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里的人物(京剧舞台上的孪生兄弟)

孪生兄弟顾名思义即双胞胎。然孪生兄弟从事同一专业的,就比较罕见,但还是能见诸报端,如体操界的李小双和李大双,还有上海淮剧团的梁伟平和梁仲平,可是说到京剧舞台,上溯二百年至今,也许我孤陋寡闻,只发现一对,他们就是出身梨园世家、京剧大师张君秋之子、著名京剧演员张学津、张学海昆仲。

京剧里的人物(京剧舞台上的孪生兄弟)(1)

张学津

张学津和张学海这对孪生兄弟,生于1941年,起名时,父亲按着学字辈为他们排行,据说因命中缺水,所以最后一字都选用三点水的字为名,学津为兄、学海为弟。他们自幼受家庭熏陶,7岁开始学戏,1949年考入北京艺培学校(即北京市戏曲学校),当年父亲送张学津和张学海进戏校是学老生行当的,1959年毕戏校业后,又要求他们兄弟分别拜“南麒北马”为师。于是张学海成了周信芳的弟子,张学津则1962年拜马连良为师,随伺马连良身边,学了许多马派戏。

1964年张学津演出京剧现代戏《箭杆河边》,才23岁的张学津,一炮而红,成功地塑造了现代京剧《箭杆河边》主人公老庆奎,尤其是那段反二黄“赖子啊…”的唱段,随着电波不胫而走,唱腔流传全国,广为传唱,备受赞誉。1969年调上海京剧院工作,1976年排演现代戏《铁流东进》。1979年随上海京剧院赴联邦德国、比利时、卢森堡、英国、荷兰等国访问。1980年后,又陆续排演现代戏《刑场上的婚礼》、新编近代史剧《谭嗣同》等。张学津台风潇洒大方,演唱舒展酣畅,念白清晰自然,有较强的塑造人物的能力。八十年代调回北京后,不断为戏迷演出马派戏《赵氏孤儿》《借东风》《甘露寺》等马派戏。

京剧里的人物(京剧舞台上的孪生兄弟)(2)

张学海

八十年代末,张学津塑造了新编历史京剧《画龙点睛》中的主人公李世民这个人物,该剧荣获首届文华大奖。张学津曾荣获第二届全国戏剧梅花奖,1998年荣获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颁发的《亚洲最佳艺术人表演奖》。

七十年代,京剧《杜鹃山》红极、轰动一时、成为第二批样板戏的时候,张学海也在该剧组,和杨春霞同台,饰演剧中郑老万一角,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并参加京剧电影《杜鹃山》的拍摄。随剧组走南闯北以及出国访问演出,那时有一部很火的记录片《杜鹃花红映友谊》就是记录了他们在埃及、阿尔及利亚等国演出的实况。

京剧里的人物(京剧舞台上的孪生兄弟)(3)

张学海不仅跟他哥哥长得像,嗓子也像,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张学津呢。张学海供职中国京剧院,有次和冯志孝演出《四进士》饰演毛朋,台下观众还以为是张学津和冯志孝在合作呢。

95年曾随中国京剧院李世济、于魁智等赴台湾演出两次,还和李世济、叶少兰一起参加《三堂会审》等音配像工作。

张学海曾长期为李世济配戏,担任里子老生。在李世济的《贺后骂殿》中饰赵光义一角是以言派老生的路子演的,也和新艳秋合作演过此剧。可是,没有他大哥红哦!张学海曾拜麒可是没有学麒,只傍李世济唱里子,现在学海又往言派上奔了。

这对梨园的孪生兄弟如今也快奔七了,他们一个甲子的舞台生活留下了不少艺术佳话,愿他们艺术青春常在,为振兴京剧再作贡献。

(转自一轮明月百度空间 文章写于2012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