品。

1992年,日经指数最终跌倒1万4309日元,股市蒸发掉了63%。

噩梦才刚刚开始……

1992年底,东京市中心的房地产价格比泡沫最高峰时期的价格下跌了60%。从银行借钱买房地产,却因为无法还钱而破产的人和企业层出不穷。

日本泡沫经济到底怎么样(解读日本泡沫经济)(9)

日本6大都市商业用地的地价,从90年开始跳崖式下跌

每家银行都以房地产为抵押提供了巨额贷款,随着房价下跌,这些贷款全变成了不良贷款

股价和房地产价格下跌导致资产减少,银行收不回来贷款,房贷的比例也急速缩水,想再从银行手里借钱翻盘变得不可能。许多企业纷纷破产因为突然无法贷款,支付不起员工工资而纷纷破产

为了收回钱,银行增加担保或剥离不良贷款的现象非常猖獗。很多企业被银行要求还款,作为担保抵押的工厂和房地产也被银行收走。因为房地产价格太低,即使出售房地产或股票也无法偿还贷款,但是这些已经变成泡沫的资产继续留着也只能砸在手里,所有人一起抛售股票和房地产,最终导致股票和房地产的价格越来越低……又是一个恶性循环。

金融机构为了掩盖大量的不良贷款,用非法的会计造假等手段拼命粉饰。就算如此,也阻止不了金融业的崩溃。1996年11月地方银行阪合银行倒闭;1997年11月上市证券公司三洋公司倒闭,这是二战之后日本第一次上市的证券公司倒闭;北海道拓殖银行因为贷款给做房地产业的小企业,背负债务而倒闭。

拓殖银行在倒闭之前还宣布有3000亿日元的净资产,结果调查之后才发现背负的债务竟然高达1兆2000亿日元,银行公开信息和实际数额差了1兆5000亿日元,金融机构的信用也深受质疑。

在拓殖银行倒闭的同月,日本4大证券之一的山一证券,被美国三大信贷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公司降级,就因为这个原因,金融机构也不再向山一证券贷款了。自创业开始已经100年的山一证券宣布自主停业,实际上已经破产了。

个人投资者更是破产到要跳楼。在泡沫经济时代,全日本都有“地上到处都是一万日元纸币”“在饭店吃饭或坐出租都不找零”这样的说法,那时涌现出的个人投资者多如牛毛。但是泡沫破裂之后他们的传说就如同烟花一样陨落。

日本最出名的一个个人投资家尾上縫,他在泡沫最高峰时期,被来访的证券公司职员踏破了家门,向金融机关借贷2270亿日元,手持400亿日元的存款。泡沫崩溃后累计贷款1兆1975亿日元,负债4300亿日元宣布破产。在1990年,他仅是要支付银行贷款的利息,每天就有1亿7173万日元

为了弥补损失,他伙同大阪信用组合的高管,伪造存款证书向日本兴业银行借钱。事发后被逮捕,日本兴业银行的行长也因此引咎辞职。

那些高价买入大量艺术品进行倒卖的艺术品掮客从90年开始纷纷破产。购买了很多雷诺阿等印象派画作的沢田正彦,92年背负了1750亿日元的债务宣告破产。

1992年,大藏省和日本银行共同宣布,日本大型银行的不良贷款额度达到8万亿日元;98年10月,日本股市蒸发了5万亿日元;90年代末,与泡沫高峰期相比,大城市的商业地产价格下跌了70%以上。

泡沫之后的日本,在世界经济增长的趋势中,迎来了“失落的20年”

之前跟学校里一位教授聊到泡沫经济的问题,他说当年他在东京郊区买过一大块地,据说周边要建电车站地价会上涨,因此他斥巨资6亿日元买下来。但是那块地现在依然只是块长着杂草的荒地而已。

对日本年轻一代来说,泡沫经济的辉煌就像父母辈嘴里的一场美梦,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被金钱和欲望堆砌出的泡沫犹如大厦将倾,轰然倒塌的声响是警示的洪钟。无论现在中国的经济如何腾飞,都不要忘记回头看一下日本的泡沫经济历史,警钟一直在长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